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女記者轉行VC感悟:每天只睡3小時
- 發佈時間:2014-08-21 10:34:14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湯婧
作為一個前財經記者,我曾“借用”職務之便接觸過vc圈大部分頂級投資人,週邊式地對這個行業及其從業者有所觀察。在職業轉型後加入了一家被業內評價為“頂級美元vc”的機構後,有幸與一群國內頂級投資人一起工作,近距離地了解到他們工作風格和節奏,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也就野史八卦式、碎片型地敘述下目前為止觀察到的關於“性格”的特點吧。管中窺豹地總結些頂級風險投資人的性格特質。
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
勤奮放在第一位,是因為自入行以來,勤奮這點對我的“文化衝擊”真的是最大的,這種衝擊也在於,世界上比我聰明的人,的確都比我勤奮好多。(之前我覺得自己放在路人裏還算自製力可以的吧。)在最開始談面試的時候,我和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談到,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是,可以和這個行業最聰明的一群人一起工作。績勳微笑頷首不語。
進來之後知道原因了,其實我是選擇了和這個行業最最勤奮的人一起工作。
投資人的行程都安排得非常緊湊,幾乎週一和週五才能看到大部隊,他們平時都飛來飛去的,創業者在哪,他們就出現在哪。
先説一個業內知名工作狂的例子,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吧。他的時間是真正以小時來記的,是我目前為止見過的對時間掌握最精確、真正會善用時間的人。他跨越中國和美國市場,幾乎沒有時差。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無論他身在中國還是美國,我都會深夜收到他的工作郵件。和他的工作電話經常安排在早上八點鐘之前,或者晚上九點鐘之後,他的助理也常要絞盡腦汁地從他已經過載的行程表裏擠出一個slot來應對突發需要。
上次在北京遇到哪上班的創始人,他是童士豪母校斯坦福大學的校友,一見到我就説童士豪是著名的工作狂,一天只睡三個小時,經常開會到大半夜,在酒店遊個泳睡兩三個小時,睡一會繼續開晨會。
深夜工作的情況在過去幾個星期已經出現了好多次,我已經見怪不怪了,比如我們有次晚上十點多在酒店開完會,參會的人都已經精力枯竭、人仰馬翻打算回去休息了,童士豪和李宏瑋兩個人還繼續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下一個和創業者的會議中。
其實這個行業大多數頂尖投資人都是這樣的,李宏瑋是業內最頂尖的女性投資人(在去年福布斯全球最佳風險投資人排行榜上,她和網際網路女王marymeeker是少數幾個上榜的女性投資人,知道這個行業男女比例就會了解這是件多不容易的事),她經常晚上三點多從北京飛回來,第二天就要面對清晨的會議,還精神抖擻地參加。
某天週五下班,晚上七點多李宏瑋和我們最後幾個人一起離開辦公室時,我好奇地問她有什麼精力管理的絕招,她的回答是,“沒有,這(勤奮品質)是進入這個行業必須的。”
“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勤奮啊?”
“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第一名啊。”
有次回家和曾經是超級學霸的投資經理聊天,他説最多一次他一天連聊9個人,到最後資訊過載到覺得腦子都要癱瘓了。
我同意前面的答案,當下早期投資的領域競爭的確越來越激烈,資金的增多對優秀項目的爭奪日益激烈,再加上bat的加入,大家都在前移做早期,並找到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但另一方面來説,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和戰略,所有的戰略、計劃,都是由具體的人執行出來的,你必須能夠投入足夠多的時間。我所在的機構在中國和矽谷都在投資,老大們的感覺都是,中國是個無論創業還是投資比美國殘酷得多的國家,這個行業的頂尖投資人都可以深夜十一二點出來和創業者見面,這在美國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大概先需要捫心自問一下,如果這個行業最頂級的投資人一天只睡3個小時,投身工作是一種常年的生活方式,我能夠做得到嗎?
對工作狂的背後是熱愛
承接上個話題,工作狂的背後我覺得是熱情在助推。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投入工作,最佳的解釋,大概只能是真愛了。創業和投資行業是最容易遇到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的兩個行業,今天不跑題説説投資圈吧。
説説李宏瑋吧,好多熟悉的朋友私下裏和我説她是她們的女神,在一個滿是男性和狼性的環境中做到業內頂尖,秘訣在哪?我覺得吧,悟性和勤奮缺一不可,她不施粉黛,常見是黑襯衫黑褲子加起來一身黑,大背包裏隨行裝備都有,穿最舒適的鞋子可以最快走最遠的路,一副時刻準備著要趕飛機的樣子。這個行業最頂尖的女投資人都是一副風風火火不化粧的樣子,我做記者時接觸過的另一位頂級女投資人徐新據説也日常沒時間不化粧(上鏡除外)。
新人想加入風險投資行業,也許第一步應該問自己,你對這份工作有熱情嗎?這份工作熱情足以支撐你數十年如一日地高節奏工作嗎?
