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荊楚大地上的燦爛文化——武漢“江城”名稱的由來

發佈時間: 2020-02-18 11:13:4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芳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疫情當前,少部分外國人談武漢或湖北即“色變”,仿佛“武漢”和“湖北”已成為瘟疫的代名詞之一。其實,這方土地只是暫時病了,它從來都是開放、自信、優雅的。因為它擁有著勤勞勇敢的人民、蓬勃向上的經濟發展動力,以及璀璨而獨特的荊楚文化。


千百年來,楚辭的浪漫優雅、青銅器的莊嚴厚重、漆器的神秘艷麗……這些極具標誌性的楚文化遺存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文化血脈,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標誌。楚國歷史中著名的“篳路藍縷”、“一鳴驚人”、“深固難徙”等愛國、開拓、創新等精神特質,也始終傳承于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當中。


有一點讓不少網友好奇,武漢何以謂“江城”呢?是否也有歷史上的原因?


江城,顧名思義,以水為根,以水為魂。武漢三鎮,皆因長江、漢水交匯而形成,整座城市亦位於大江兩岸,從地理、外觀來看,的確乃江水之城。


而“江城”之名,實有千年曆史,相傳與“詩仙”李白有關。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這首李白寫下的七言絕句,於民間廣為傳頌,至今仍鐫刻于後世重修的黃鶴樓中。詩中“江城五月落梅花”,就是“江城”的最初由來。


李白一生際遇坎坷。此首詩中,他巧借笛聲來渲染內心愁苦。江城的五月,正值初夏,當然不可能有梅花。但《梅花落》笛曲吹得太過動聽,詩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漫天飛舞的場景。梅花本為寒冬開放,眼前景象雖美,卻不免讓人凜然生寒,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


談起李白,與“江城”武漢乃至湖北地區也是有著莫大的緣分。


從青少年時代起,李白就在湖北地區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漫遊生活。因而在其詩中,我們能看到類似“少長江漢”、“我本楚狂人”這樣的字眼。


他有首詩,只要聽到名字,我們都能一字不落背誦下來,那就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其實,李白一生相當高産,作品留存於世的就有上千余首,而跟湖北相關的也多達數十首。


而那句“江城五月落梅花”,雖情境蕭瑟,卻美不勝收,也最終成就了武漢市的千年美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