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保護個人資訊 對電信網路詐騙say bye

   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各類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188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261名。侵犯個人資訊的案件屢屢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其中最令人痛恨的,莫過於利用個人資訊進行網路電信詐騙的不法行為。在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的同時,作為普通網民的我們,更要想想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遠離不法分子的詐騙陷阱。

640.webp.jpg

  
  資訊洩露在不知不覺間
  
  保護個人資訊,先得從源頭抓起。首先,個人資訊是怎麼洩露的呢?
  
  1
  
  隨意填寫個人資料
  
  街頭填問卷送小禮品、網上填問卷送禮品、註冊即送大禮、填寫詳細資料贏抽獎機會等,這些小活動你參與過嗎?看似不用付出什麼即可獲得禮品,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付出的是你的個人資訊安全!你填寫的這些個人資訊,很可能就是你接到的那些騷擾電話和詐騙電話的來源。
  
  2
  
  隨手在網上曬隱私資訊
  
  翻翻自己的微網志、朋友圈、QQ空間等社交媒體,看看記錄自己生活的有多少?拼湊一下字裏行間的有用資訊,是不是驚訝地發現幾乎包括了個人隱私的方方面面?隨手一個定位可能就暴露了家庭地址,任意一個聊天截圖可能就暴露了手機號微信號等,慶祝生日的蛋糕剛好描述了你的年齡和出生日期。有些愛發朋友圈的人,大事小情都喜歡曬,曬完自己曬家人,暴露的資訊就更多了。
  
  3
  
  貿然連接不明免費Wi-Fi
  
  有的小夥伴很喜歡每到一處公共場所就尋覓各種免費Wi-Fi,殊不知,免費Wi-Fi裏可能隱藏著病毒木馬,特別是那種不需要密碼即可連接的免費Wi-Fi。也有一些小夥伴雖然沒有主動去連接,但手機長期保持在開啟無線網的狀態,進入免費Wi-Fi覆蓋的範圍時,手機可能會自動連接。與此有相似風險的還有輕易掃描不明來源的二維碼,也可能被病毒木馬攻擊。不法分子使用二維碼生成器,生成暗藏病毒的二維碼,在地鐵、商場等公共場所用發放小恩小惠的方式誘騙用戶掃碼,盜取用戶個人資訊、銀行卡號、交易密碼等重要資訊,使用戶蒙受財産損失。
  
  4
  
  個人資訊被倒賣或被盜取
  
  我們在辦理各項業務時,難免需要填寫一些個人資訊。在這些較為正規的場合中,理論上我們的資訊應該是安全的,但是不排除有相關工作人員倒賣用戶資訊、駭客攻擊獲得用戶資訊的可能。
  
  保護個人資訊三步走
  
  知道了個人資訊洩露的幾種途徑,接下來讓小編告訴你如何防範,保護好自己的資訊安全吧!
  
  一、管住手
  
  不要為了小禮品就隨便填寫涉及個人隱私的問卷;
  
  不要連沒有密碼的公共Wi-Fi;
  
  不要掃來路不明的二維碼;
  
  不要在網上曬和隱私密切相關的內容;
  
  不要在群聊中涉及太多個人資訊。
  
  在發照片之前,千萬要記得先將關鍵個人資訊打碼。另外,手機裏儘量不要存身份證、護照等重要證件的電子版,一旦手機存儲內容被盜取,後果將尤為嚴重。
  
  二、長點心
  
  在公共電腦上不要保存自己的賬號密碼、及時清除自己的使用痕跡;
  
  儘量少授權APP“允許使用定位服務”,關閉搜尋附近的人等功能;
  
  對於有具體資訊的快遞單、訂單發票、火車票等及時銷毀後再丟棄;
  
  在非必要的場合,不要輕易填寫自己的真實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
  
  避免在公共電腦上登錄自己的網銀、支付寶等涉及財産的賬號;
  
  關閉“小額免密”功能,採用手機驗證碼支付密碼雙重保護的支付模式;
  
  不要點擊可疑網站,關閉QQ、微信等對於不明應用的授權;
  
  舊手機、舊電腦先去專業維修店進行數據徹底清除後,再進行轉賣回收。
  
  三、有力維權
  
  根據《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遭遇資訊洩露的個人有權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資訊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如果是不法分子暗箱操作出賣了消費者的個人資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消費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進一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網路上有公開發佈的個人隱私資訊,網民可以通過與網站溝通來進行刪除。溝通無效的,可以向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舉報;情節嚴重的,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三招教你保護個人資訊 對電信網路詐騙say bye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