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是幫助人
——訪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
從對機器人的憧憬,到期望成為人類的幫手;從比肩人類智慧,到能做的事還很有限。度過了最初的“狂熱”後,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瞄準現實痛點的務實想法和做法更多涌現。回歸到現實世界,關於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我們已經掌握的技術有哪些?現在的機器人智慧程度到底有多高?未來能夠走向何方?8月18日,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等單位承辦的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記者採訪了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北京大區主席、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
1.“終結者”究竟會不會出現
“終結者”這樣的智慧機器人,有可能出現嗎?從機器人技術興起,這個話題就一直被提起。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這個領域的專家也逐漸對此有了更為清晰的回答。王田苗認為這“不大可能。”在他看來,無論是從認知的本質,還是從成本方面考慮,從智力和形體上與人完全一樣的機器人可以作為科幻故事中的角色,存在於人類的想像中,而在現實中走入社會、走入家庭,則不太可能。
在他看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正確發展的路徑應該是瞄準當下社會中的“痛點”,“幫助解決很多現實問題,而不是想要去替代人的智慧”。王田苗説:“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幫助人,這樣才能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順。”
目前在機器人模倣人類智慧方面,最引起轟動的突破是“阿爾法圍棋”戰勝了李世石和柯潔兩位圍棋高手,下一個突破點會在何時出現?王田苗認為智慧機器相關技術將在2020年至2025年出現新的拐點,這其中既有腦科學與生物學、數學與認知、量子計算與密碼、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也會在5G物聯網商用、工業機器人進入無人化、區塊鏈安全信任應用等應用基礎建設方面有所突破。
2.人工智慧是在浪費時間嗎
近日,201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特關於人工智慧只是統計學的延伸,並不是全新的領域,這個觀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托馬斯·薩金特同時也解釋説,這並不表示人工智慧是在浪費時間,他也承認“人工智慧真的很有用,比如在我所在的經濟學領域,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人們該如何去理解人工智慧呢?“關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其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我們廣義的理解,人工智慧就是計算模擬人的智慧,應用在家庭、工程和裝備上,理解成它就是一個深度學習的有記錄的軟體系統。”王田苗説。
在他看來,機器人産業發展了這麼多年,人工智慧技術對機器人産業也産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我狹義的理解人工智慧對機器人的影響,比如在工業界,目前來看,在視覺方面推動很大,例如手眼協調、電子産品的檢測。還有人工智慧在服務機器人上,例如人機語音交互。當一個人給它提出問題,它能根據會話人的習慣和語調去判斷,回過頭又來刺激新的問題。”
“現在人工智慧的學習是不是跟人一樣,確實是有很大爭論的。”王田苗説。但他同時表示,如果拋開人工智慧的內涵本質不談,現在以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其準確率超過人,甚至會引導和預測個人和社會的需求,是大家所公認的。正因如此,從應用的角度來説,“對數據量比較大的領域,人工智慧可能就能率先得到應用,比如安防、金融、醫療,這幾個方面在推進的時候可能會快一些。”他説。
3.中國機器人成長了嗎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在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佈的《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7.4億美元,2013年到2018年,我國機器人市場的平均增長率將達29.7%。儘管市場規模和平均增速都在世界前列,但是也有專家指出,國産品牌在多關節機器人等高端機器人市場的佔有率仍然很低。我國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已連續舉辦了4年,從技術到市場,中國的機器人在哪些領域成長了,還有哪些欠缺呢?
在王田苗看來,中國的科技企業正在逐步崛起,尤其是近5至8年,中國的機器人企業以23%到25%的速度在增長。“我們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國家政策也給了相應的支援,這使得企業、高校、研究所目前的專利增長非常快,在基礎性支撐技術領域有了一些進步。”王田苗説。
他同時也表示,目前國內機器人的發展確實也存在處於中低端的情況,在核心零部件上跟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但近五年,我國企業也注意到了這些薄弱環節,也在慢慢彌補智慧機器人核心部件領域的生態缺陷。“核心部件是指控制器、減速器、電機以及工業軟體等。以減速器為例,目前我們中低端機器人60%以上採用了國産的減速器。”王田苗説。
在他看來,工業機器人企業確實還需要更多工匠精神。“因為品質及性能都要靠長時間積累,如果急功近利、浮躁,那麼,想要做出核心部件與高品質工業機器人還是有難度的。”王田苗表示,對於我國工業機器人未來的發展,國家也應該在基礎裝備、核心部件等方面進行戰略性支援。
(本報記者 詹媛)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