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吉祥:唐詩宋詞何以助力搭建中西“心靈之橋”?

發佈時間:2022-04-22 08:54:4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孫晨慧等 | 責任編輯:謝榮宇

(東西問)吉祥:唐詩宋詞何以助力搭建中西“心靈之橋”?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吉祥:唐詩宋詞何以助力搭建中西“心靈之橋”?

作者 孫晨慧 史元豐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曾經指出,心理健康問題的顯現是各國在艱苦抗疫過程中,所留下的“一個毀滅性印記”。更有研究顯示,生活在戰亂環境中的人,罹患精神疾病的幾率會增加五倍。面對戰爭、疫情、空難、失業等,人類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諮詢師如何運用“讀心術”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諮詢者建立信任、治愈心靈?中華文化又如何助力搭建中西“心靈之橋”?近日美國華裔心理諮詢師吉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探尋搭建中西“心靈之橋”的良方。

以下為採訪實錄:

中新社記者:身為華裔心理諮詢師,你如何贏得西方諮詢者信賴?華裔身份的優勢和挑戰是什麼?

吉祥:海外華僑華人的素質普遍較高,屬於比較優質的生産資源,對所在國的經濟發展及科技進步通常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得住在國民眾的認可。

對於心理諮詢師而言,華裔身份既是挑戰又是優勢。要想獲得不同文化背景諮詢者的信賴,心理諮詢師自身需具備更強的專業能力與共情能力。多數身處異國的亞裔移民會更信任華裔心理諮詢師。這些人往往對身份認同問題更敏感,更容易接納華裔諮詢師的建議。

中新社記者:在你的工作中是否將中華文化運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吉祥:曾有一位美國諮詢者描述我説,你像一把刀,能直接“扎”到我靈魂最深的地方,然後順著口子繼續全面了解。

心理諮詢師需要從諮詢者有限的表達中,理解語言背後的更多含義。能在短時間內理解對方靈魂深處的痛苦,一針見血地指出心理問題,這與我從小愛好中國古詩詞有很大關係。

唐詩宋詞有著深厚的底蘊。中國詩詞是高度凝練後的情感表達,能産生於無聲處勝有聲的效果。在體味中國詩詞的過程中,我對生命層次認識得更豐富,對疼痛和快樂的體會更深刻。

比如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渡漢江》中有一句“近鄉情更怯”,形容久別故鄉的遊子歸返家園時,欣喜又膽怯的複雜心緒。這與心理學上的reaction formation,即心理防禦機制裏的“矯枉過正”概念很像。一些諮詢者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甚至可能出現言行背道而馳的情況。對於詩詞的學習,能夠幫助我更快地走進對方的世界,和他們建立聯繫。在理解對方的同時,也讓我能夠更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因此,我從不避諱告訴別人自己的華裔身份,經過中華文化的浸潤,會比同行對問題思考更加深入。

在湖南長沙上演的通過詩書文化與光影聲感技術融合的演出。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中新社記者:你認為中西方心理學研究有哪些共通性理念?

吉祥:從專業視角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心理學的概念。但是相關理念不僅與西方心理學相通,有些甚至逐漸被西方心理學所接受和吸納。

很多人會將“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勢用於比較文化差異,這種二歧視野甚至蔓延到了更多領域。事實上,盲目歸類並不利於解決問題。

中國人崇尚“中庸之道”。面對問題、矛盾,大家要樹立起“尊重對方”、“平等對話”的意識。從需求層面講,不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希望被認同,並渴望獲得歸屬感、安全感。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從層次結構的底部向上將人的需求劃分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些需求跨越種族和階級。從心理學研究層面出發,我們需要找尋彼此的共性,從整體出發看待“人”,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中新社記者:在美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多年,向你諮詢的美國受眾群體有哪些?中美兩國民眾在處理家庭問題上存在哪些異同?

吉祥:大部分諮詢者是高知群體,如律師、醫生等。這些人往往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大家面臨著相似的家庭問題,但在解決問題方面差異明顯。

相較于美國家庭,很多中國家庭常會等到出現嚴重問題後才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另外,一些家庭,當孩子出現自殺、深度抑鬱症等情況時,僅想著孩子自身有問題,而無意識找自己的原因,更不願對自己進行心理輔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夫妻,甚至情侶願意進行心理輔導。更多父母建立起“從改變自身開始,進而影響孩子”的意識,他們會利用專業的兒童心理學知識育兒。

家庭問題大同小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彼此借鑒在婚姻、育兒問題上好的處理方式。

平流霧中的日出。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攝


中新社記者: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受眾,華裔心理諮詢師在工作中應注意什麼?你有哪些經驗或建議?

吉祥:在國際輿論場中,很多移民會被質疑不能融入當地主流文化,這種聲音勢必會影響身處於各行各業的移民心理變化。

華裔心理諮詢師日常工作即和人打交道,要贏得信任,應先承認質疑聲的存在,在破解質疑的過程中建立和不同文化背景諮詢者的信任。

首先,與諮詢者達成信任需要建立在持續開放、真誠溝通的基礎上。這就需要心理諮詢師遵守職業操守,不肆意洩露或者評論對方的隱私。專業的輔導要特別注意控制自己的觀點,不讓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去覆蓋諮詢者。要通過提問來引發對方的力量,而不是成為對方的力量。

其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等方面有著巨大不同,導致了彼此間行為方式的差異。

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諮詢者有些願意敞開心扉,直面問題。就像詩人李白《秋風詞》中直抒胸臆的“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而有些人“縱有千種風情”也不吐露心聲,會用比喻描述自己的情緒,與中國古詩詞中用具體地點象徵心靈歸宿的辭藻有異曲同工之妙。心理諮詢師可以汲取中國詩詞文化精髓,豐富自己對情感的認知,在一個更豐富的素材庫中尋得撫慰對方的共鳴“良藥”。

再次,研究認為,中國文化是一種高語境傳播,而美國文化屬於一種較低水準的語境傳播。對於高語境的中國文化,表達較為含蓄。作為同時熟悉中國和住在國語言、文化、習慣的心理諮詢師,要學會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諮詢者的共性問題,化劣勢為優勢。

以李白詩文為內容的草書作品。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以你的經驗,人們應如何突破文化壁壘,彌合跨文化交流的障礙?

吉祥:在消除彼此間界限的過程中,需要轉化思維。事實上,尋求共識的過程即是達成互利的過程。任何一方的極端思想以及封閉式的“自嗨”行為,都有可能帶來見識上的瓶頸,造成彼此間溝通的破裂。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我們在承認不同文化存在差異的同時,要理性認識不同文化間的關係,深化彼此間的理解,並以“語言與文化所表達的內容最終都同屬於人類世界”的心態進行溝通。面對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要提醒自己:大家同住一個地球村,找尋彼此間心理、生理需求上的共同點,站在人的共性上同向努力,方能建立跨越文化的“溝通之橋”。(完)

受訪者簡介:

吉祥,美國心理諮詢師、美國新歌心理工作室CEO、吉祥老師父母課堂創辦人,曾獲2016年FIRN美國年度成功人物獎,任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特邀外國專家講師、美國馬利蘭教育部特邀育兒教育專家講員、美國馬利蘭大學CSSA特邀專家講員,代表作為《家庭焦慮情緒手冊》。從業至今,吉祥為中美兩國超過2萬個家庭提供了近3萬小時的輔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