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央視曝光學校配發手機黑幕:學校與運營商分成

  • 發佈時間:2014-11-04 10:27:36  來源:中央電視臺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現在大家在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甚至還有許多人對手機産生了某種依賴,離了手機就會覺得不便。不過記者最近聽説,在山東有一所學校甚至吃飯都得用手機,而且還必須使用特定的手機,否則你就得餓肚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不久前,記者來到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發現這所學校和其他學校有些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在校門口,記者看到學生們出入校門都需要刷卡,但他們刷的不是普通的門禁卡,而是手機;其次在校園內的學生餐廳,記者看到學生吃飯刷的也不是普通的餐卡,而是通過刷手機來買飯。

  在餐廳的餐卡充值處,記者還看到有些學生手中正拿著一摞手機在充值。這手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用它進門、吃飯呢?

  學生們告訴記者,從2010年起,學校給學生免費發放了手機,將門禁卡、餐卡、上網繳網費等功能與這個手機捆綁在一起,不用這手機就無法進門、無法吃飯,什麼都幹不了。

  在校園裏,記者看到很多學生都拿著同一品牌的手機,看上去似乎挺先進,那麼學校為什麼要給學生統一配發手機呢?記者找到了學校的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手機的通訊功能與其他手機沒有什麼區別,不同之處在於除了普通的通信功能,集飯卡、上網卡、門禁卡的學生校園一卡通也被整合在這張手機卡上。學校説統一發放手機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學生,那麼實際上用這款手機到底方便不方便呢?

  有些學生原本自己就有手機,可來到學校後為了要進門、吃飯,不得不要使用這個手機,為此有的同學還用起了兩個手機。

  有的同學之所以認為使用這個手機不方便,是因為信號不太好。不僅信號不好,同學們還反映免費手機本身品質也不太好,經常出毛病。

  正是因為這種手機容易出現品質問題,已經有精明的商家直接把手機維修店開到了學校的食堂裏。

  用手機當飯卡不僅要多交話費套餐的費用,有時遇到手機沒電也會很尷尬。記者在食堂就恰好遇到了這樣一位前來就餐的同學,因為忘記充電,連飯都不能吃了。

  學生們還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還可以在食堂買到餐票,如果手機忘帶或沒電可以應應急。可現在連餐票也沒得賣了,沒有手機可真就吃不上飯了。根據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的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顯然學校並沒有尊重學生作為普通消費者應該享有的權利。而且既然學生們並不認為使用學校配發的手機有多方便,那麼學校為什麼要強制要求學生在校園裏使用統一的手機呢?一位老師向我們道出了事情的原因:這是電信配的,應該是跟學校有合作。

  那麼電信企業究竟是怎樣與學校合作的呢?記者看到了一份濰坊電信與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簽署的合作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學校需制定相應的制度流程,確保電信業務完全嵌入到乙方,也就是學校的新生報到過程中,其中甲方,也就是濰坊電信享有唯一的新生錄取通知書資料夾送的權利。並且校方需確保每年新生90%的通訊工具更換為電信的手機,三年內確保全校80%以上的註冊學生更換為電信手機。學校和電信通過話費分成的方式獲得相應的收益。

  讓我們來算一筆賬,按照每個學生每月39元的套餐費用計算,一人每年需繳納話費就是468元。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全校約13000多名師生,一年需繳納的話費就有600多萬元。雖然電信和學校間的分成比例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強制做法使得無論是電信還是學校都能從學生身上獲取不小的經濟利益。

  學校推廣新技術這本來是好事,但是這種改變不能違背市場規則和國家法律強買強賣,不能利用壟斷地位、內外聯手從學生身上謀利。

  畢竟學校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既要授業更要傳道,它就有義務成為學生的表率。如果背離了這樣的原則學校就必須做出反思和檢討,否則憑什麼贏得尊重和信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