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公交免費Wi-Fi看上去很美 怎麼賺錢是大問題

  • 發佈時間:2014-09-09 10:30:25  來源:大河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公交免費Wi-Fi看上去很美,怎麼賺錢是個大問題

  今年初,虛擬運營商巴士線上宣佈投資10億元打造國內最大的公交Wi-Fi平臺,年底前完成15萬輛公交車的Wi-Fi覆蓋。目前,已與華為公司完成全國18個城市公交Wi-Fi小規模組網測試,商用在即。

  北京一路熱點公司也宣佈, 已在北京12000多輛公交車上安裝了免費Wi-Fi設備,乘客只需下載相關手機應用並成功註冊,即可享受免費公交Wi-Fi。

  目前全國有接近9億公共交通乘客。免費公交網Wi-Fi成為熱議話題。那麼,誰來為免費的Wi-Fi買單?其商業邏輯是什麼?

  通信生活報對運營商、公交公司、以及虛擬運營商等Wi-Fi提供商進行了調查採訪發現,免費公交網Wi-Fi看起來很美,其商業模式仍有待市場檢驗。

  公交免費Wi-Fi三種商業模式

  公交免費Wi-Fi目前有兩大亮點:其一、如果實行公交車免費Wi-Fi全覆蓋,每輛公交車都安裝GPS導航系統,停車站點增加公交電子顯示牌,方便乘客候車查詢;其二、如果公交車上安裝了免費Wi-Fi,公交車上手機上網,流量將不再成為用戶的心腹大患。

  但是,免費Wi-Fi投入巨大,運營商如何回收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主流運營商正在試水以下三種模式。

  1、“賣流量”模式

  國際上比較流行就是前向收費。

  幾年來,全國多地基礎電信運營商選擇直接和公交公司進行合作。今年上半年,某運營商與南昌公交、上海雲視共同投入800余萬元,在1400多輛公交車上新裝了免費Wi-Fi無線上網設備,而據相關人士透露,“根據現有合約,免費期暫定為1年”。

  基礎運營商提供Wi-Fi網路支援,運營企業提供應用(視頻、娛樂、遊戲等),通過流量來收費,這種運營模式符合運營商的“流量經營”策略。

  但是調查發現,先付費模式遇到4個問題:其一、用戶網際網路習慣是免費,難以改變。其二、用戶感知不好,沒有互聯互通,其他運營商用戶無法通過驗證;其三、每個月(有的規定只有20個小時)免費時間限制;其四、公交、地鐵上的免費Wi-Fi會和運營商的主導的流量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的衝突。

  2、“賣廣告”模式

  2012年開始,廣州新穗巴士公司的幾百輛公交車上也貼上了Wi-Fi標誌。在公交車上及便利店、機場等場所部署無線網路站點。負責運營這一項目為百靈時代廣告有限公司。

  當乘客們登錄上名為“SHANLINK”的無線網路後,進入百靈時代旗下的“閃播網”。閃播網通過各種形式的廣告(例如,高端品牌定制的微電影等)來創造收入。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這種公交Wi-Fi模式中,運營者提供所有視頻、音樂、讀書等內容不能夠實時,用戶自由選擇性不強。可能“廣告主很歡迎,但用戶體驗不爽。”因此,在全國推廣起來緩慢。

  3、産品化模式

  Wi-Fi對用戶完全免費,不存在時間和流量的限制。乘客下載APP,註冊成為其用戶,通過一站式登陸,賣Wi-Fi衍生出來的移動網際網路産品,通過遊戲扥變現,被業界更為看好的模式。

  巴士線上副總裁袁博在接受通信生活報採訪時稱,用戶的剛需是免費和“蹭網”。在免費Wi-Fi方面,巴士線上提出理念為“以網換網”:

  第一,積分兌換模式。即通過提供積分墻類似的機制,用戶在公交車Wi-Fi網路裏的行為(包括接入網際網路行為、遊戲行為、行銷活動等)將被記錄下來,用戶獲得積分可以兌換提供的Wi-Fi公網流量;

