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倣生飛蝠、外科手術、有感情認知能力的高新機器人齊聚大會,展示了世界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應用産品與解決方案。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大會並表示,促進中國機器人領域持續健康發展,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世界各國攜手應對諸多共同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5年劍指600億規模
劉鶴強調,促進中國機器人領域持續健康發展,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允許自由思考和充分探索,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定不移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要大力加強教育,培養更多機器人領域發展所需人才。
在開幕式上,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副主任毛東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北京將發揮科研、生態、政策三大優勢,努力成為機器人創新發展的領軍者。他透露,計劃分兩階段實現戰略目標:第一階段到2020年,北京機器人産業收入達到120億-150億元,培育形成10家行業領軍企業、10個研發創新總部,實施10個工業機器人重大應用項目;第二階段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産業收入達到600億元左右,形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作業系統及軟體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在談到北京如何利用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平臺加速企業産業落地時,毛東軍指出,首先要利用産品展示的技術和成果提升産業發展水準,進而改善人民生活,比如外科手術機器人,如果在手術過程中沒有機器人的輔助,就需要非常資深的專家,有機器人會更加標準化。
柏惠維康創始人兼CEO劉達表示,該公司生産的“睿米”機器人(Remebot),前不久正式通過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三類醫療器械審查,成為國內首家正式獲批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也是該領域全球第二款在原産地獲批的産品。作為腦外科手術的GPS系統,“睿米”可以幫助醫生在不開顱的情況下定位到顱內的細微病變,實現精準的微創手術。整個系統定位精度達到1毫米,目前已成功應用於腦出血、帕金森、癲癇等疾病的治療當中。
據悉,目前骨科手術機器人正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積水潭醫院已經開始應用,預計未來兩年內將對廣大患者産生明顯作用。
“其次,利用大會的平臺,通過論壇的形式把北京各種政策和區域優勢向參會企業家宣傳,北京市發展高精尖經濟的決心是很大的。”毛東軍説。
機器人實現廣泛應用
近兩年,國産機器人已經在市場中實現廣泛應用。毛東軍表示,目前已有100多家機器人企業落戶亦莊,未來北京發展機器人的線路非常清晰,工業機器人主要發展協同技術,服務機器人主要發展醫療和養老機器人,推動養老助殘産業的發展,特種機器人主要發展軍用、警用和應急機器人發展,配套領域主要把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結合起來。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此次參展的遨博(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遨博”)是我國首家輕型協作機器人研發、生産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于2015年推出國內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産權及全國産化的輕型協作機器人。遨博I系列協作機器人的代表性産品AUBO-i5已符合多項國家國際安全標準,應用於3C電子、汽車零部件、家電零部件、五金、醫療、教育、生活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
在開幕式現場,遨博高級經理劉紅嬌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遨博I系列是國內推出的首款協作機器人産品,擁有輕量級、高精度,易於編程、安裝和部署的性能特點,該機器人也破解了傳統協作機器人精度不高、速度不快的難題。“作為工業協作機器人,遨博I系列在重要指標上達到國外同類産品的標準,並在逐步拉近與國際頂級品牌的差距。”劉紅嬌表示,這也使得國産工業協作機器人的售後服務週期與費用相比國際品牌大幅降低,有利於我國傳統工廠的改造提升。
北京商報記者在現場發現,展區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部分組成。中國自主研發的機器狗Laikago、僅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出過一次的Festo倣生飛蝠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可搬運最大達到1350kg的重物機械臂FANUC Robot M-2000iA、有感情認知能力的類人機器人Pepper也在5萬平方米的展覽區域內集中展出。
核心部件成為瓶頸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智慧機器人産業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新型産業。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2017年市場規模約62.8億美元,2012-2017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8%。
近些年,我國各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機器人産業取得了較大進步。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正呈現加快向中高端轉型的新特點,在核心零部件和系統整合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有些方面已經接近或超過國際水準。
然而,就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産銷雙增長的同時,國産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卻出現了問題。近日,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産品牌市場佔有率下降6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五年的高速增長期,首次出現下滑。
産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由於精密減速機、控制器、伺服系統以及高性能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不足,國産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在國際市場的整體競爭力還不高。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利用德係、日係部件組裝成的工業機器人,在展廳裏出現的不在少數。
而目前,核心部件依然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弱點。一位在機器人行業工作了20年的業內人士介紹道,業內將機器人産業鏈分成三個層次,上游是相當於機器人“大腦”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機和控制系統;中游是機器人的“身體”,即其他運作部件;系統整合商則位於下游,依賴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設備做整合品。目前,國內企業在核心部件精度、可靠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難以與日係、德係匹敵,難以被用戶信任。
“在人才培養上,以前我們一直偏重於應用型工程師的培養,以學習國外機器人的操作和維修為主,這對於我國機器人産業向高端邁進很難有實質上的幫助,未來我國需要培養和引進更多的高端型技術研發人才。如今,我們已經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上拉近了與國外的差距,這對國內企業來説是一個好的信號,未來還需要在更多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上實現攻關。”融合網CEO吳純勇表示。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