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快速增長,對於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和電網的穩定運作起到重要作用。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一體化綜合能源示範項目今天實現並網發電。
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這裡是全國最大的“線性菲涅爾”光熱綜合能源示範項目的建設現場,26萬塊可追蹤太陽的反射鏡,將白天的太陽能轉換成熱能儲存起來,在夜晚,可以實現8個小時穩定發電。
“線性菲涅爾”是最前沿的光熱技術路線之一,利用法國物理學家菲涅爾提出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過太陽能的轉化來發電。此次建設的示範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100萬千瓦,其中包括10萬千瓦的“線性菲涅爾”光熱儲能電站和9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光熱電站太陽能集熱的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使用熔鹽作為儲存太陽能熱量的介質,配置8小時熔鹽儲熱系統。
三峽能源新疆哈密“線性菲涅爾”光熱綜合能源示範項目經理 牛建樂:“光伏+光熱”的特點主要是24小時不間斷發電,白天是採用光伏發電,晚上採用光熱來發電。我們採用的“線性菲涅爾”路線,建設週期要短,整個效益相對要穩定可靠。
項目全部投産後,光熱儲能電站將作為基礎調節電源,與配套的光伏形成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每年可為當地提供約18.6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50萬噸。
記者探訪“線性菲涅爾”能源示範項目
我國最大“線性菲涅爾”光熱綜合能源示範項目有哪些特點和不同?一起跟隨總臺央視記者去現場探訪。
對於光熱儲能電站而言,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散射的太陽光有效地集聚起來。這個光熱電站共安裝了26萬塊反射鏡,集熱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記者觀察到這裡的反射鏡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鏡子存在明顯差異。
三峽能源新疆哈密“線性菲涅爾”光熱綜合能源示範項目經理 牛建樂:它是採用的高透鏡技術,它還帶了一個曲面,反射率可以達到93%以上,早上它在東面,下午就會轉到西面,跟蹤太陽。
太陽光經高清的反射鏡匯聚後,集中于頂部的集熱管上,而集熱管被呈弧形的二次反射鏡所籠罩,如此便可有效降低熱量散失。集熱管內的熔鹽被加熱至550攝氏度,待夜幕降臨,利用這些高溫熔鹽加熱水産生高溫蒸汽,進而驅動汽輪機運轉發電。
三峽能源新疆哈密“線性菲涅爾”光熱綜合能源示範項目經理 牛建樂:“線性菲涅爾”這個技術有區別於傳統的塔式光熱,這個項目佈置了46路1200米的集熱回路,每一路在檢修的過程當中,其他的回路是可以正常地運作的。
與傳統的塔式光熱電站相比,相同裝機容量的“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的成本更低,而且對場地要求較低,建設週期更短,並且可以分佈式控制,可靠性更高。
多種光熱技術蓬勃發展 激發新質生産力
當前,我國光熱技術發展勢頭強勁。各地依據自身資源條件,多種光熱技術多點開花。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還有效推動産業升級,正逐步激發出新質生産力。
在新疆,中能建哈密“光(熱)儲”1500兆瓦基地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這是全球單期最大“光熱儲”一體化基地項目,該項目光熱吸熱塔已順利封頂。在吐魯番,中能建吐魯番1吉瓦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光伏區已具備投運條件,光熱鏡場已安裝完成,計劃春節前後投運。國家能源局表示,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每年新增開工規模達到300萬千瓦左右。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0余座正在建設,在建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發電工程諮詢院院長 胡文平:各地結合資源條件和應用場景,探索了塔式、槽式和線性菲涅爾式等多種光熱技術路線的商業化應用,這些技術在持續迭代創新,光熱發電成本也在持續下降。
光熱發電集儲能、發電于一身,具有出力穩定、調節靈活的特點,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傳統能源的有效手段之一。當前,我國光熱發電相關的配套企業已超過600家,關鍵設備産能大幅提升,國産化裝備廣泛應用,可以支撐光熱發電的規模化發展。(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