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高通折戟中國反壟斷 國內廠商受益幾何?

  • 發佈時間:2014-08-01 07:36: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馮海超  責任編輯:湯婧

  高通反壟斷調查已經持續了8個月,隨著媒體爆出發改委已經確定其壟斷事實的消息,一些中國廠商的心思也開始動了起來。

  高通是移動晶片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跑者,在3G、4G領域遙遙領先。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市場上80%的4G晶片來自高通。除了出售晶片,高通還通過高額專利授權費用賺取利潤,讓很多中國手機廠商“苦不堪言”。這也是發改委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的直接原因。

  從近期的動作來看,高通似乎正在積極應對。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除了三次派遣高管接受發改委調查和問詢,高通還宣佈了三項示好中國計劃。

  就在對高通的調查接近尾聲之際,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四個經營場所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並向媒體確認已對微軟公司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即使是不同的部門、不同的緣由,但同時作為中國反壟斷“三駕馬車”中的發改委與工商總局接連出手,讓很多人看到了決心,紛紛高呼“國內企業的機會來了”。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高通壟斷如果確定,無疑讓國産晶片業、手機廠商迎來春天。但現實也許沒有那麼美好。

  一位深圳手機方案設計公司高層對記者稱:“即使高通被確定了壟斷事實,適度調低專利授權價格,但憑藉其技術積累和實力,在目前移動晶片領域仍然是絕對的第一選擇,尤其是4G領域。這對高通是重大利空,對中國公司則要區別看待。”

  手機廠商短期受益或為減負

  高通主要通過售賣移動設備晶片,並收取技術專利授權費用獲取收入。2013財年,高通營收高達247億美元,凈利潤達到68.5億美元。此外,高通公司2014年以來市值長期維持在1500億美元以上。

  與之對應的則是在利潤生死線上掙扎的中國手機廠商。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手機廠商的利潤率整體處於極低水準,作為龍頭的華為、中興和聯想的手機利潤率分別僅有1.2%、-0.3%和0.4%,均值不足0.5%,絕大部分都在“賺點辛苦錢”。

  無怪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公開抱怨:“一個手機賺30元,這算什麼高科技、高水準?”

  如此懸殊的利潤表現,加上與蘋果、三星等國際公司的不同待遇,讓中國手機廠商對高通普遍 “怨恨交加”,同時懾于其産品和專利的影響力“敢怒不敢言”。

  高通此前被質疑收費過高的項目,主要是以手機出廠價收取5%的專利費,同時涉嫌將技術授權與晶片産品捆綁銷售,以及對國內公司相關領域的專利不承認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發改委一旦確定高通壟斷事實,將迫使高通在專利費上作出更大讓步,同時將在其他方面對中國産業鏈作出支援。

  這對中國手機廠商來説,最大的受益或直接來自“減負”。

  以一部手機生産價格800元、出廠價1000元計算,如沒有選用高通晶片産品,則需要繳納50元的專利費;如果高通將專利收費降至4%,並按跟蘋果、三星等公司一樣按照生産價格收費,那麼只需繳納32元;不計其他因素,將提升該公司近2%的毛利率。若選擇高通晶片産品,涉及的“減負”金額將更多。

  值得注意的事,很多業內人士對中國手機廠商短時間內的前景仍持謹慎態度。

  “從目前的情況下看,高通反壟斷調查最利好的是MTK,直接受益的是手機廠商,但並不會給現有市場格局帶來驟然變化。”Gartner中國研究總監盛淩海對記者。

  IT評論人、夸克傳播創始人王如晨也認為:“如果此次發改委確定高通壟斷事實,其專利授權費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水準,中國的手機廠商的確可以活得滋潤些,但國産手機商大多缺乏創新能力與核心專利,低利潤率的飽和競爭局面在短時間內無法扭轉。”

  應將專利轉為談判話語權

  “真正的改變還需要長時間的投入。”iSuppli市場機構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對 記者表示,“對高通的調查一定程度上能利好中國晶片公司,但其技術水準的落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只能在低端市場、邊緣服務市場爭一爭。”

  據相關統計,即使是在市場上已經佔據領導者地位的高通,2013年研發投入達49.6億美元,為市場份額第二的晶片企業聯發科 (研發投入7.6億美元)的近7倍,更佔到我國電腦、通信及電子製造業總研發投入的30%。

  而隨著中國科技公司在專利上吃的虧越來越多,有能力的公司都在研發領域大筆投入以期獲得話語權。

  根據網路創新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截至2013年,向LTE標準制定機構——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聲明的LTE標準專利中,中興、華為、大唐電信三家公司都進入了前十。

  具體來看,高通排第一名,有655件,佔比11.1%;三星第二位,652件,佔比11%;華為排第三,為603件,佔比10.2%;四到六名分別是諾基亞的505件、美國專利公司InterDigital的418件、愛立信的399件;中興通訊位居第七位,擁有368件;大唐電信擁有273件4G標準必要專利,位居第十位。

  需要説明的是,這份報告是根據ETSI的統計數據整合而成,而ETSI只接受專利提報和對外公佈,並不審查這些專利是否為標準必要專利。

  對此,網路創新研究所對各公司抽樣進行研究,得出各公司聲明專利中真正的標準專利比例,然後乘以聲明數量,得到新的排名。相比之下,這個排名更能反映出各公司掌握的專利品質。

  其中高通為318,佔比10.5%;華為273,佔比9%;中興通訊253,佔比8.3%;諾基亞為245,佔比8.1%;LG和三星分別佔比7.8%和7.7%。

  從區域分佈看,美國擁有最多的4G標準必要專利,總數達1661件;中國大陸位居第二,有1247件;排名第三的是南韓的1062件。

  從上述統計來看,無論LTE專利數量和品質,高通並不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而高通不僅直接按照手機廠商的出廠價格收取5%的專利授權費,還向中國廠商要求鉅額許可費,但對自己所使用的中國廠商專利應付許可費卻只字不提,強迫中國廠商免費許可。這也是本次反壟斷調查的重要部分。

  一位來自深圳手機方案公司的高層向 記者分析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華為、中興等公司的核心專利多集中在網路端,高通的專利則主要是終端層面,實際談判時處於弱勢。

  “這一點很重要,排名第五的美國InterDigital公司是真正的‘專利流氓’,曾起訴多家公司侵犯其專利,不過華為和中興根本不怕它。相比之下高通的專利更核心,更關鍵的是高通採取一家家單獨談判的策略,中國廠商難以形成集中話語權。”他表示。

  他還認為:“中國廠商近些年大舉在科研研發領域的投入,如果能換取一定的市場認可,並轉換成真實的談判桌上的話語權,長遠的激勵意義遠比短期的幾個點降價還要重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