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關於“智慧”的8大最新論斷!

   8月26日,2019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在重慶開幕。在“大數據智慧化”高峰會上,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等與會嘉賓就智慧化及其未來發展發表精彩觀點,拋出最新前沿論斷,小編這就為你速遞現場重磅觀點。

        “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將轉移到東方”

a.jpg

上合組織秘書長 弗拉基米爾·諾羅夫

  高速發展的經濟方式將會改變我們的業務發展方式、思想生活方式和社會監督方式。這樣的經濟轉型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中心的轉移,也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將轉移到東方。在未來的幾十年裏,歐亞大區域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處於該地區中心的上合組織國家也在優先考慮如何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架構,同時進一步開展經貿合作。

  “增加智慧化應用的人文價值”

b.jpg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 龔克

  智慧化事實上推動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同時,這也是我們的願景——不斷發展、豐富智慧化應用,特別是人工智慧化的應用,增加智慧化應用的人文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是要實現這個願景,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智慧技術特別是人工智慧仍然面臨著技術上和倫理上的嚴峻挑戰。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們需要加強效率,增強技術的可信賴度,保證高效能運轉。從倫理上來看,我們要把當下的人工智慧變得可信賴、可依賴。

  “産業競爭正從‘單打’變為‘雙打’”

c.jpg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

  過去一年,國際貿易摩擦增加了全球經濟和産業發展的阻力,也激發起中國經濟的韌勁和數字産業的潛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如何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呢?我分享三點看法:

  第一,産業競爭正在由過去的“單打”PK而逐漸變成了“雙打”比賽。實體産業的競爭不再是單打獨鬥,各個實體産業正在與資訊産業結合,形成新搭檔來參與競爭。

  第二,面對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我們需要不斷激發創新潛力,打造更多的拳頭産品。

  第三,攀登科技和産業的珠峰往往要依賴科技共同體和全球産業生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完全擁有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産業所需要的全部資源、技術和能力,産業割裂和技術脫鉤將會損害人類長遠的利益。

  “人工智慧不再講究酷炫”

d.jpg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彥宏

  過去一年,人工智慧從大家津津樂道的酷炫效果變成了社會共識,變成了國家戰略。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紮實推進人工智慧在各個産業領域的滲透,幫助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提升效率。以前大家喜歡談論人工智慧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而今天我們更關注的是,人工智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便利,給人們的工作提升了多少效率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下功夫去提升的。所以人工智慧不再講究酷炫,而是講究扎紮實實推進和落實。

  “智慧製造正在釋放巨大的效率紅利”

e.jpg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楊元慶

  人類社會正在從資訊化、數字化時代邁向智慧化時代,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所帶來的更加主動、貼心、便利的生活體驗。智慧製造所實現的提質增效正在釋放巨大的效率紅利,這一切的幕後推手是由數據、計算力和演算法所驅動的智慧化。

  “ 傳統算盤上‘打’不出網際網路”

f.jpg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王傳福

  在變革過程中,電動化只是上半場,智慧化才是下半場,是真正的大變革。傳統車是機械車,就像我們的算盤,在算盤上是永遠“打”不出網際網路的,機械車也永遠産生不了真正的智慧車。而一旦將機械變成電動,就相當於把算盤改成了計算器,智慧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未來智慧車不僅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法,創造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還將為城市增加上億個移動的感知終端,成為移動的神經末梢。

  “智慧科技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g.jpg

小米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雷軍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智慧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小米就是這個主題最好的實踐和案例。我們用智慧科技為製造業賦能,用智慧科技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小米的主業是智慧手機,在今年年初就把AIOT列為了跟手機同等重要的戰略,所以小米啟動了手機和AIOT的雙引擎戰略,並且承諾在未來五年時間裏投入100億人民幣在AIOT領域。

  “引領未來的是人類的智慧”

h.jpg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 馬雲

  智慧世界包括三要素: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網際網路是生産關係,雲計算是生産力,大數據是生産資料。未來是網際網路大數據以及大計算這些生産關係、生産力和生産資料組成的。智慧是改變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變智慧的思想,引領未來的不是智慧,而是智慧背後人類的智慧。動物講究本能,機器講究智慧,人類必須堅持自己的智慧。

  (本文按嘉賓發言順序排列)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關於“智慧”的8大最新論斷!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