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小米1800研發團隊綁數百供應商 海外市場遭質疑

  • 發佈時間:2014-08-04 08:30:19  來源:光明網  作者:王小莓  責任編輯:湯婧

  小米在各種質疑聲中繼續前行,但也有業內人士更看好華為和中興,認為在增速和發展前景上,華為和中興更勝一籌,可能超越小米。

  智慧手機的發展讓中國的手機品牌逐漸在世界的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

  根據最近發佈的2014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份額排行TOP10的榜單顯示,三星成功地以超過3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蘋果略有下降排名第二。

  而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表現亮眼,前十位有6個品牌來自於中國。其中華為、聯想、小米等都超過20%的季度增長。

  具體到中國市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調查報告,在2014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國內的市佔率為11%,而蘋果只有10%。

  中國智慧手機的市佔率前5名分別是三星18%,聯想12%,小米11%,酷派10%以及蘋果10%。

  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品牌,小米快速崛起是一個另類。不斷上漲的增速也在考驗小米研發團隊、供應鏈和渠道等能力。

  研發團隊達1800人

  近年來,小米的增速幾乎都保持在三位數的增長。

  根據小米官方數據顯示:小米在2012財年的出貨量為719萬台,銷售額達到126億元;2013年小米總計售出1870萬台手機,增長160%,含稅收入316億元;2014年上半年,小米共計銷售2611萬台手機,同比增長271%,含稅銷售額約330億,同比增長149%。這一數字超越2013年的全年總和。

  另外,小米對外宣佈2014年的手機出貨量目標是6000萬台。

  這一系列的數字背後,最大的功臣莫過於小米研發團隊和供應鏈系統。

  “截至目前,小米擁有1800人的研發團隊規模,包括手機硬體、MIUI、小米雲服務、電視和網際網路機頂盒、電商技術等諸多業務研發團隊。”小米公關總監徐潔雲這樣告訴理財週報(微信號:Money-week)記者。

  據徐潔雲介紹,在産品研發中,小米認為用戶模式要大於一切工程模式,即吸引用戶參與到産品的設計與研發,收集用戶的使用反饋,進行快速迭代開發。

  “以MIUI為例,小米設計了‘橙色星期五’的網際網路開發模式,每個週五發送新版本的MIUI,目前已經迭代197周。在新版本發佈後,MIUI開發團隊會根據十多萬用戶提交的四格體驗報告,以及在小米論壇的反饋,並跟1000多人的榮譽內測組成員進行深度討論,最終確定下一次更新需要優先解決的用戶需求。”徐潔雲進一步解釋道。

  這也是小米一直推崇的用戶模式,讓用戶參與到産品的設計研發中,並認為這是網際網路上最好的模式。

  供應鏈包括數百家全球零組件及代工供應商

  與蘋果手機類似,小米只負責原材料的採購、産品的設計等,並沒有自己的工廠,整機組裝交由其他工廠代加工。

  隨著小米出貨量的不斷增加,其産業鏈也不斷擴大。

  據小米官網介紹,目前小米與數百家全球頂尖零組件及代工供應商結成深厚密切合作關係,是所有供應商最重要、最優先級別的合作夥伴。

  尤其是小米手機4的發佈,就贏得包括富士康、英華達、赫比等諸多上游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援。

  其中,富士康與赫比分別投入12億和7億元,用於購置全球最新的生産設備,以保證複雜工藝下的品質、手感和良品率。

  此外,小米的供應鏈公司還包括為其提供OGS觸摸屏的萊寶高科和超聲電子;提供觸摸屏的歐菲光、東華科技、深天馬A,其中歐菲光還為其提供攝像頭模組;提供結構件的勁勝股份;提供電池的欣旺達;提供分銷商的愛施德;提供電感的順絡電子等。

  而歐菲光、欣旺達、超聲電子、深天馬A、萊寶高科等也是華為、中興、酷派、聯想的供應商。

  整機組裝則有富士康和英華達兩家負責。

  提到小米,很多人認為它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代名詞,它開創了網路銷售手機的先例。

