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7日。
齊魯晚報訊 德媒稱,3年前才成立的小牛電動車公司嘗試進軍德國。小牛電動車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COO)李彥的公司生産電動摩托車,但李彥不是完全專注于中國的大眾市場,而是開闢了另一條路。“我們寄望在歐洲取得成功。德國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李彥説。
據德國《商報》6月21日報道,電動摩托車比汽油摩托車有優勢。它們往往被用於市內短途交通,因此不必跑太長的路程。與此同時,它們比汽車輕很多,不需要太大功率的電池。因此運作成本很低。
報道稱,已經有一些公司憑藉這樣的理由先於小牛公司進入德國。德國有很多品牌的電動摩托車。它們是Govecs、Emco、Kumpan、E-Vespa和Scuddy。寶馬公司也在2014年向市場推出了C Evolution電動摩托車。但沒有一個品牌取得突破。迄今為止,它們在汽車市場上艱難度日。李彥恰恰把這看作機會。他預測説:“中國的市場已經穩定。歐洲還將有很大增長空間。”
據德國《商報》報道,中國每年銷售的電動摩托車超過2000萬輛,比整個歐洲銷量的10倍還多。對李彥和他的同事來説,從中分一小杯羹就已經意味著大生意。但李彥想從一開始就讓這家初創企業依賴國際增長。國內市場的成功只是一根支柱。德國是小牛電動摩托車的首個歐洲銷售市場。
報道稱,中國的其他很多企業把自己的全球擴張重點放在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小牛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彥奉行另一種戰略。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想法:“誰能在德國和歐洲取得成功,就能在任何地方取得成功。”他説,如果小牛電動摩托車這個品牌能在歐洲立足,將幫助打開其他國家市場。此外,要求很高的歐洲顧客的反饋也有助於不斷改進小牛公司的産品。
報道稱,台灣睿能創意公司也選擇德國作為自己的首個國際市場。與小牛公司不同,睿能創意公司的電動摩托車依賴可以更換電池的充電站系統。雖然那節省了漫長的充電時間,但卻把銷售市場限制在只有相應基礎設施的地區。目前只有柏林有這樣的基礎實施。該公司和博世公司合作,在柏林推出了Coup品牌共用電動摩托車。
“兩家公司都認識到,我們的城市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移動出行狀況,”睿能創意公司創始人陸學森説。他的公司在台灣已經賣出了2萬多輛電動摩托車。柏林的車隊也已經由200輛增加到了1000輛。下一步該公司將把該理念推廣到巴黎。
報道稱,小牛公司的計劃明顯更為宏大。從數周前開始,德國已經有150多家經銷商銷售中國人的電動摩托車。小牛公司計劃到年底在歐洲20個國家擁有600家經銷商。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