  第二,通過O2O,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在公交車Wi-Fi環境裏,可以通過移動端手機得到公交站點LBS的推送,可以在同一個公交車裏“遊戲對戰”。離開公交車後,用戶仍可以通過平臺遊戲或社交。

  袁博分析認為,相比硬性廣告等傳統變現渠道,遊戲變現能力被移動網際網路證明是可行的。

  北京一路熱點董事長邱朝敏表示,該公司正在與媒體、電商、本地服務商等客戶接洽,通過O2O生活服務以及移動應用分發的方式,搭建公交Wi-Fi的商業模式,為乘客出行提供更豐富、更實用、更人性化的服務。

  “産品化”的模式很好地解決了用戶最為敏感流量問題,企業通過遊戲變現,通過APP爭奪移動網際網路入口。但是,準入門檻不低,譬如,用戶只能使用手機號碼或身份證註冊實名認知,沒有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企業,只能選擇與獲牌企業合作。筆者了解到, 虛擬運營商巴士線上是産品化模式的第一個“吃螃蟹”的,目前平臺正在測試。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需市場來檢驗。

  公交免費Wi-Fi將面臨三大挑戰

  公交免費Wi-Fi看上去很美,但仍然面臨著商業模式、用戶體驗以及投入回報不確定等三大挑戰:

  1、讓用戶付費沒有戲

  北京,上海、廣州和杭州等城市也曾試水公共場所接入免費Wi-Fi,卻都陷入登錄難、信號差、網速慢的困局。國外的免費Wi-Fi,大多是政府來買單,統一規劃,而中國的城市Wi-Fi,杭州是華數傳媒來做,上海、北京、武漢分別由於不同運營商來做。各個企業服務標準不同,用戶登陸界面不統一,用戶體驗還不是很理想。

  另外,類似網吧、咖啡廳等公共場所,免費公交Wi-Fi帶來便利的同時,由於使用公共網路,也引發了人們對安全的憂慮。

  2、受制于運營商網路覆蓋

  愛立信中國區首席市場官常剛在接受筆者採訪時分析認為,在4G網路普及之後,運營商提供的城市Wi-Fi可能會免費。因此,公交免費Wi-Fi就會大打折扣。

  如果虛擬運營商實用基礎運營商的4G網路上網,那麼將會受制于網路覆蓋。“虛擬運營商醉翁之意不在Wi-Fi,而在其移動應用,一旦網速有問題,用戶體驗就會受到影響”。常剛説。

  3、“燒錢”能持續多久?

  今年7月份,華視傳媒與華為合作10萬台公交車,未來的3年內會陸續向已經簽約獨家Wi-Fi經營權的城市投放。短期會在國內的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部署1萬-5萬台之間的設備。

  筆者獲悉,“巴士線上”的“MYWi-Fi”(華為終端提供)將在9月30日正式試商用,初期它將在北京、廣州、深圳等主要城市實現5千輛車試點的覆蓋,之後會擴大到全國的30個城市。

  公交免費Wi-Fi前期投入還是蠻大的,車載路由器提供商廈門四信公司給筆者提供報價單顯示:支援3G網路的車載理由價格在2000元左右,而支援4G網路的理由在30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等成本,以北京為例,一輛公交車硬體成本為4000多元,按照北京已有12000輛公交車安裝來計算,截止目前,公交Wi-Fi的硬體成本就達到了4800萬元,這還不算日常維護和向運營商購買流量的成本。

  國內某Wi-Fi運營商大佬透露,公交免費Wi-Fi用戶前期“買單”不現實,公交公司也不可能為其買單,Wi-Fi運營商前期投入較大,成本回收期較長。虛擬運營商巴士線上疊加了移動通訊服務能力後,能否能夠在三五年內實現盈利,值得期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