每個人熱情的點可能都不太一樣。在一個行業做到很長做到高手的地步,一個人也許會找到自己使命感一樣的東西,“倉稟足而知禮儀”,李宏瑋有次就説,她的使命感是幫助初創階段發展,在做投資的過程中,她有各種專業能力,懂技術能看産品能做管理能幫公司上市,但她對於早期投資就是這麼充滿熱情,她不會退休,如果退休了就用自己的錢去投資。
題外話,徐新也説類似的話,自己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工作只是因為自己充滿熱情。
身為女生,我欣賞商業世界裏的成功女性。最近大家喜歡形容格力女王董明珠“桃花過處、寸草不生”,我想説幾乎所有的成功的職業女性都是如此,而且,商業社會裏做得最好的女性,都有點雌雄同體的氣質。
當記者時和一位美女前同事一起去採訪李宏瑋,出來後我這位公認是大美女的前同事説,像她這樣的女性才應該是大多數女生成長的目標,年輕時花精力投入在自我成長上,到某個階段,專業的力量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這是“美麗”紅利隨著時間衰退的人所不具備的。真正出於對工作的熱愛,你才會把別人對鏡貼花紅和蒐集鞋子的時間用在工作和自我提升之上。
説得有點遠,我是想説一個有點雞湯的結論,努力工作的前提是熱愛,熱情是每天早上一睜眼想到工作就充滿愉悅的感覺。
要能抗壓,要會進攻
要有狼性。狼怎麼解釋?反正不是只任人宰割的羊吧。
哎,我是多想説這個行業大家都溫良恭儉讓、進退有方啊,其實不是。早期投資就是個競爭激烈的地兒,早期創業也是。這就意味著,從業者要有抗壓性,而且有進攻性。
我對狼性的理解是:你要適應競爭激烈的環境,我有朋友聰明又專業,但就喜歡“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平靜日子,那就選擇不要進入。一份工作總要讓自己感覺舒適吧。
還要有開啟應對競爭模式的能力,這個各家做法不同,具體就不細説了。
反正,專業而且具有攻擊性的人可能會更適應這個有些“弱肉強食”的商業世界。這是不涉及善不善良或好人壞人的問題,很多人可以選擇二者兼而有之,你可以選擇善良,但要有應對複雜的能力。會爭的人才是贏家。
善於合作
你可以是匹狼,但不能是匹孤獨的狼。我所見過的頂級投資人,都是非常善於讓別人完成工作的人。當然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具體無論在動員創業者還是在動員我這樣的內部打雜員工上,都非常厲害。
接地氣,不端著
很重要吧,投tmt的三個老大都不是國內出生長大,都有海外背景,但中文都很好,和國內創業者發郵件微信溝通都説中文。來了之後我説話喜歡夾雜散裝英文的老毛病被矯正了好多好多。
人很好,幾個人都是性格溫和、沒有架子出了名的。這個行業的著裝也很輕鬆,相較于傳統金融行業來説。套裝不是日常必須,商務休閒比較多,不要給創業者太大壓力。童士豪和符績勳平時都是牛仔褲輕裝上陣,背著大包行走江湖,和創業者見面不端著,稍正式場合換個襯衫。
現在投資界都看好投資大眾市場和 絲用戶,身為精英可以精英主義,但要能接地氣,擁有與 絲用戶及了解 絲用戶的創業者親和的能力非常重要。
簡單,直接,抓重點
回到上一個話題,這是我最近在訓練自己的能力。這個行業的人,尤其是投資人們都非常忙,擁有短時間內直抵問題核心的能力非常重要。這是個綜合的能力,簡約都是背後做了大量複雜的功課的。蘋果簡約美麼,背後花了多大功夫做到這個樣子。
看早期的公司,需要牽扯的瑣碎細節非常多,非常需要一個能夠深入細節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來講,又不能讓自己在細節的沼澤地中深陷下去。話説到幾位管理合夥人,都是能夠深入細節,但也可以抽身而出,提煉重點、而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讓噪音資訊淹沒核心關鍵。
專業,抓細節
專業人士都是非常深入細節的人,工作中我發篇東西出去會大改10次以上。
任何專業都體現在具體的細節裏,比如前段時間小米發佈會,童士豪和李宏瑋一起去,他們都是雷軍的朋友,童士豪對雷軍的評價是,他是一個非常謹慎細緻的人,你不用擔心有什麼你考慮到的事情他沒有考慮到。基於我對童士豪對細節較真程度的了解,我對雷軍孜孜不倦解讀那塊鍋皮是如何被打磨出來的過程充滿了敬意。
專業人士的術也在於,別人都覺得差不多可以或太枯燥的時候,你還能繼續深入下去,完美地打磨下去。哪怕它是塊最便宜的鋼板。
未來感
風險投資這份職業有點像商業領域的哲學家和賭徒,看趨勢,看未來,然後傾力壓上,allin。
和符績勳聊天時,我有時候覺得和他的時間感不太一樣,大家都在説carpediem活在當下,但有經驗的投資人已經把他們思維的時間表撥快了三到五年,活在未來,想的也是未來。
他們所有的體系都建立在這一點上,細一點來説,他們不介意投資現在流血的機構和企業,願意幫助他們,因為他們看好的是未來的巨大成長。
了解這一點,對與他們溝通非常有幫助。進入這個行業,我覺得最大的適應在於撥快自己的時鐘,多數人活在當下,但做投資要活在未來之中。
善於體系化
頂尖投資人都有自己作出判斷的體系。在還沒進來之前和符績勳面試聊天,他説,你要培養自己的框架,並把它體系化。
他沒具體説怎麼做,但我覺得這是我迄今為止得到的最受用的職業建議,對於一個把自己職業發展定位於向專業而非管理髮展的人來説。
頂級的投資人都有自己的體系,比如符績勳和童士豪習慣於從趨勢判斷一個行業,再深入到一個個具體的公司,李宏瑋的技術背景使得她習慣於從産品角度入手,研究這是不是一個讓用戶有感覺的産品。
在一個行業修煉十多年,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不同的風格,頂尖的投資人,對趨勢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我相信每個頂級投資人道都是不同的。他們修煉的體系,就是“道”。
太多人喜歡在“術”上去挑刺,我和你不同,我的一定比你好。但其實每個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到達終點的路線不同。重要的是,您是否能通過刻意訓練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提煉出體系的人,最後它會成為你解讀世界的武器。
就像日本禪修大師鈴木俊隆説的,通透一件事,你會了解所有的事。
聰明
不展開説了,反正背景優秀的學霸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