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學者説 | 與陳卓館長一起走進天津博物館(三)

發佈時間: 2020-06-24 09:24:0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編者按:2020年,中國網文化頻道推出“學者説”精品欄目。在這裡,每一位博物院的院長、博物館的館長都是主人公。他們將以最真摯的語氣,最精練的話語,帶領我們走進一座博物院、博物館,介紹他們心中最為特別的文物、藏品。就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腳步,穿越古今王朝,探尋中華魂魄,了解文物背後的傳奇,領略其無窮的魅力。


20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館迎來了其一百歲生日。 現在的天津博物館,無論是體現著先進理念的建築外觀,還是重新架構的展覽陳列,無不散發著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的新鮮氣息。 而新鮮的身影背後,是其長達100多年的歷史沉澱、輝煌足跡。


 這座百年博物館,有太多耀世奇珍,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有什麼寶貝,是我們絕對不容錯過的呢?


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陳卓館長的腳步,聆聽幾件特別的文物故事吧。


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


今日的主角,是一幅17米巨制,再現乾隆下江南情景的繪畫精品——清 無款 萬笏朝天圖卷。


清 無款 萬笏朝天圖卷


大家好!我是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件我館館藏的繪畫精品——清 無款 萬笏朝天圖卷。


清無款《萬笏朝天圖》卷,為磁青絹地金碧山水人物畫長卷,卷高56.3釐米,卷長17米多。畫面由蘇州城郊開始,以城西天平山為中心展開,連接支硎山、靈岩山一帶的名勝古剎。觀音院、放鶴亭、聽雪閣、高義園、白雲泉等著名景觀歷歷在目。畫卷色彩富麗,氣勢恢宏,將蘇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風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乾隆皇帝御駕的場景栩栩如生的再現于17米的長卷之上。卷首鈐有“宣統禦覽之寶”印璽,為清宮舊藏。


清 無款 萬笏朝天圖卷


靜靜欣賞這幅萬笏朝天圖,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畫中有一面杏黃旗,旗上寫著“萬笏朝天”,但整幅畫作並沒有直接呈現“萬笏朝天”這一主題。那這幅圖為何叫“萬笏朝天圖”呢?蘇州天平山西面有一座筆架峰,山峰突兀,群石林立,狀似群臣朝覲天子時所持的笏板,這處景觀,就叫“萬笏朝天”。而這幅畫取名“萬笏朝天圖”,採用的是雙關語,既是形容蘇州天平山群山林立的自然景觀,又記載乾隆皇帝南巡,蘇州地方官民迎接聖駕的場面。畫中蘇州地方文武官員身著朝服與耆老、縉紳在空曠處排列跪伏,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則穿黃布或黃絹外褂,手執高香跪接御駕,儼然一副“萬笏朝天”的盛景。


清 無款 萬笏朝天圖卷


有意思的是,萬笏朝天圖中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圖中並未直接出現,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黃傘蓋代替,這又是為什麼呢?根據清《南巡盛典》記載,在乾隆皇帝南巡的前一年,各地官員就開始進行週密地部署,沿途的行宮、名勝、中途休息的地點,都要繪製成圖冊,上報朝廷,可想而知,接駕的百姓一定也提前接受了嚴格而週密的演練。《萬物朝天圖》描繪的可能就是蘇州民眾為迎接聖駕進行演練的實況。 


清 無款 萬笏朝天圖卷


本圖的作者已無從考證,在卷尾的署款我們可見“恩給知府職銜臣范瑤恭進。”范瑤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後裔,世居蘇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組織畫師將乾隆南巡蘇州的場面描繪出來的。


 ——陳卓 天津博物館館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