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和其他行業一樣,傳媒業也正在改革中發生著巨變。從當時的報刊、廣播、電視“老三樣”到今天的“兩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傳播載體層出不窮,新傳播技術正帶來嶄新的傳媒生態格局,有人形容今年是傳媒業洗牌的“深耕之年”。
1傳統媒體轉型升級 不斷向移動傳播領域拓展
隨著時間的腳步漸漸跨過2018年,又會有一批報紙告別讀者。《法制晚報》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停刊;新中國第一張晨報《黑龍江晨報》將在年底停刊;6月,遼寧省委、省政府印發文件,整合遼寧報業傳媒集團等17家單位,組建遼寧報刊傳媒集團;10月,《新京報》、千龍網、《北京晨報》3家媒體深度整合資源,打造新京報新聞客戶端。天津日報報業集團、今晚傳媒集團、天津廣播電視臺整合組建天津海河傳媒中心……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僅上半年就有29家報紙停刊。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百度、騰訊、今日頭條的日活量過億,抖音週末高峰日活突破兩億。有專家估算,傳統媒體控制的總流量不及BAT中的一家。
但出人意料的是,透過這一年中的發展,媒體業務轉型並不都遇經營困難,而是越來越多適應媒體發展大勢的主動作為,追新求變。受眾接受資訊的介質變了,傳統媒體當然要變。我們看到,2018年裏,越來越多的媒體意識到,傳播力決定影響力,新聞宣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兒傳播重點就在哪兒,新聞傳播追人走的傳播規律也越來越成為傳統媒體向前的驅動。
2融合生産多渠道 直接傳播和二次傳播相結合
我們看到,2018年,傳統媒體一方面以需定産,滿足新老用戶需求,一方面開“直營店”,直接推送新聞産品到終端受眾,進行直接傳播和媒體用戶的二次傳播相結合,打造自主可控的內容平臺和傳播渠道,抓住用戶、受眾。畢竟,要想成為新型主流媒體,必須有屬於自己的基於網際網路的傳播陣地,實現多受眾、快傳播、主流價值的融合已成為傳媒集團一把手的共識。
同時,網路平臺越來越具有媒體的特徵,騰訊、百度、網易、今日頭條、新浪、抖音、快手等頭部新媒體和超過300萬的自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日趨加大。傳播主渠道、輿論主陣地、意識形態鬥爭的主戰場已轉場網上、受眾轉移到網上是不爭的事實。
2018年中,有媒體提出:變文字圖片“二人轉”為文字、圖片、音視頻“三位一體”;變一篇通稿打天下為“大珠小珠落玉盤”;變單一、單維、單向報道為全媒、多維、互動傳播;變傳統業務與新媒體業務“兩張皮”為“一盤棋”。
國內媒體紛紛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業務,建自己的平臺和終端。以新華社為例,目前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現場雲”、法人微網志賬號、法人微信公眾號、社辦報刊網等終端集群初具規模,一些創新業務初見成效。《國家相冊》微紀錄片、圖片展、配套圖書累計覆蓋人群超過20億。
多渠道傳播就要融合發展,如何走出融合發展新路?一直走在媒體改革前沿的上海東方網則總結提出4個優先:
第一個優先,站在戰略佈局的高度,優先強調資源配置,形成整體合力。加強頂層設計,明確重點,梳理輕重緩急,防止一哄而上,加強對重點項目的人、財、物支援。
第二個優先,培育新型商業模式,擺脫財政補貼依賴,提升媒體內容變現能力,形成持續盈利的能力。
第三個優先,加強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減少外包依賴,培育“落地消化能力”出眾的技術隊伍。
第四個優先,強化資本意識,主動對接市場,改變行政化思維,增強市場競爭力。面對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建立新型主流媒體集團的目標,政府補貼可以解決暫時的困難,但是不能根本解決所需的資金問題。資本的驅動力不僅是錢,至少還包括3個重要方面,即倒逼管理體制改革,倒逼分配機制改革,提高資金的決策和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經營能力。
有人説,2018年,傳統媒體的內容越做越好,商業平臺越做越大。雖然能做出優質內容的傳統媒體不一定能做出超級平臺,但以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在這一年中廣開傳播渠道、搭建平臺,豐富內容與先進平臺嫁接,掌握著傳播的主動權。
3差異化供稿系統化服務 分發資訊有效性提升
當今的傳媒是分眾傳播。發佈主體多元化、內容表達多元化、傳播介質多元化、受眾閱讀習慣更是多元化。媒體的影響力取決於所發佈內容的市場佔有率和受眾覆蓋面,取決於對用戶的聚攏和吸附力。
不同媒體有不同的定位和用稿需求,因此,要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差異化推送新聞。目前,各傳統媒體機構用戶中,新媒體用戶同比增長,其中,短視頻專線用戶數、收入增長最多,短視頻和圖片産品市場歡迎度較高。
以市場、用戶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産品結構,提供適銷對路的新産品。目前傳媒市場短視頻、動圖片、微動漫、動新聞、數據圖表等微傳播、輕量化産品需求旺盛。移動傳播、智慧傳播使各取所需的閱讀成為現實,滿足著不同的讀者需求。
有人總結青年人的網路閱讀習慣:小鎮青年看快手,時尚青年看抖音,二次元青年看B站,遊戲青年看IG,進步青年看新聞客戶端,小資青年看豆瓣……雖説是段子,但也充分説明閱讀需求的千差萬別。
我們看到,這一年中,越來越多的媒體正在探索開發利用UGC(用戶生産內容)、PGC(專業生産內容)等第三方資源,豐富傳統媒體的內容産品供給。通過細分市場,鎖定目標用戶,建立並完善用戶服務體系。當前縣級媒體融合中心的建立也成為媒體服務用戶的新契機,媒體正實現著提供産品、搭建平臺、技術輸出等所有服務。暢通與用戶溝通渠道,及時了解用戶需求變化,及時滿足用戶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
4以內容技術為兩翼 智媒成為業務升級新引擎
歷史上每一輪傳播技術的進步必然帶來傳媒産業的變革,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歸根結底是技術進步,再由技術進步驅動産品創新,産品創新改變市場格局。今年,人工智慧技術正在給傳媒業帶來一場全新的變革。
敏銳的傳媒人士紛紛探討人工智慧對傳媒的驅動力量、對記者編輯的賦能力量。第十三屆中國傳媒年會主題是“努力實現由融媒體向智媒體的飛躍”,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中國産經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主題是“原創為本、技術為用”……讓我們看到,人工智慧不是唯一方向,但肯定是其中一個方向。
人民網相關負責人提出技術和資本的雙輪驅動,技術輪子主要是強化和拓展數據業務,打造新型的智慧化內容平臺,併發力直播和短視頻。
移動傳播、自動推送、人臉識別等新的傳播手段的運用使傳媒業態更加個性化、分眾化、場景化、體驗化。新一代媒體人不僅承載探究真相、表達觀點、傳遞資訊和價值的使命,也要使用機器、理解機器、駕馭機器。
2018年,順應數字時代、智媒時代媒體發展大勢,提高采編發、傳播平臺、行銷平臺的智慧化水準是媒體自身生存發展所需。一方面,學習、運用新技術是對采編、技術、行銷人員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工作中運用媒體大腦、AI主播等,使智慧化生産新聞成為工作常態。同時,更多的媒體開始加快智慧編輯部建設,探索新聞演算法師、智慧數據師、臉譜開發師、智慧推送師等新崗位。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我們的媒體業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傳播新技術帶來的媒體全方位變革,我們無法回避,只有擁抱!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2018 中國傳媒變革的四個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