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汽車9月6日訊 9月6日~7日,2014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濱海新區隆重召開,本次論壇以“深化改革與汽車強國戰略”為主題,匯聚了100余位政府領導和企業領袖以及600余位國內外業界嘉賓,就“産業改革與政策取向”、“企業改革實踐與規劃”、“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協同發展”和“品牌經營與價值提升”等相關話題進行深入討論。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原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在論壇期間向中國網記者表示,中國汽車未來發展應該改變過去紅頭文件標準的方式,而應該是行政法規標準。
據了解,自從1994年出台中國第一個汽車産業政策到2004年期間,中國汽車産業政策進行過第一次調整,陳斌認為,目前中國汽車産業政策隨著産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定要改革,而未來改變的方向應該是改變過去紅頭文件標準的方式,變為行政法規標準。陳斌認為,這主要是此前中國的汽車産業政策不僅有紅頭文件,還有後面的準入和標準認證。它規範了汽車企業哪些該做、哪些做不了。在他看來,中國汽車工業既有行政許可的市場準入,也有對外開放的政策限制,這兩條典型的政策比較明顯,應該是改革的焦點。“産業政策是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而採取的對市場進行一定干預的政策總和,特別是在一些弱小企業發展階段政府實行的扶持和干預。”
目前,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有兩個政策,一個汽車産業發展政策,一個汽車産業消費政策。陳斌表示,政府對消費政策更為看中,因為汽車是一個市場競爭的産品,如果消費能夠規範,汽車産業發展才能夠規範。“《缺陷産品召回管理條例》是十年前就制定的法律條例,它存在就非常好,以後國家應該依靠這類法規來規範企業行為,通過認證和標準來限制企業準入,而不是政策。”他建議國家儘快出臺産業發展法規,而對於放開投資。陳斌認為,對內放開投資可以先從放開新能源汽車的準入開始,商用車行業也可以逐步開放,而轎車的開放可以緩一緩。而對外也可以先從商用車方面放開,允許外資商用車企業入華投資,但應該限制外資企業在華的合資夥伴數量,“一個外資汽車企業在華最多有兩個合作夥伴的規定不應該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