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內最大馬力無人遙控潛水器下線,主要用於對沉船沉物等進行應急救險、搜尋和打撈等作業。受訪者供圖
馬力相當於一台寶馬X6,可提4噸重物;應用於深海沉船沉物的應急救險、搜尋和打撈
7月17日,國內最大馬力的無人遙控潛水器下線。據介紹,這款由中車製造的潛水器馬力相當於一台寶馬X6,最深能下潛3000米,可提起4噸重物,是名副其實的深海“大力士”。
記者了解到,其主要用於對沉船沉物等進行應急救險、搜尋和打撈等作業。
對於為何進軍海洋裝備領域,相關負責人陳劍説,“海洋蘊藏了豐富的石油、礦産、漁業資源。此前,由於開採裝備不成熟,開採成本比較高。隨著人類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海洋成為我們開採資源的主要領域。”
陳劍介紹,今後,“深海機器人”將用於海底油氣田施工,海底電纜和光纜鋪設等。未來逐步把深海機器人裝備擴展到核電、潮汐發電及其他應用領域,建立中國機器人裝備産業化基地。
揭秘 1
如何保證深海下潛平穩?
記者在廠房見到了兩台無人遙控潛水器。它們3米見方,看起來並不太大,自重也只有5噸。
無人遙控潛水器一般通過一根臍帶纜下放至海下3000米。這根臍帶纜不僅負責升降潛水器,還要進行信號傳輸和供電。
深海下浪涌和湍流較強,如何保證臍帶纜不打結?如何保證潛水器下潛時的平衡?
技術人員嚴允指出了其中的秘訣。記者看到,潛水器的8個角各有一個電扇狀渦輪,也就是推進器,既可提供動力,又可進行360度姿態調整。“下放時是帶電操作,推進器會動態調整平衡。”嚴允説。
揭秘 2
3000米水壓下如何工作?
陳劍説,深海裝備製造對材料的要求很嚴格。3000米的深海水壓巨大,海水對設備的腐蝕性也很大。
那麼,如何保證潛水器在3000米海深中,抵消壓力正常工作呢?
嚴允説,他們使用的是壓力補償器。
“我們都知道,隨著下沉,水壓也越來越大,設備在下降過程中,一些裝置內外的壓差也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壓力補償器。這些儀錶裝置都是玻璃面板,為什麼不會破碎,就是因為在下降或者上升過程中,壓力補償器自動進行動態調整,向儀錶設備中充油,補償壓差。”嚴允解釋。
據他介紹,水下終端裝置的壓力值會始終維持在0.7到1個大氣壓。
揭秘 3
機械臂能進行哪些操作?
記者看到,這臺深海機器人有兩個機械手臂,但是裝備的工具不太相同。左手像一把鉗子,可以用來夾持,右手自由度大一些,可以進行一些旋轉操作,如擰螺絲。
在“手臂”周圍,還有一些“眼睛”——探照燈。“根據海水渾濁度的不同,大概能照清楚3米範圍,如果比較渾濁能看清1米,保證作業。再渾濁一些的話,就會啟用聲吶裝置。”嚴允介紹。
“工作人員在船上的顯示屏前進行同步操作。這麼長距離輸電和信號傳輸,會有壓降和信號損失,這些我們都已經考慮在內。”嚴允説。
據嚴允介紹,他們生産的“深海機器人”靈敏度很高,甚至能夠在海底撿起一根針。
- 追訪
開發海底資源,深海機器人能做什麼?
海洋不僅是生命起源的搖籃,還蘊藏著無盡的礦藏。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向深海。那麼,深海中有哪些資源可供開發呢?深海機器人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礦産資源
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處長李向陽介紹,海底多金屬結核分佈面積很廣,我國已在太平洋調查2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有30多萬平方公里為有開採價值的遠景礦區,聯合國已批准其中1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給我國作為開闢區。此外,海底還有很多金屬硫化物。
李向陽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多金屬結核採礦試驗工程”的項目負責人,據他介紹,2001年5月,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礦區面積為7.5萬平方公里,為期15年。“去年已經續期5年。”李向陽説,2011年和2014年,獲得西南印度洋1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和西北太平洋3000平方公里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
開礦正是深海無人潛水器的應用之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刁新源説,這些深海潛水器,還可幫助科學家繪製海底地形圖。
“此前受高度限制,地形解析度只有十米級,有了深海潛水器以後,幾乎可以完全貼近地形滑翔,測繪出地形分佈圖,目前可以做到釐米級。”刁新源説。
電力資源
海上風電今後也將向深海方向發展,華東海上風電研發中心主任趙生校介紹,我國海上風電目前主要在近海區域,從初步規劃來看,水深5到25米範圍開發潛力是2億千瓦;水深5米到50米開發潛力是5億千瓦。
“這跟我國水電差不多在同一量級上,開發前景廣闊。海上風電今後會往深海方向發展,我國大部分風電規劃在50公里離岸距離範圍內,江蘇規劃接近100公里。而歐洲一些海上風電先進國家,已經建設到接近150公里。”趙生校説。
在海上建風電設備,鋪設電纜是個問題。陳劍介紹,深海機器人有一項功能就是鋪設海底電纜。“近海電纜鋪設要求高,鋪設深度要求2米,航道穿越錨地要求更深,在3米以上。”趙生校説。
生物資源
近來,一些深海新物種的發現,令很多人認識到深海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
“海底高溫、黑暗、高鹽的環境,使深海生物有著特殊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表達,這對工業酶的開發是一種新的資源。”李向陽説。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刁新源則表示,深海有很多未知生物有待發現。
作為“科學號”考察船運管中心主任,刁新源在科考中與同事發現了很多新的生物。“通過一些深海無人潛水器,我們獲得了大量深海生物樣品。在深海冷泉區、熱液區和海山區等不同海底環境中,發現了9個大型深海生物新物種。在馬努斯熱液化能生態系統中,發現了1個新屬,5個新種。”刁新源説。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