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北汽新能源張勇:2017電動車銷量有望達到50萬(2)

發佈時間:2015-04-20 13:02:45  來源:中國網汽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岳雅風

  2017年新能源車銷量或達50萬台

  彭波:我比較關注到底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多大?我們今年看到北京新能源汽車搖號是首次超過指標供給量。你能感覺到這種增速嗎?是真的會有噴涌而出的過程,還是説這只是自然的增長,沒有爆發點。

  張勇:這個問題很好,也是我們汽車企業自己內部在研討的問題。為什麼呢?從這幾年的發展和運作來看,很多企業實際上對這個問題也沒有看透。有很多企業不點名,只是看,嘗試做出一、兩款産品應付應付。但是有的企業是義無反顧地扎進去,北汽是一個代表。我對市場的認知是,一個新興事物真正大規模地應用,甚至是顛覆我們,取代原來的産品首先是需要理念的變化。現在的電動車是可以有取代的,電動車對消費者來講,就是一個出行的工具,出行工具現有燃油車已經可以實現這個功能,我為什麼要變呢?

    首先這一點你得説服他,是價值優勢、使用便捷還是性能更好,可靠性更好,這個你得説服消費者,也就是消費者的痛點,你讓他用得好,大規模用,要解決這幾個問題,這是消費端的問題。政府端有環保壓力,有環保考量,對於企業來講,我的車要趨向於消費者的心理價位,滿足消費者的行駛里程,充電便捷,可靠性好。

    各方的期望值慢慢往一塊兒靠,通過這兩年的發展,企業應該是認識到這個市場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政績目標一定是這樣。現在是考慮時間長短的問題,什麼時候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隨著這兩年消費者理念慢慢變化,應該感謝特斯拉,在特斯拉之前普通消費者對電動車認識很少,只是關注和持懷疑態度。覺得那是公共服務領域才能用到的,但是特斯拉顛覆了這個印象,對消費者進行了普及,這是非常好的方式。隨著消費者規模擴大,越來越接受這個事物。第二個企業在産品研發,包括供應鏈上,整個産業鏈都向消費者期望值上靠,包括政府大力支援,真正的市場爆發點,我個人認為應該是2017、2018年,現在的速度每年都是以300%、500%的速度往前走,也許這個速度還不夠快,還沒有到急速狀態。比如説智慧手機取代原來的諾基亞等傳統手機,普通消費者來看是一夜之間,我認為這個“一夜之間”的爆發點,應該是在2017、2018年,真正做到一年50萬台、100萬台,我認為真的那個時候是爆發期。

  發展電動汽車服務比銷量更重要

  烏琳高娃:提到新能源,提到智慧車都是解決當今比較熱的議題,包括車型的轉型,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我們提到新能源,實際我們解決最主要的問題是節能環保的問題。現在鼓勵新能源電動車這塊,政府也做了大量推動措施。但是在我看來這種措施是它實施環節中的一步而已,而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知道中國人口是非常龐大的體系,我們不可能達到像美國那樣的汽車保有量,如果達到的話,我們的出行非常糟糕。作為企業,我們在考慮環保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出行本身的困難,它也會成為未來的困擾在我們面前。從我們企業來看,我們發展新能源車也好,智慧車也好,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出行便捷、環境舒適和美好。如果説新能源車的發展方向,是大部分人還是擁有自己私有車是方向的話,那我們的初衷就沒有達到。我想問一下,北汽新能源對中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式,和它的預見和規劃是怎樣的,是只從賣車角度考慮,還是有其他的想法?

  張勇:實際上是兩面辯證來看。第一個中國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人,所有全世界,只要是人類都有這個追求。如果沒有電動車他也會買燃油車,這是第一個。你不可能説你不發展電動車就不買燃油車了。

  第二個我認為電動車隨之帶來的是車輛管理,這種智慧城市的變革。電動車上最容易實現。而且電動車的充電問題隨著公共設施領域建設的發展,一些配套設施的到位,也許未來比加油方便。因為加油站畢竟是一個一個站點,但是充電問題隨時隨地拉一條線就可以,我覺得它會更加便捷。當然我們的電網需要改善,我們的智慧電網、智慧城市體系要真正良性地運作起來。

  剛才主持人提的問題非常好,未來的出行方式是怎樣的,一定是一個人一輛車,或者是兩、三個人保有一輛車,中國的城市空間也不允許這樣的發展。我認為未來汽車産業發展有一個趨勢,是汽車共用,這個一定是成為未來不可忽視的主要力量。比如説現在的易道用車,滴滴打車和專車。這種實際上是屬於共用概念。比如説這款車早上上班到樓下,樓下一停半小時晚上再開回去。城市裏面一個人,頂多兩個人,極大浪費。為了解決車輛擁堵、資源的問題汽車共用是一個方面。北汽新能源在這方面做了嘗試,一個是轎車、乘用車領域,我們和富士康做了汽車租賃的公司,目前來看是中國最大的,汽車保有量是1200輛左右,今年我們要做到3000、5000輛,這主要是在北、上、廣、深。

  彭波:我想問一下該模式到現在為止有盈利嗎?

  張勇:剛開始堅持這個業務的話,需要做很多前期的佈置,網點佈置,平臺搭建,異地還車等需要做很多前期投入。而消費者接受事物需要一個過程,我認為剛開始一、兩年內的不盈利甚至虧損這都可以接受,它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彭波:今年你們的目標是2萬台,您覺得這個實現有沒有困難?第二個新能源畢竟網點不像平常這麼多,已經賣出的車我們的服務問題是怎樣解決?

  張勇: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過我,但是我今天想不一樣的回答。第一個實現2萬台要俯下身子,接近消費者,接近我們的購買人群,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車輛,什麼産品,什麼樣的服務,所以一定要更加聆聽消費者的聲音,要沉下去。第二個是要腳踏實地地滿足解決消費者痛點,充電問題、車輛品質問題,售後服務的問題。第三點是資源整合,以開放心態來做好這個事情。比如説我們充電設施,為了消費者的充電服務,我們與各個城市最牛、最好的充電設施供應商合作,快速解決建樁問題,速度快、品質好、充電快。

  第二個與當地最優秀的租賃公司,大學院校包括車聯網、網際網路公司推進平臺搭建,要有開放心態。第四個是自己努力,平臺開發,智慧管家模式,不惜一切代價做好服務。我們自己認為服務比銷售更重要。最後一點完成這一點,還需要天幫忙,環境更好一些。

  主持人:非常感謝張總與我們的分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