  目前,小米手機的銷售渠道中電商渠道佔比為7成,另外3成為運營商定制渠道。

  在電商渠道中,小米擁有自己的域名mi.com,小米商城APP,這是小米最主要的渠道,另外還開設了小米天貓官方旗艦店。

  除了網路渠道外,小米的行銷也被業界津津樂道。

  外界常用社會化行銷、饑餓行銷、新媒體行銷等描述小米的行銷,但小米認為小米行銷本質上是口碑行銷,口碑是小米品牌行銷的核心基點。

  品質、專利、信號遭質疑

  人紅是非多,小米手機從一開始就遭遇多種質疑聲。

  “一是生産都是外包,品質無法控制;二是小米無法在海外出售,因為它沒有申請專利,不被認可;三、説小米不像華為中興一樣自己有基站設施,信號品質不如後兩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手機業內人士這樣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對於第一點,華強電子産業研究所分析師潘九唐不以為然:“蘋果也是外包的,小米的品質沒有什麼問題,小米應該賣出了五六千部,到現在沒什麼大的品質問題,我想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品牌,應該是比同行做得好的。”

  關於小米的專利問題,潘九唐認為:“這需要一個過程,因海外市場要求專利比較嚴的地方就是北美和西歐這兩個市場,目前小米也沒開拓到那裏去,除這兩個市場,其他市場還有廣闊的空間,我想以後小米也可能通過收購一些專利公司或加入專利聯盟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專利問題對小米的發展影響不是很大,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小米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此,徐潔雲回應稱,目前小米已進駐到多個國家,今年打算進入10個國家,包括新加坡、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印尼、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等,尤其是金磚四國這樣的經濟和智慧手機增長最快的地方都是小米的目標國家。此外,小米也已經進入到香港和台灣。

  但由於虛報銷售數量而遭到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處罰,罰單為60萬新台幣。

  徐潔雲強調小米自己有多項專利,只是並未對外公開。

  在中國大陸風生水起的小米的“網路搶購”模式在海外卻出師不利,雖然依然保持很快的銷售記錄,但在新加坡和印度等都遭遇不同的用戶體驗問題,吐槽不斷,主要問題集中在銷售策略、供貨數量少、搶購程式複雜、可操作性差、透明度低幾個方面。

  而對於信號問題,徐潔雲回應道:“根據各界的測評來説,我們的手機信號表現是最好的,同時我們手機硬體的設計團隊就是原來摩托羅拉的中國核心團隊,他們本身就是業界手機信號、射頻天線這塊公認最好的團隊。”並認為與基站設施並無太大關係。

  小米在各種質疑聲中繼續前行,但也有業內人士更看好華為和中興,認為在增速和發展前景上,華為和中興更勝一籌,可能超越小米。

  “未來不好説,比拼綜合實力,未來國內最有發展前途的幾家公司可能就是小米、華為、OPPO、VIVO等,應該做得都不錯。”潘九唐這樣告訴記者。

  小米手機:風頭正勁

  團隊

  雷軍:創始人董事長、CEO

  林斌:總裁,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黎萬強:副總裁,前金山設計總監、金山詞霸總經理

  周光平:副總裁,前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

  黃江吉:副總裁,前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

  劉德:副總裁,前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

  洪峰:副總裁,前谷歌中國高級産品經理

  成立時間:2010年4月

  三星手機:追趕蘋果

  3位聯席CEO

  申宗鈞(J.K. Shin):移動業務負責人、總裁

  尹富根(Yoon Boo-keun):三星消費電子部門負責人、總裁

  權五鉉:三星電子副董事長、CEO

  成立時間:1969年

  設計理念:充分利用自己生産産品零部件的能力,包括晶片和平板螢幕

  HTC手機:繼續沉淪

  團隊

  王雪紅:董事長,台灣數家上市公司董事長、香港TVB非執行董事。

  卓火土:董事,前Digital公司台灣工程部主管,曾任宏達電總經理、執行長。

  周永明:執行長,前Digital 公司伺服器部門處長

  劉慶東:研發與營運總經理,前Digital個人電腦伺服器部門主任

  董俊良:北亞區總經理,曾于IBM公司任職;前蘋果台灣區總經理

  成立時間:1997年,2002年上市。

  事件:2014年4月,聘請三星前行銷高管保羅戈登為顧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