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西藏布達拉宮完成2000余函古籍文獻普查

發佈時間: 2020-05-06 09:05:59 | 來源: 中新社 | 作者: 趙朗 | 責任編輯:

記者30日從西藏布達拉宮管理處獲悉,自2018年12月開展古籍文獻(貝葉經)保護工作以來,目前布達拉宮已完成2000余函近3萬冊10萬餘葉的文獻的普查登記工作。

自2019年初,中國將在10年內累計投入3億元(人民幣,下同)專項資金,開展迄今為止布達拉宮最大規模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專項工作。

據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覺旦介紹,經前三次中國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布達拉宮約有6萬餘函10萬冊件古籍,含漢、藏、滿、蒙、梵等多文種,涉及唐卡繪畫、藏醫藥、佛經、人物傳記等內容。

自2018年12月,布達拉宮初步形成專家團隊,啟動古籍文獻(貝葉經)目錄整理、分類、對勘等研究工作。

布達拉宮古籍文獻(貝葉經)保護利用項目自啟動以來,中央財政部撥付前期準備經費1000萬元,中國國家文物局先後在去年和今年分別撥付資金3933萬元、批復資金1912萬元。

覺旦説,布達拉宮共有貝葉經及古籍文獻庫房20余處,其中珍貴文獻庫房4個。截至目前,共計完成2029函29929冊10萬多葉的文獻的登記工作,包括第一庫房古籍文獻德格版《大藏經》。

完成普查的古籍中,布達拉宮又對16函2182葉貝葉經和古籍文獻進行多光譜、高光譜等圖像資訊採集,並開展了古籍文獻病害資訊數據採集及分析研究,初步完成病害掃描的實驗性研究,為下一步數字化掃描及OCR識別程式化打下基礎。

“布達拉宮的貝葉經是西藏文物保護單位中存量最大的,它材質特殊,至今未有修復的技術。”覺旦説,涉及纖維檢測,保存環境溫濕度檢測、古籍文獻寫印色料溶解性試驗等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

另外,布達拉宮對經書庫房、殿堂、地壟、珍寶館展廳等四種類型場所貝葉經保存條件進行了檢測,對目前使用的囊匣及櫃架等9種展藏材料進行安全性評估,以確保下一步項目實施的科學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