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內憂外患:合約機面臨萎縮甚至消亡?

  • 發佈時間:2015-06-25 15:55:12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黃啟兵  責任編輯:湯婧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用戶劉先生一直在找合適的機會換一台iPhone 6的運營商合約機,他告訴記者:“手機太舊了,反正都要繼續用手機卡的,就考慮預存話費辦一個合約機。”但是看了很多方案之後,他都不太滿意,最後還是單獨買了一台裸機。

  與劉先生有同樣感受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最近一年多來,比起以往,運營商的合約機可選餘地少了很多。不光機型減少了,而且合約方案中所返還的話費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更有甚者。6月初,從美國運營商AT&T傳來風聲,AT&T移動及商業解決方案業務CEO拉爾夫·德拉維加(Ralph Dela Vega)在公開表示,“合約機將逐漸消亡!”在美國,AT&T已經停止了百思買等第三方商店銷售兩年合約機,購機成本與套餐成本區分開——雖然國內通訊市場的狀況與美國無法相提並論,但面對日益“萎縮”的市場,合約機真的瀕臨“消亡”嗎?

  內因

  運營商補貼投入減少

  造成合約機市場“萎縮”的直接主因,是去年中開始,三大運營商的行銷費用大幅度減少。根據國資委的要求,三大運營商在三年之內削減20%的行銷費用,並且將三年內逐年降低,預計三年下來總計減少行銷費用400多億元。這直接導致運營商很難再像以前那樣,提供較為豐厚的合約機補貼。

  廣東某運營商內部人士就向記者感慨:“很多合約機項目不是我們不想做,按照市場需求,像以前那樣只要一推,肯定有市場,但是的確現在沒有這個(預算)額度,根本沒法做。”最典型的就是iPhone 6的合約機套餐,如果拿出以前iPhone 5或5S的合約機套餐一對比,便不難發現,三大運營商的合約機方案,消費者要自掏腰包的比例已經比以前高了很多。

  外因

  消費者更願意選擇裸機

  而還有一個消費趨勢是,手機用戶似乎更願意選擇“裸機”,不想被捆綁。手機用戶黃先生在2012年的時候辦了一台iPhone 5的三年套餐,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合約到期,而市場上各款新機走馬燈似的換了一茬又一茬,iPhone 6都已經不新鮮了。這令黃先生非常感慨:“套餐捆綁太辛苦了,而且實際上每月286元的套餐,我根本不用不到那麼多。”

  雖然這只是國內的消費者個案,但或許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美國AT&T方面的CEO德拉維加對於減少合約機的解釋:“出現這樣的變化,並不是由於我們的堅持,而是用戶選擇合約機越來越少”。稍早之前,美國開支顧問網站BillShrink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平均每位美國人每年會浪費近350美元在無線服務上,大部分超支的錢都是因為用戶高估了所需的語音分鐘數與短信數量,而低估了用戶計劃中應包含的數據使用量——即多花了每月的套餐前。而如果用戶選擇“不帶合約的”計劃,每年的手機帳單將會減少數百美元。

  在國內,雖然三大運營商的合約方案已經“萎縮”了很多,但仍然有不少可供消費者選擇的方案。而在美國,AT&T已停止通過百思買、蘋果店等渠道商銷售兩年合約機,轉向新的購機方案“Next”。在新方案中,AT&T對於用戶支付全價購買手機,並無任何話費補貼,而是提供優惠分期付款等為期18-30個月的金融服務等等。

  更早的2013年,美國運營商T-Mobile已停止銷售合約機,但有意思的是,T-Mobile的用戶數反而在最近兩年增長了很多,得益於終端銷售和業務收入雙線增長。國內的運營商能複製這樣的業績嗎?

  連結

  合約機“萎縮”之後的變化

  1、移動推自有品牌手機

  合約機市場萎縮之後,以往追隨運營商“千元智慧機”等政策的中興、華為、聯想、酷派,開始自立門戶,獨立發展。6月中旬,中國移動正式發佈了兩款自有品牌手機A1和N1,指導價只有699元和999元。這是在去年推出自有品牌手機之後,再次發力。

  在合約機市場萎縮之時推出自主品牌手機,的確有點令人費解。艾媒諮詢CEO張毅評價認為,移動此舉主要是為了繼續保持在産業鏈的控制能力,尤其是終端市場的控制力,“這也是被小米等網際網路手機發力所帶動的,不推跟不上形勢;但是,真要推的確面臨較大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産品均支援移動主導的VoLTE(語音LTE網路)和RCS(新短信、新通訊錄、新通話記錄等移動定制的融合業務)。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副總經理唐劍鋒在發佈場合明確表示,希望能引導産業鏈産業鏈今年朝這個方向發展,A1和N1均可升級相應功能。

  對於運營商推自主品牌手機,艾媒CEO張毅並不太認同:“我認為還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運營商還是要發揮平臺的作用。”但反過來從目前形勢看,由於合約機市場“萎縮”,廠商積極性和策略會有所調整。運營商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更是為了在新形勢下保持用戶黏性。

  2、合約機陣營分化

  事實上,去年運營商補貼減少後,“合約機陣營”已經開始出現分化。中興、華為、酷派紛紛加大自主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也在公開渠道以及網際網路電商領域推出新子品牌。而唯一讓人感覺“落伍”的就是聯想。

  6月中旬,聯想移動當家人劉軍突然間離職,引起了不小震動,聯想移動高層團隊隨即調整重組。坊間猜測主因是聯想移動最近一年來沒有跟上迅速變化的市場:早先緊跟運營商時,聯想穩居國內智慧手機市場份額的前兩名,超過八成都來自於運營商定制機;但去年風頭調轉之後,聯想手機出貨量明顯下滑,諮詢機構IDC發佈的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數據報告中,聯想出貨量下滑22.1%,排名第五位。

  艾媒CEO張毅評價認為,相對於其他三家,“聯想的動作確實有點晚了”。甚至有公開報道稱,聯想集團當家人楊元慶在內部表態,“你們太慢了,在錯失機會”。現有背景下,合約機陣營分化不可避免。舊陣營瓦解,新陣營重組,如最近樂視推出手機之後迅速與聯通達成了合約機協議。但無論如何,合約機陣營很難再回復到過去的“繁榮”。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