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2021浦江創新論壇-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以下簡稱“技術轉移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兩江新區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賽迪”)、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新能源電池技術、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參會,進一步深化國際科技合作交流。
“此次中冶賽迪攜水土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前來參會,這是目前全球鋼鐵工業唯一全流程實戰應用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且榮獲了第二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賽全國總決賽第一名。”中冶賽迪産品運營李天卉表示。
據介紹,目前這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在寶鋼湛江、寶武馬鋼、寶武韶鋼、寶武武鋼等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應用落地。
在寶鋼湛江,中冶賽迪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研發了全球首套智慧鐵水運輸系統,實現了全場8台機車、28台混鐵車全系統無人化運作,開啟了鐵水運輸“無人化”時代;經過改造的寶武韶鋼智慧中心,實現了原有42個中控室、436名操作人員的撤離,同時將鋼鐵日生産量提升了500噸,每噸鋼成本降低20元。
“我們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幫助企業構建數字工廠資訊化框架和基礎,支撐工廠智慧製造發展,加速産業數字化轉型。”李天卉説道。
在中冶賽迪旁邊,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盯著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展臺的幾塊電池駐足研究了許久,不時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
“我們此次參會的高比容量單晶高鎳及低壓降無鈷富鋰正極材料具有綜合性能高和低成本的雙重優勢,對提高動力電池體積能量密度、迴圈壽命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能很好地解決新能源電動車電池續航時間短、迴圈壽命短兩大問題。”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研究員王萌告訴記者。
據介紹,這一研究成果由吳鋒院士領銜,蘇岳鋒教授作為技術帶頭人,在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新材料院士工作室共同努力下完成,目前市場還未進行商業化,屬於前沿科研成果。
“此次參加技術轉移大會就是希望能夠與相關投資人進行合作,更好地讓這一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王萌説。
在重慶市(城市)展區門口,中國海裝的幾臺“大風車”吸引了眾多人員圍觀,這是中國海裝的風電機模型。
中國海裝風電科技處工作人員張浩表示,目前中國海裝主要致力於高效安全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及産業化,一方面,提升發電機、葉片、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效率;另一方面,提升關鍵零部件的國産化率,目前已達95%;同時,還建設完成了面向陸上和海上風場的風電設備智慧運維平臺,利用大量的風場運作檢修數據、氣象數據等建立大數據平臺,對風電機組運作進行實時監測,對潛在故障進行提前預警,從而實現高效運維。
據了解,6月1日還將有全球技術轉移大會成果對接會-重慶專場,屆時兩江協同創新區多項成果還將亮相。(張廉圖/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