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新聞”頻頻發生 媒體到底該怎麼做?

   近日,一顆芒果引發的“女快遞員”下跪事件受到媒體和網友的廣泛關注。然而,隨著事件的發酵,出現了下跪女快遞員承認自己為博得同情,謊稱被罰款被扣工資,為賠償客戶偽造郵政快遞包裹等一系列反轉,讓網友出乎意料,大跌眼鏡。今天,我們就來説説“反轉新聞”。

2.jpg

  何謂“反轉新聞”?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歐陽霞曾在文章中表示,反轉新聞是在網路新媒體時代出現的新名詞,也是一種新聞傳播現象。

  反轉新聞最重要的特點是新聞報道最初的事實在傳播的過程中被重新發現併發生改變,媒體和受眾對事實的立場隨之發生逆轉,並表現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態度。

  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主任、媒體法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林認為,一般來説,社會新聞比較容易出現“反轉”。這類新聞在監管方面比較寬鬆,一類資質、二類資質網站等各類平臺都可以首發傳播,同時社會新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容易滿足普通人的好奇心。

  那些年的“反轉新聞”

  在新媒體時代,反轉新聞並不罕見,甚至頻繁發生。接下來,傳播君帶您回顧一下那些反轉的新聞事件。

  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

  2018年10月28日,重慶萬州區發生一起公交車墜江的道路交通事故。一開始有媒體報道,萬州應急辦透露,事故係公交車避讓一輛逆行的小轎車所致,小轎車司機為女性且穿著高跟鞋。

  反轉:當天,萬州警方官方微網志@平安萬州 發出消息稱,重慶公交墜江事故的原因是公交車突然越過道路中間的雙黃線,撞向正常行駛的小轎車,繼而撞斷護欄墜入江中。

  樂清失聯男孩事件

  2018年11月30日,樂清市公安局接市民陳女士報警求助:其兒子黃某于30日下午在城東街道某小學放學回家途中失聯。接到報警後,溫州、樂清兩級黨委政府和公安機關高度重視,以最高等級組成聯合調查組,投入大量警力,調用一切資源,全方位開展搜尋工作。

  反轉:2018年12月5日,警方通報樂清失蹤男孩黃某于12月4日22時48分找到。經查明,此“失聯”事件是該男孩的某家屬故意製造的虛假警情。

  河南週口男嬰丟失事件

  5月16日18點36分,河南省週口市公安局官方微網志@平安週口 發佈了一則警情通報稱,孩子母親在週口市川匯區文昌大道週口公園對面綠化帶中間小路上散步時暈倒,醒後發現孩子失蹤。

  反轉:5月20日,該事件真相發佈:男嬰母親因家庭矛盾,和其親友“自導自演”了這齣劇。

  “反轉新聞”的2大成因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表示,

  第一,在如今的媒體環境下,很多新聞事件的爆發是有偶發因素的,沒有權威媒體第一時間介入,進行報道和跟進,使得新聞事件本身一開始呈現出一種群體似的拼圖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公眾很容易受到一些小的新聞線索或一些極端情緒的影響,從而導致對新聞不正確的認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方理性力量介入,特別是媒體記者的深度調查報道,會讓大家發現事件的真相。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生新聞的反轉。

  第二,隨著新聞首發和評論權部分掌握在網民和自媒體的手上,新聞很容易發生反轉,這已經成為輿論場當中比較常見的現象。

  “反轉新聞”的3個負面影響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看來,“反轉新聞”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會消耗媒體的公信力。

  第二,浪費了公共閱讀資源。針對一個新聞事件,媒體需要長期進行跟進關注,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輿論事件會持續得比較漫長,這實際上是一種公共資源的消耗。

  第三,使新聞當事者心理備受煎熬。新聞的反轉跌宕起伏,這對於新聞當事者來説是一個極大的心理考驗。

  如何看待“反轉新聞”?

  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人人都有發佈資訊的便利條件,但不是人人都是新聞記者。人類整體認識世界的能力很強,但是單個個體認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出現認識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在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主任、媒體法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林看來,需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要承認新聞報道的階段性、持續性。

  即使是專業媒體在面對一個新聞事件時,往往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在事件最初也不能將其全面客觀真實地呈現出來。只有通過一系列報道,把事情發展的全部過程呈現出來的時候,才能達到符合新聞報道規則的要求。這也就是説在專業媒體領域也存在反轉新聞的可能。

  如何避免或防範反轉新聞現象頻繁發生?

  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主任、媒體法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李丹林

  首先,應該提高網路用戶的媒介素養,提升判斷網路環境內容真實性的意識和能力;其次,提高用戶網路表達和資訊傳遞符合和接近專業要求的能力,督促提升編輯的業務能力和責任意識,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和時效;最後,對於惡意捏造虛假事實,引起社會大範圍錯誤認識或造成社會不良後果的行為,根據具體情形追究其倫理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瀋陽

  我們要動員更多媒體參與到正能量傳播和輿論監督報道中來,只有媒體機構真正發揮作用,才能減少反轉新聞發生的概率。應該更多的是基於對事實的尊重,而不是基於某種情緒、預設或主觀願望來進行新聞報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比較快壓縮反轉新聞的進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反轉新聞”頻頻發生 媒體到底該怎麼做?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