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電信網路詐騙都是百姓的“痛點”所在,不僅嚴重侵害人們的切身利益,也極大影響整個社會的誠信建設。近期,工信部連續發聲,對手機“黑卡”、不明扣費、詐騙電話、騷擾電話、垃圾短信、網路詐騙等亂象加大整治力度,為誠信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手機不明扣費——下月起,運營商需向用戶發短信對帳單
不明扣費是困擾廣大手機用戶的老大難問題。據媒體梳理,産生不明扣費的“套路”主要有三:一是外呼行銷,指用電話方式進行行銷、售後、回訪等業務。用戶在沒有搞清楚客服意圖時,就已經“被同意”訂購新的增值服務或新的套餐。二是免費升級。回饋新老用戶,免費升級皆大歡喜,但在免費期結束前,只要用戶不主動通過某種方式回復取消業務,運營商就默認用戶將繼續接受這項業務,並開始對用戶收費。三是病毒式推廣。運營商有時會和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將自身的計費代碼提供給後者。但一些企業將惡意插件加入APP安裝包裏,在運作APP時跳出很容易被誤點的提示框,甚至根本沒有提示框,讓用戶在沒有留意的情況下選擇了付費服務。
針對這些扣費陷阱,工信部近日大力核查並表示,已督促電信企業立即糾正錯收費行為,並要求從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帳單資訊,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垃圾短信退訂難——關停涉事短信端口,責令全面整改
絕大多數手機用戶都會經常收到商業短信、垃圾短信,但“回復TD退訂”後並沒有效果。
早在2015年,工信部就發佈並實施《通信短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短資訊服務提供者、短資訊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消息。對拒絕接收商業性短資訊的,應當停止向其發送。違者,通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規定,在不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費者個人資訊,不得向消費者發送商業性資訊,違者將被處以50萬元以下罰款,或同時承擔行政責任。
根據行業監管條令和運營商的管理要求,發送商業短信必須標注可退訂的提示,而一些不規範商家出於不想讓用戶退訂的目的,在退訂指令上玩各種障眼法,導致用戶即便回復“TD”也沒有用。
對此,工信部近日在官網表示,立即核實媒體報道所涉具體問題和典型案例,已關停發送垃圾短信的短信端口31個,約談涉事企業,責令其全面自查整改。
電話詐騙、騷擾電話——加強實人認證、建成技術防範體系
工信部公佈數據顯示,2017年7月,“400”涉案號碼已從2016年初月均700余個下降至個位數;12321舉報受理中心接報的詐騙電話舉報數量呈現整體持續下降趨勢。
電話詐騙案件的下降,既有政策上的不斷加強,也有技術體系的不斷完備。自2016年9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工信部、央行、銀監會聯合發文規定電信企業(含移動轉售企業)要嚴格落實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制度以來,實名制在打擊電話詐騙方面貢獻重大。2018年5月,工信部發佈《關於縱深推進防範打擊通訊資訊詐騙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九項重點任務,排在第一的就是“切實加強實人認證工作,持續鞏固電話用戶實名登記成效”。
同時,2017年7月,全國詐騙電話技術防範體系初步建成,完成國際以及31個省級詐騙電話防範系統建設。工信部當時表示,系統上線以來,已累計處置來自國內外的涉嫌詐騙電話呼叫近1.16億次,通過與公安機關和銀行部門的工作聯動,及時勸阻受害客戶2.2萬餘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9800余萬元。據介紹,“詐騙電話技術防範系統”由工信部與公安部等部門聯合建設,已實現與公安部的警情數據連接,智慧識別和攔截有關通訊資訊詐騙號碼。針對騷擾電話問題,近日,工信部表示,已處置涉嫌行銷擾民的電話號碼及關聯號碼82個,約談涉事企業,責令其全面自查整改。情況查明後,將依法處理違規企業,問責涉事人員。
此前,工信部已聯合十余個相關部門制定了專門方案,近期即組織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一是加強通信業務和資源管理,嚴控騷擾電話傳播渠道,防止通信資源被用於行銷擾民。二是多部門聯合行動,強化源頭治理,規範各行業商家的業務推銷行為,整治行銷擾民亂象。三是增強技術防範能力,加強騷擾電話的預警、監測、識別和攔截。
手機“黑卡”——加強技術監測、加大態勢分析
本月10日,工信部表示,在對手機“黑卡”開展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個別行動通訊轉售試點企業(虛擬運營商)未能採取有效措施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管理要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各種途徑收集已經辦理了入網實名登記手續的電話卡,通過路邊攤販或電商平臺進行二次售賣。
工信部約談相關違規虛擬運營商,要求涉事企業針對實名登記、渠道管理等方面暴露出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儘快採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工信部對電商平臺進行重點監管提示,加大對平臺商鋪違規銷售電話卡及相關違法資訊的監測處置力度。
此外,工信部要求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加強技術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對異地批量開卡銷售、詐騙高發區域異常售賣等行為加大監測預警和態勢分析,對疑似詐騙號碼及時通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
工信部將繼續督促相關企業持續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入網實名登記工作,依法加大對各類電商平臺、網路銷售渠道違規銷售電話卡的監測和處置力度,對發現的手機“黑卡”及時會同公安機關依法從嚴打擊處理,切實維護廣大用戶合法權益。
釣魚網站、惡意程式——加大整治,加大監測分析,及時依法處置
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網際網路金融倣冒網頁已超過4.7萬個,受害用戶達11萬人次。專家指出,山寨網站以假亂真,用戶稍有不慎便會“入坑”,導致個人隱私資訊洩露甚至被不法分子騙取錢財。
“虛假釣魚網站通常偽裝成銀行、電商等涉及線上支付操作的網站,意在竊取用戶銀行賬號、密碼等資訊。”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雲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網民在登錄此類網站時應提高安全風險意識,“比如儘量使用主流瀏覽器並開啟釣魚網站攔截功能,對資質和安全性存疑的網站,也可通過權威數據庫先查詢確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也建議,斬斷虛假釣魚網站背後的黑色産業鏈,需要監管部門嚴控全過程、覆蓋全環節,既要通過網站實名備案制嚴把傳播源頭,也要通過動態監測機制和追蹤技術,及時發現可疑的網路欺詐連結。
2018年5月,工信部發佈《關於縱深推進防範打擊通訊資訊詐騙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釣魚網站和惡意程式整治,有效降低網路詐騙威脅風險。加強對倣冒政府、教育、金融機構等釣魚網站和涉嫌詐騙類惡意程式的監測分析和資訊共用;及時依法處置釣魚網站和詐騙類惡意程式;及時提醒詐騙類釣魚網站和惡意程式風險情況。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工信部密集出拳 打擊電信亂象、網路詐騙再添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