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雷軍:專利戰估計要打5到10年 作好不盈利準備

  • 發佈時間:2014-12-18 03:21:26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雷軍説,自己已經是4家上市公司的控制人和主要股東,過去的經驗告訴他,上市公司有很多短線投資者,當公司規模和穩定性沒有足夠大,上市會背負很多壓力,使得長期目標被扭曲]

  12月16日晚,邁入45歲的小米創始人雷軍,説自己收到了今年最好的生日禮物——印度德里高院做出判決,允許小米手機在印度恢復銷售。

  “專利戰是小米的成人禮。”12月17日,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媒體採訪時,雷軍這樣看待小米國際化的專利問題。

  據記者了解,此前在印度,愛立信在小米缺席情況下提起訴訟,因此小米上訴後,法院取消了禁售令,這場專利糾紛預計還將在明年2月舉行聽證會。

  但在印度取消小米禁售令,只是小米國際化專利戰的開場。小米專利這場仗,雷軍預計可能要打上5~10年。而站上“成人禮”的小米,需要面對的不只是專利問題,還有外界對其土豪投資背後,小米自身盈利的疑問。

  但雷軍對此並不擔心。他對記者表示,未來幾年,小米做好了不追求短期盈利的目標,“打平就挺好了”,並將繼續“堅持原來的路”。他認為,小米現在的戰略是“克制、聚焦、穩步推進”,用戶忠誠度和口碑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讓小米極具競爭性。

  此外,他表示小米沒有任何盈利目標,五年內也不考慮IPO。

  專利戰和隱私戰

  專利問題,被外界視作是小米國際化的攔路虎;雷軍則把它看做是小米的“成人禮”。

  “專利戰幾乎就是手機行業的拳王爭霸戰的一部分。”雷軍説,“看一下蘋果被訴訟多少回,三星被訴訟多少回,蘋果和三星互打多少回,專利是智慧手機行業遊戲規則。起訴我們,説明我們已經進入了規模。”

  作為手機行業遊戲規則一部分,雷軍説,小米第一天做手機,就預計會面臨專利戰,目前小米做手機時間還太短,只有三年,專利積累需要時間。

  他告訴記者,小米在2015年預計申請1300項發明專利,其中有300項國際發明專利。“小米應對專利問題心態比較從容,但預計類似的專利糾紛將會持續5~10年。”

  可以看到的是,作為小米的投資方之一,高通與一些IT廠商的交叉授權或將成為小米解決專利問題的“靠山”之一。

  在雷軍看來,小米有比專利問題更大的挑戰——用戶隱私問題。此前小米在中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因為隱私問題險些給自己帶來一場危機。

  “如果不解決好隱私問題,不只本地化做不好,小米也將不被信任。”雷軍稱,小米一方面正在將海外用戶的數據從北京伺服器轉移至美國和新加坡的亞馬遜AWS數據中心;另一方面,小米將公佈用戶隱私保護的白皮書。

  除此之外,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用戶數據怎麼分享、怎麼利用?也是小米正在面對的問題。

  雷軍舉例,“手環記錄和積累了你的健康數據,它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健康問題,這非常重要,但現在則需要琢磨,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怎麼把這些大數據用好。”

  五年內無IPO計劃

  為未來上市做好VIE架構的雷軍,並不急於上市。

  雷軍對記者強調,“五年之內沒有IPO計劃”,但這不是保證,“也許小米三年後IPO,説5年內沒有IPO計劃是我今天的心態。”

  雷軍説,自己已經是4家上市公司的控制人和主要股東,過去的經驗告訴他,上市公司有很多短線投資者,當公司規模和穩定性沒有足夠大,上市會背負很多壓力,使得長期目標被扭曲。

  在他看來,小米這三年做的事情,概括起來,真正學習的是幾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撈、沃爾瑪和Costco。像同仁堂一樣做産品,貨真價實,有信仰;向海底撈學用戶服務,做超預期的口碑;向沃爾瑪、Costco這樣的公司學運作效率。

  “商業的本質是高效率。”雷軍對記者總結。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外界對於小米利潤低的質疑,小米做的是在高效率下的低毛利運作。

  “一個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嗎?”雷軍反問道。在低毛利的情況下,怎麼高效率地工作才是厲害的地方。

  雷軍總結,小米的做法是:第一用電子商務直銷,第二倡導用戶口口相傳有效控制市場行銷等多個環節成本,第三是追求超高效率的運作。

  而眼下,不考慮IPO的小米主要目標仍是在聚焦手機、電視、路由器三項主業的同時,搭建自己的硬體生態鏈、內容生態鏈與雲服務。

  “我們計劃投資不止100家企業,但我不想把小米變成孵化器,而是構建生態鏈。”雷軍透露。

  雷軍稱,與合作夥伴的方式,則是“不排他,開放式,不站隊”。從今年年初和各大家電巨頭在溝通,花了大概八九個月時間,和美的達成戰略夥伴關係。“美的是第一家接受和我們結盟的,未來不排除與海信甚至格力結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