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潛力的地方算作他的出生地的話,那麼儘管充滿風寒冷雨,科南娜要算作是畢加索的出生地。他就是在這裡找到了自己隱藏多時的創作天賦,以及對繪畫的孜孜不倦。同樣是在這裡,畢加索嘗到了愛之初體驗。他曾經著迷于約翰·莫爾將軍(Sir John Moore)的逸事,英國的莫爾將軍曾經在科南娜一役中打敗拿破侖皇帝(Emperor Napoleon),卻因傷勢過重,喊著愛人的名字去世。畢加索那時還不到13歲,卻是一個早熟的天才。他選了班上僅有的兩個女生中的一個,作為暗戀的對象。那女孩名叫安格麗絲·門德·基爾(Angeles Méndez Gil),畢加索在課本裏親昵地寫上兩人名字的縮拼“AP”,甚至還進一步表示出親昵,寫成“APR”,意思是“安格麗絲·帕布羅·魯茲”。 沒過多長時間,這段純潔無瑕的“愛情”就被安格麗絲的父母扼殺了。在這個鄉下小鎮,很顯然本地鄉紳世家和外來家庭之間的社會差距懸殊,安格麗絲的父母想方設法讓女兒覺得這樣的愛情並不般配。他們在這對年輕情侶之間設置了重重阻礙,然而安格麗絲和畢加索仍然魚雁往來,暗通款曲。當他倆似乎已經發展到山盟海誓的程度,安格麗絲的父母開始採取強制措施。畢加索課本的最後一頁寫著“潘普洛納”。安格麗絲一家為了把安格麗絲和畢加索分開,於是把她送到了另一個城市——潘普洛納(Pamplona)。 畢加索很看重這份地下愛情的保密。畢加索向他母親瑪麗亞身上學會了猜忌和多疑。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刺痛他的心,他都能守口如瓶。他不過才13歲,卻像畢加索的卡塔盧尼亞籍早期傳記家帕羅·法布裏(Palau i Fabre)寫的那樣:“他心中已經沒有了柔情與刻骨。”他因為貧賤而遭到失意,被人認為無用。這種痛苦越深,他受到的傷害也就越深。因此他變得連愛情都懷疑。 1895年,畢加索心中經歷了另兩種不可言喻的神秘,權力的神秘和死亡的神秘。1月10日,8歲的小妹妹康契塔死於白喉。[圖905]畢加索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披著金色卷髮、笑嘻嘻的小女孩一天天惡化,他想用自己手上的畫筆把她從死神手中搶回來。他眼看著小妹妹漸漸不治,眼看著爸爸的朋友拉蒙醫生來去奔忙,眼看著父母竭盡全力搶救愛女,眼看著全家人在耶誕節和主顯節時給每個孩子派發禮物,以向康契塔隱瞞她的病情。 極度悲痛之下,畢加索向上帝祈禱。如果上帝可以拯救康契塔,他寧願上帝收回自己的繪畫天賦,終身不再拿畫筆作畫。之後畢加索就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他希望小妹妹能好轉,一方面他想著妹妹死了,他的繪畫天賦還在。康契塔真的死了,畢加索就認定上帝是個魔鬼,宿命與自己為敵。同時他又覺得是自己的優柔寡斷,才導致上帝奪走了康契塔。他懷著巨大的負疚感,同時也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權力能操縱殺伐決斷。出於原始的、巫術般的信念,畢加索覺得小妹妹的死,促成他最後必定會成為一個畫家。不論結果如何,畢加索決定響應那冥冥中的召喚。 康契塔死後不久,父親又把畫筆和顏料遞給了畢加索,並且發誓自己再也不畫畫了。這讓畢加索愈加對自己的“天命所歸”深信不疑。在這個13歲的男孩心中,他覺得是父親對自己的畫作望而生畏頂禮避讓的。他不僅是父親,還是蒙師,如今在天才兒子面前卻不得不退避三舍。他最摯愛的繪畫,粉碎在兒子畢加索的神壇。最像他的女兒康契塔,如今已經死了。他的家鄉馬拉加,卻成了過去的回憶。現在荷西最在乎的,只有兒子畢加索了。他開始把自己的一切全心全意地奉獻給兒子。 1895年2月,荷西申請工作調動。對荷西來説,科南娜從頭至尾都是一個傷心之地。自從安格麗絲被送走,康契塔死去世之後,科南娜也成了畢加索的傷心之地。3月份荷西終於調換了工作。因為恰好有一個在巴塞拉那的美術教師想要調回到家鄉科南娜。離開科南娜之前,荷西在一家賣衣服、雨傘和百貨的雜貨店倉儲室給畢加索辦了一個畫展。雖説畫沒賣出幾幅——尤其是大家發現作畫的人年紀還不到14歲——這卻是畢加索有生以來的第一個個人畫展。荷西給兒子籌劃了這個畫展,自己這輩子卻還從未開過畫展。一家人計劃奔赴巴塞拉那之前先回馬拉加度過暑假。他們乘火車南下,中途在馬德里逗留了一天,在這裡荷西帶著畢加索參觀了普拉多博物館(Prado)的大師傑作——戈雅 (Francisco de Goya)、蘇巴朗 (Francisco Zurbarán)和委拉斯凱茲 (Diego Velázque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