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提速降費還挨罵 考核制度成降價壁壘
- 發佈時間:2015-05-18 07:20:0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王磊
提網速、降資費,李克強總理在517前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向通信行業提出了要求。而原本運營商每年517都會為慶祝世界電信與資訊社會日而推出的一系列優惠措施也被大面積地解讀為總理一句話而導致的降價促銷。總理再次針對網速和資費的表態引發了業內外熱議。不過從實際情況下看,我國的電信資費近幾年一直在下降中,寬頻網速也在逐年提高。
工部信副部長尚冰在15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三年來,我國手機流量資費水準下降了約60%,固定寬頻資費水準下降了約30%。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這次三大運營商的措施應該算是個躍進式的變化,將本來應該做的事情提前了半年,未來提速降費仍有空間。
陳金橋認為,從現在看來,寬頻中國戰略2020年的目標將至少提前三年實現,不過這需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援和運營商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用戶不滿意
在廣大用戶為總理叫好的同時,運營商一如既往地遭受外界的批評。
在5月15日三大運營商相繼公佈提速降費措施後,新浪科技發起的《運營商“割肉”你滿意嗎?》調查結果顯示,截至5月17日18時,在參與調查的10多萬用戶中,近85%的網友對運營商的優惠幅度並不滿意,認為運營商此次資費調整行為是“換湯不換藥”、新方案“誠意不足”。
其中夜間流量需求不大、拿過去已經實施的優惠出來忽悠總理、部分優惠項目看起來很美但門檻太高等,是被廣大網民吐槽最多的幾個方面。
針對吐槽,運營商人士也有話要説:拿夜間10元1G全國流量套餐來説,有需求的不在少數啊,的哥的姐、醫務人員、保安、車站、機場工作人員、24小時店,球迷……你不用有人用,有啥好抱怨的呢?波峰波谷定價規則大把案例,電價還分個忙時閒時,紅眼航班不也是這樣嗎?
此前4月份新浪科技發起的調查結果還顯示,運營商當前的資費套餐與用戶的期望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用戶對資費和網速的不滿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運營商冤不冤?
運營商被批資費高和壟斷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只不過這次在總理引爆網速資費話題後被批的更狠了一些,許多電信行業的人士則在各種平臺發表著自己的觀點,希望通過自己的解釋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我國電信資費其實沒那麼貴,而且運營商現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首先在資費方面,我國近年來是一直處於下降的通道,而且未來還將繼續下降。
説到資費,大家普遍會拿國內資費與國外以及港澳臺的資費進行對比。例如中國移動香港的資費屢次被拿出來片面曲解,但實際情況是內地與香港資費相差不大,此前報道的媒體將香港的優惠價格與內地的標準資費進行對比,而且在計算香港的套餐資費時忽略了諸多附加費用。
另外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2012年調查結果,當時我國的移動數據流量費用佔每人平均國民收入比重為2.67%,在調研的110個國家中列57位,居於中間位置。而2014年IUT《衡量資訊社會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移動寬頻資費下降明顯,其中後付費手機寬頻資費佔每人平均國民收入的比例在166個國家和地區中位於104位。(由高到低排序,排序越後資費越低)
2015年3月完成的一份全球運營商抽樣結果表明,以主流的1GB和2GB流量包為例,中國移動流量價格低於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主要運營商40%-70%。同樣的1GB、2GB流量包,以人民幣計價,美國AT&T分別收費155元、248元,英國Vodafone分別要92元、138元,中國移動則分別收費50元、70元。
而屢屢出現的天價國際漫遊費運營商人更是覺得冤枉。據運營商人士介紹,國際漫遊資費都是漫遊目的地與國內運營商談判出來的結果,費用基本上都是漫遊目的地的運營商收取。而且用戶在到達漫遊目的地後,國內運營商都會發送短信提醒當地的具體資費情況,而且由於費用是由漫遊目的地的運營商來計算,因此費用很難實時對用戶進行提醒。而517之前傳出的安徽電信用戶1萬6千多元漫遊費被免除的消息更是招來業內的罵聲,雖然後來電信方面澄清只是暫時不對該用戶做停機處理。
專家解讀為何資費難降
作為國資委下屬的重點央企,三大運營商背負著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和利潤的目標,完不成任務則意味著業績考核不過關。而最近的現實也表明,在受到移動網際網路及OTT的巨大衝擊的情況下,在營改增及壓縮行銷成本的影響下,運營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利潤持續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罕見地出現了三大運營商利潤同時下滑的局面。
著名電信專家、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表示,如果不改變這種考核模式,快速地提速降費只能是個偽命題。這樣可能就出現像這兩天電信業內流傳的一個段子總結的結果:總理猛轟油門,工信部猛挂空檔,住建部、財政部、中組部、巡視組、國資委踩著剎車不放鬆、央視等開著空調吹冷風,聽到運營商這三個發動機轟鳴,但老百姓感覺沒挪地方!
電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則表示,降價這事不能依賴於總理一句話後立馬就能實現,作為上市公司,三大運營商的一切行為都得按市場規律辦,行政命令只能表態;只有儘快採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以降低成本,同時增加用戶數以實現規模運營才行。另外還需要國資委保證降低利潤等業績指標。
採用更先進的技術會帶來更快的網速,如4G的理論網速已可達數百兆,但新技術普遍更新換代比較快,我國在2013年底才剛剛發放了首批4G牌照,但行業已經在向5G招手了,據預計,5G商用時間可能會在2020年。這意味著運營商們需要在這幾年之內至少將4G投入的成本回收回來,然後再為5G展開新一輪的投入,而這些高昂的成本顯然也要由最終用戶來承擔。
針對這些困境,呂廷傑指出,運營商還可以考慮部分採用後向收費等商業模式,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有些願意或者應該為用戶上網購物、微信聊天等付費,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下實現電信資費下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