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電信業走到十字路口 華為如何衝刺700億美元?

  • 發佈時間:2015-04-22 08:06:28  來源:中國通信網  作者:李娜  責任編輯:書海

  李娜

  全球運營商正在面臨冰冷數字的考驗,而作為運營商背後的支撐,華為卻提出了一個可期的行業未來。

  “未來5年華為銷售收入年複合增長率將保持約10%,2018年將成長為一家700億美元規模的公司。”在昨天深圳舉行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財務管理部副總裁陳繁昌表示。

  有分析師認為,這一數據可能過於樂觀,目前華為仍需要面對的是來自三大主營業務上不同的挑戰。運營商業務方面,要看其服務和軟體的市場接受程度;企業市場方面,要看“被整合”戰略的實際效果;手機終端方面,要應對消費市場激烈的競爭。

  對於華為這種體量的公司來説,如何實現10%的複合增長?

  向“服務”轉型

  根據華為2014年年報,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2882億元人民幣(約465億美元),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達1921億元(310億美元),同比增長16.4%;企業業務收入達194億元(31億美元),同比增長27.3%;消費者業務收入達751億元(121億美元),同比增長32.6%。

  這三大業務板塊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67%、7%和26%。

  顯然,衝刺700億元美元背後首先需要運營商業務的平穩增長。儘管外界認為傳統運營商業務已經進入下滑通道,但華為表示依然非常看好。

  “在華為看來運營商業務的轉型會經歷四個紅利階段,包括人口紅利、流量紅利、數據紅利和資訊紅利。”華為運營商BG總裁鄒志磊表示,目前運營商市場正處於從人口紅利向流量紅利過渡的階段,很多運營商都在經歷人口紅利消失和流量紅利初期增量不增收的陣痛階段。但華為目前每年在運營商業務的增長保持在10%以上。

  高投入是華為在這一領域的底氣所在。鄒志磊表示,僅2014年,華為就在研發領域投入了60億美元,2015年也將繼續高投入。

  而企業業務和運營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華為認為,不論運營商網路和企業網路,走向軟體定義和雲化,都將從支撐系統向價值創造系統轉換,而這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生意機會。

  IDC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數字化轉型市場的規模將達15萬億美元,僅雲服務市場規模就達1.5萬億美元。華為在昨天上午也對外透露將於今年7月份對外推出公有雲服務。

  而在消費者業務市場,華為表示,未來只做和流量相關的終端,提升産品的用戶體驗,在産品生命週期內,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價值。

  網際網路只是“渠道”

  而在各種數字轉型的大潮中,“網際網路+”作為一個概念,已經熱得發燙。但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對此並不認可。

  徐直軍表示,更合適的思路應該是傳統産業+網際網路,而不是網際網路+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只是渠道。“特別是有産品和服務的行業,不能忘記産品的本質,而且更重要的是産品和服務,離開産品談網際網路是無稽之談。”

  “華為是長期做實業的公司,雖然網際網路+炒得很熱,但華為不是特別認可。”徐直軍表示,網際網路本身顛覆的還是網際網路行業本身,而非傳統産業。

  而在去年的幹部大會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表達過對網際網路的看法。他如此評價:“不要為網際網路的成功所衝動,我們也是網際網路公司,是為網際網路傳遞數據流量的管道做鐵皮。”“別光羨慕別人的風光,別那麼網際網路衝動。”他勸説“網際網路衝動”的員工把精力用在“內網際網路”,提高內部效率方面。

  蘋果差距在品牌溢價

  對於外界頗為關注的終端業務,徐直軍坦言,並不奢求達到蘋果的利潤,對於華為終端來説,目前提升和維持産品在一個合適的盈利水準才是華為的目標,華為對消費者業務的考核不是以臺數為導向,而是以盈利為導向。

  2014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達751億元,同比增長了32.6%,成為增速最快的業務模組。2014年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高達7500萬部,同比增長45%。

  “現在比較擔心他們驕傲,驕傲帶來的結果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客觀來講,華為終端産品有很大的進步,品牌認知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徐直軍如是説。

  而對於如何縮短和蘋果之間的差距,徐直軍坦言,要在全球打造起一個領先的品牌,華為的差距主要還是在品牌溢價上。他表示,華為的産品,賣到同檔産品領先品牌的同檔價位的話,利潤就會很好。但這之前需要把供應系統以及産品結合起來,使得産品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優勢。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品牌可以和三星蘋果差不多的話,盈利就不是問題了。”但徐直軍也表示,並不希望終端走得太快,而是要走穩,一步一步向前走。只有長期走下去才是偉大的勝利。

  去年,華為推出的Mate7手機在華為終端的歷史上創造了不小的奇跡。數據顯示,在過去的6個月時間裏,Mate7累計發貨已超過400萬台,而這是華為公司賣手機12年裏,首次銷售3000元以上的手機超過100萬台。在某種意義上,華為終端一隻腳已經踏入高端智慧手機市場,開始嘗試與三星、蘋果抗衡。

  製圖/張逸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