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華為兩大對頭結盟:愛立信與思科將全方位合作

  • 發佈時間:2015-11-11 07:22:33  來源:一財網  作者:李娜  責任編輯:王磊

  11月10日淩晨,愛立信與思科宣佈,兩家公司將建立廣泛的技術與商業關係,將從研發至客戶服務等領域全方位展開闔作。兩家公司稱,結盟到2018年將讓每家公司每年新增10億美元以上的營收。

  在競爭激烈、且收購成為常態的市場環境中,選擇結盟是極為罕見的一種做法。兩家公司聯合聲明表示,在諾基亞斥資156億歐元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之後,該公司以及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鋻於此,愛立信與思科將全方位展開闔作,包括聯合開發在無線網路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中普遍使用的産品。

  為什麼結盟?

  愛立信2014年的營收為2280億瑞典克朗(約合263億美元),全球員工總數約為11.624萬人。這家公司目前擁有約3.7萬項專利。思科上一財年的營收為492億美元。兩家公司分別是電信市場以及網路市場上第一和第二名。

  對於為何結盟,兩家公司是這麼回應的。

  愛立信表示,與思科建立夥伴關係,能夠讓該公司立即擴大産品和服務提供範圍,速度要比該公司通過收購或自主開發網際網路設備更快。愛立信首席執行官衛翰思(HansVestberg)表示:“與思科結盟,是更敏捷、更有效的選擇。我們從明天就可以進行合作。”

  思科則表示,通過與愛立信結盟,能夠讓公司在不捲入漫長的並購談判的情況下,迅速進入規模更大的市場,而且合作也不會産生太多的業務重疊問題。思科首席執行官羅卓克(ChuckRobbins)就此表示:“此交易讓我們能夠擴展全球業務,觸及到當前不曾涉及的市場。”

  作為雙方的競爭對手諾基亞、華為並未對此消息作出官方回應。

  但華為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兩家公司的聯盟反映出華為此前對行業的判斷是正確的,對於聯盟本身,華為歡迎更多競爭者把行業做大。

  電信與網際網路界限越來越模糊

  愛立信2014年的營收為2280億瑞典克朗(約合263億美元),全球員工總數約為11.624萬人。這家公司目前擁有約3.7萬項專利。思科上一財年的營收為492億美元。兩家公司分別是電信市場以及網路市場上第一和第二名。

  對於為何結盟,愛立信表示,與思科建立夥伴關係,能夠讓該公司立即擴大産品和服務提供範圍,速度要比該公司通過收購或自主開發網際網路設備更快。思科則表示,通過與愛立信結盟,能夠讓公司在不捲入漫長的並購談判的情況下,迅速進入規模更大的市場。

  而雙方的結盟反映出電信與網際網路網路之間的界限已變得越來越模糊,這也讓兩個市場的公司都考慮如何來應對規模更大的市場。

  對愛立信而言,因為競爭對手諾基亞實力的增強,結盟能夠幫助公司鞏固其全球電信設備産業龍頭的地位。在諾基亞完成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的交易之後,這家公司不僅將有實力在無線設備市場向愛立信發起挑戰,而且也會向網際網路設備龍頭思科發起衝擊。

  另一競爭對手華為也在幾年前完成了電信業務以及網路業務的整合,分設運營商業務BG和企業業務BG來搶食市場。加上消費者BG的業務,華為在2015年上半年已經在營收上超過愛立信,相當於後者的兩倍。

  相比之下,昔日巨頭轉型的腳步似乎慢了一些。

  愛立信過去一直在自主開發網際網路設備,但該業務一直未能産生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受運營商鋪設4G網路增速放緩以及價格戰的影響,愛立信的主營業務電信設備一直遭受著極大壓力。

  而思科在中國的銷售並不理想。思科中國銷售額同比減少20%,而公司同期的全球營收卻同比增長了5.1%。根據美國投資銀行BernsteinResearch的統計,思科在全球路由器市場的份額從一年前的21.2%降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9.4%,損失的銷售額被本土競爭對手華為奪走。

  對於反擊對手,愛立信和思科並不避諱,兩家均表示,在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之後及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對標”華為、諾基亞

  在思科和愛立信各自領域的競爭對手名單中,華為首當其衝。

  華為一直被思科看作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隨著華為企業業務技術和産品的不斷更新,火藥味也變得越來越濃。

  思科前任CEO約翰·錢伯斯在2014年的一場演講中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思科最初的競爭對手大部分已經被市場淘汰,而到了2018年其他競爭對手將所剩無幾,其中就包括華為。

  演講的另一個背景是,當時思科正在面臨業績下滑的危機。分析人士表示,傳統業務市場增長放緩是思科業績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思科亟須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不過,雖然增長速度已經放緩,思科仍是全球網路設備市場最大廠商,目前在交換機市場仍處於壟斷地位。

  對於思科的“挑釁”,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當時的回應是:華為作為企業市場的新加入者,沒有包袱,願意創新。在他看來,“光腳”的華為其實更容易在企業業務上打破邊界,實現革命性的發展。

  “我們走的路子是創新、差異化再到領先,不會放棄任何市場。”徐文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

  而對於愛立信,華為更願意把這家公司稱為友商,在諸多場合,華為的高層都表露出對愛立信的“讚賞”。

  “外界評價説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第一,我們內部不認可這句話。蘋果和蘿蔔不能一起比。”在2014年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首席執行官徐直軍在現場表示,因為與華為相比,愛立信業務更加單一。從運營商業務來講,華為還處於第二的位置。

  作為電信行業的兩大領導者,在業內看來,兩家巨頭在發展路徑上已經明顯不同,近年來華為不斷擴大業務領域,愛立信則更加專注于無線業務和服務。一個在做加法,一個在做減法。

  不過從此次合併來看,雙方在電信網路融合領域的競爭將會開始。

  而對於諾基亞斥資156億歐元收購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和思科也表現出了擔憂。這起合併在電信設備行業雖然是老四對老三的合併,不過,由於諾基亞、阿朗在2G、3G、4G的通信標準專利上分別擁有較大份額,合併後的新諾基亞將在通信行業形成巨大專利優勢。

  在營收上,諾基亞預計合併後新年凈銷售額達到276億美元(約1752億元人民幣),諾基亞預計年凈銷售額略微超過愛立信。

  業內人士相信,在電信網際網路網路界限愈發模糊之際,將會有新的競爭開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