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主題,到國際性會議世界區塊鏈大會的召開,從資本市場源源不斷的項目融資,到老百姓茶余飯後的熱門談資……最近,區塊鏈可謂站上了風口,備受關注。那麼,到底什麼是區塊鏈?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聯?區塊鏈的發展前景如何?中國在區塊鏈發展上又有哪些競爭優勢?
區塊鏈形象示意圖。(資料圖片)
01 解決信任問題的核心技術
日常生活中一個常見的問題,村子裏的張三找李四借了一百元錢,這樣的一條資訊要怎樣確認真實並被記錄呢?
李四可以通過村裏的廣播站播出,全體村民聽到廣播後,進行點對點的核實,然後把這個資訊記在自己的賬本上。這樣一來,全部村民的賬本上都寫著“李四借給張三一百元”。這個流程就是一個記賬系統,並且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出一個個區塊。區塊連成一條鏈,就是區塊鏈。區塊鏈按照時間順序頭尾相連,可回溯,但不可篡改,因為它們都是加密的。
浙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在介紹區塊鏈時用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進行説明。他表示,從根本上説,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的數字賬本,單點發起,全網廣播,交叉審核,共同記賬。
分佈式賬本、去中心化、重建信任,是理解區塊鏈技術的關鍵詞。根據工信部2016年發佈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賬本。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化名為“中本聰”的學者發表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2014年前後,區塊鏈逐漸從數字貨幣中剝離出來,向垂直領域延伸,如今已廣泛應用於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資訊官馬智濤表示,作為一種在不可信的競爭環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計算範式和協作模式,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5G等新一代資訊技術類似,都是數字化資訊系統的基礎設施,若能促進各類技術之間的融合發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數字經濟與數字社會的發展。
02 構建新型信用體系不可或缺
提起開發票,大多數人想到的是令人頭疼的繁瑣程式,如今,每日乘地鐵通勤的深圳上班族,卻用“秒開”兩個字來形容開票體驗。因為消費者結賬後,通過微信功能自助申請開票,一鍵報銷,發票資訊能實時同步至企業和稅局,真正實現了“無需紙質發票,無需專用設備,全程手機自助操作,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這其中,少不了區塊鏈技術的助力。
去年8月,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誕生。一年多來,區塊鏈電子發票被廣泛應用於金融保險、零售商超、酒店餐飲、停車服務等行業。10月30日,深圳市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量突破1000萬張,開票金額超70億元。基於全流程完整追溯、資訊不可篡改等特性,區塊鏈電子發票不僅方便了消費者,還幫企業規避假發票,完善監管流程,降低企業成本,建設可信體系並推動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票據業務只是區塊鏈應用於民生領域的一個縮影。不少專家認為,尤其是在多方參與、鏈條長、信任缺失的場景裏,區塊鏈憑藉其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將成為未來發展數字經濟、構建新型信任體系不可或缺的技術之一。
例如,區塊鏈技術源自於加密貨幣,與金融行業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金融領域已發揮出顯著優勢。在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資産管理、保險等金融業細分領域,區塊鏈已有諸多應用成果。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聯合微眾銀行推出的全國首例P2P(點對點網路借款)網貸機構良性退出統一投票表決系統,就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已在深圳20家網貸機構投入應用,導入出借人8萬餘人,待收本金102億余元,有效解決了網貸機構良性退出過程中涉眾決策難的問題。
在溯源行業,區塊鏈也大有用武之地。平安産險在寧夏中寧搭建了智慧農業産銷溯源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連接物聯網設備,實現全産業鏈溯源管理,為提升枸杞種植品質、産能提供依據。螞蟻區塊鏈也運用到商品溯源中。據介紹,去年天貓“雙11”,有1.5億海淘商品實現了原産地溯源,2019年擁有區塊鏈身份證的商品將達到20億。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最新發佈的《區塊鏈白皮書2019》顯示,區塊鏈一方面融合傳統金融,另一方面助力實體産業,從金融、産品溯源、政務民生、電子存證到數字身份與供應鏈協同,區塊鏈應用場景不斷鋪開,越來越深入化和多元化。
03 中國促進區塊鏈和主體經濟有效融合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數字科技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表示,世界許多機構包括加拿大、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的央行都已經從事多項區塊鏈大型實驗並且公佈實驗報告。
根據《區塊鏈白皮書2019》,區塊鏈産業在各國發展階段和發展特色各有不同,鼓勵技術與政策監管各有側重。例如,澳大利亞、南韓、德國、荷蘭等國積極發展區塊鏈産業,制定了産業總體發展戰略;美國、中國、南韓、英國、澳大利亞及歐盟重視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探索;與此同時,中國、澳大利亞、法國、瑞士、芬蘭、列支敦斯登等國家已經陸續制定了區塊鏈監管方面的法規。
早在國務院2016年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中,中國就將區塊鏈技術列為戰略性前沿技術。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明確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馬智濤認為,中國企業更多是以促進區塊鏈和實體經濟的有效融合為方向,相比其他國家推動了更多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落地。根據全球智慧財産權産業科技媒體IPRdaily發佈的2019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入榜前100名企業中,中國佔比63%,美國佔比19%,日本佔比7%;而在前10名中,中國就已佔7席。
平安集團旗下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業務部總經理陸一帆表示,從從業者數量和市場認知來講,中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根據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研究,2018年中國區塊鏈的市場支出規模達到1.6億美元,預計這一強勁增長態勢將在未來三年延續。到2022年,預計該市場的支出規模將達到16.7億美元,2017至2022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80%。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區塊鏈技術將會“多點開花、加速推進”,在各行各業中實現突破。
04 “萬物互聯+萬鏈互聯”
發展前景如此廣闊的區塊鏈技術,未來會更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嗎?
陸一帆解釋道,作為底層技術的區塊鏈,目前的項目大多面向B(商家、企業)端,老百姓在很多時候不太能直觀感受到,但它所帶來的效果,如資訊可追溯、防篡改、數據可驗真等諸多優點,都可以為日常生活帶來無形便利。“在未來,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區塊鏈C(用戶、消費者)端應用出現,甚至我們的智慧手機中也可以安裝輕量的區塊鏈節點,數據主權將逐漸回歸到用戶手中。到時候,個人數據濫用、數據隱私保護問題,在區塊鏈技術的輔助下將不復存在。”
馬智濤也相信,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區塊鏈應用會越來越廣泛並加速發展。他舉例説,區塊鏈政務應用有助於實現讓老百姓少跑或者不用跑的目標;區塊鏈司法應用有助於降低大眾或小微企業的仲裁成本和提升仲裁效率;區塊鏈溯源應用有助於讓老百姓吃上更放心的食物……“未來,區塊鏈或將在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乃至精神文明方面發揮作用,例如區塊鏈社會治理應用將有助於弘揚善行,優化社會治理模式,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區塊鏈的價值絕不在於炒幣,而在解決社會問題。”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認為,區塊鏈已提前進入商用時代,這首先得益於技術的進步,系統性能和數據保護等的進一步成熟,其次是開放技術引發群體加速創新,第三是與行業標桿的合作刺激了滾雪球效應。未來,這三點還將繼續加速區塊鏈商用落地,會有更多的交易和資訊交換通過區塊鏈建立互聯互信體系,最終實現一個“萬物互聯+萬鏈互聯”的世界。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區塊鏈 “鏈”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