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戰士”地面顯身手
在挑戰自然界的過程中,為了完成運輸、搶險、偵查等多種任務,人們不得不利用智慧創造工具,如今正孜孜探尋著如何利用無人平臺跨越障礙,同時延展多元應用。
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陸軍裝備部等主辦的地面無人系統活動引人矚目:展區佈置了具有多種障礙的野外模擬環境,展示出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地面無人系統先進成果,並通過搭建民用、軍用資訊與技術的交流平臺,推進地面無人系統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提高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力。
在沒有道路的野外環境裏,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腿”和“腳”行走前進。
只見,由上海交通大學團隊帶來的靈巧作業六足機器人,如螃蟹般橫向行走——它腳踩“貓步”,煞有介事地從桌子底下鑽過,遇到障礙物便會自動停下。“這款六足機器人能如同人類一般上樓梯,其搭載了豐富的高科技感測器,兼具力學、視覺、聽覺等技術,能夠感知環境,並在任意方向快速運動,具備強大的機動性和避障能力。”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高峰介紹,機器人的“貓爪子”還具有掌面,因而下腳更輕盈,減小落地衝擊,可以方便機器人快速跑動。
如今,高峰帶領的團隊已成功研發出10多款六足機器人,此次還展出了用於消防救援的六足機器人——在足間協同行走的過程中,可實現搬運、避障、上下爬梯等高難度動作。高峰表示,六足機器人已成為“民轉軍”高科技裝備中的典型,未來可作為軍用直升機的著陸器,在山地或海島等崎嶇地帶降落;在航太領域可利用它的感知驅動技術進行月球、火星無人探測;還可服務於潛艇、飛機、高鐵等大型裝備在惡劣環境下的單件生産,打造定制化産品。
在實際應用中,地面無人平臺所處的作業環境極其複雜。因此,設計通過上坡、下坡、碎石路地等複雜地形時,地面無人系統主要運動形式除了常見的足式結構,還有輪式和履帶式。
在面對室外泥濘地面或草地時,履帶式地面無人平臺更顯優勢。由江蘇中天引控智慧有限公司展示的漢騾—200多任務通用平臺,可用於運輸、偵查、突防、掃雷、救災等眾多領域,成功填補了國內無人履帶底盤在1噸以下級別的空白。此外,漢騾的亮點還包括,可以採用油電混合動力組,使之不受充電週期的限制,便於長時間作業。
如果將輪式和履帶式結合,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正向觀眾駛來的“等三角履/輪複合結構”無人平臺進行障礙物攀爬表演時,毫不費力。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副教授陳向春介紹,“基於履輪複合結構的地面適應能力有所加強,在攀爬時更能産生向上的動力;攀上高處後還能自動翻滾,輕鬆駛過泥濘的路面”。
陳向春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這是該院履輪複合結構無人平臺首次亮相。“我們希望能在本次大會上與國內外專家一起交流,激發創新熱情,共同為國防事業出一分力。”
在未來戰場,人工智慧將重新定義戰鬥形態。想成為戰場上的強兵,離不開能執行多種任務的智慧功用——先是克服路崖等複雜障礙,最大爬坡角度達到30度,還可變換遙控和自主行駛兩種模式,在自主模式下實現人員跟隨和固定路徑巡航……這款由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研製的輪式無人巡邏監視平臺,一路過關斬將。除了應用於城市環境下的反恐偵查巡邏、打擊和運輸,該平臺還有望在園區、工廠、野外等有民用需求的環境中大顯身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靜原)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