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2016年4月22日。
4月21日,在賈躍亭淚灑五棵松揭幕超級汽車LeSee之後,牛電科技在北京發佈了第二代小牛電動車:M1,距離小牛電動車初代産品N1面世已距離差不多一年。
過去一年發生了許多事情,小牛電動在A輪基礎上完成了3000萬美元A+輪融資,推出了投入5000萬元的NIU CARE服務旨在電動車中建立4S標準。小牛電動N1用戶已達52721位,銷量超過5萬台,其中去年在京東創全球記錄的眾籌就賣出了15978台。由於是智慧化的電動車,小牛可在雲端做了許多大數據分析,比如其知道N1已累計行駛5884萬公里,每人平均單日行駛11.76公里。
小牛電動車賣出5萬多臺電動車,以最低的3999元的城市版估算累積銷售額超過2個億。不過,5萬台,在中國每年1800萬左右的電動車總銷量中不值一提。這再一次表明,任何新品“初代”産品都不可能大幅普及,更多是起到探路作用,就像第一代iPhone一樣。小牛電動車在今天發佈的M1會起到iPhone 4S的作用嗎?且看。
小牛電動車M1共有4款5色20種産品
硬的部分:性能配置大升級
M1相對於N1而言,最大改變主要在:
1、續航能力上,最高達到了120km,進而更加耐用,而N1為100km;
2、電池包上,塑膠外殼升級為鋁合金,採用松下、LG和三星動力的鋰電電芯(鋰電是小牛電動車最大特色,傳統電動車大都是鉛電),電池續航重量比提升20%以上,電池包更輕,並且散熱和防撞能力更強。同時,支援快充功能,2小時可充電80%,接下來還會支援3小時充滿功能,方便了用戶使用——電動車與手機不同,理論上來説充電越久用的機會就越少,因此快充更有價值。
3、整車重量上,通過多處全新設計,尤其是電池包設計有所降低,進而更加小巧;
上述三點改變有關聯,電池包改變進而續航更強、整體更輕。這三點改變對於電動車,就像CPU、記憶體和存儲三大性能板塊之於手機,電池、續航、重量是電動車性能的鐵人三項。
軟的部分:智慧化向特斯拉看齊
除了電動車性能的鐵人三項有大量升級之外,M1讓小牛電動車更“智慧”,感覺向Tesla看齊:不是在人與車的主動交互上更智慧,而是讓電動車更好地理解用戶,進而智慧地做出響應,形成被動地交互。
具體來説主要亮點有:
1、參考BMW等汽車的多模式駕駛做法,在用戶駕駛時提供節能、動力兩種模式選擇,並支援定速巡航,這讓電動車更節能的同時,更有駕駛樂趣;
2、在駕駛安全性上大量引入智慧燈光系統,例如在轉彎時可自動亮或熄轉向燈;大燈引入智慧系統可實現環境自動感應,進隧道、下雨天、陰霾天之類的還是很實用的。引入了汽車的“雙閃燈”在電動車行業屬首例。電子邊撐可感應是否放下,如果放下了就不可能啟動,進而提高了安全性。日間行車燈、可視角度270°的尾部轉向燈、剎車燈、高位轉向燈,都進一步保障了M1的駕駛安全性。
3、在車輛防盜方面則增加了智慧報警、智慧定位等功能,引入新的GPS晶片和AGPS即基站定位之後可實現更精準的定位,支援室內定位,如果M1被盜找回幾率更大。與此同時,M1還支援通過App遠端鎖車。另外小牛電動車的“牛油寶”服務還提供盜搶和傷害的“300元賠付”服務。
在智慧化上,M1更向Tesla看齊了,雖然不能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但是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輔助人類更安全、更綠色、更趣味地駕駛,這是現在大多數汽車在追求的,即在無人駕駛汽車之前,先讓汽車更加“智慧聰明”,學會主動或被動地與人類交互,換句話説,以用戶為中心的電動車時代已然來臨。
顏的部分:看到寶馬味兒了嗎?
在外觀上,小牛電動車一直十分重視顏值——在立項時其認為傳統電動車痛點之一就是太醜了,被許多人認為是低端出行工具。小牛認為電動車應該是城市中短途運輸的最佳選擇之一,它綠色、便捷、靈活且不怕擁堵,要改變人們對電動車的成見,顏值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小牛電動車創始人,副總裁胡依林是設計師出身,擔任過多家頂級設計機構設計師,並有電力機車設計經驗,其設計的電動車已賣出200多萬輛。在此基礎上,小牛電動車又招募了一名設計大牛:寶馬設計中心(中國)設計總監劉傳凱(Carl Liu)正式加盟牛電科技,擔任設計副總裁負責整體産品設計。劉已參與到M1設計之中,融合了其不少設計理念,話説有沒有寶馬味兒呢?還是看圖吧。
在顏值上,M1電動車提供五種顏色是十分明智的選擇——N1隻有兩種顏色。
不論是手機還是汽車,色彩的多樣性永遠都是激發用戶需求的不二法門,蘋果就在不斷推出土豪金、玫瑰金等新色去獲取用戶芳心,在年輕化、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主導的今天,小牛電動M1的五大色彩基本覆蓋了各色人群。
這給牛電科技帶來的新的考驗,即如何預測用戶對色彩的需求,進而實現更有效的定向生産,避免一些車廠推出近十種顏色的車型,用戶往往只能買到的黑白灰的現象。M1發佈之後,小牛電動車産品數量一下進入了兩位數,産品管理、需求預測、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挑戰還是挺大的。
錢的部分:便宜了一些些
與N1隻有動力版和城市版選擇不同,小牛電動車提供了4版本,如果算上5種顏色,有20種組合供用戶選擇。
4個版本分別為:頂配版(Pro)、動力版(Sport)、都市版(Civic)、青春版(Lite),定價分別為:6299元,4999元,3999元,3299元。青春版相比N1城市版還是便宜了一大截,從3999元降低到了3299元,6299元的頂配版則屬於電動車中的“高級車”了,雖不算豪車,但也可對應到ABB級別。跟汽車一樣,小牛電動車不同版本差異主要體現在公路、續航能力、車速、爬坡能力和一些配套功能上。
小牛電動車行銷要小米化、産品要Tesla化?
M1儘管降價了,但還算不上“價格屠夫”,對比一些傳統電動車來説還算是比較貴的。沒有2k級電動車面世,不少用戶表示遺憾。或許小牛不會走價格戰路線,一是沒這個資本實力,二是不符合其定位。小牛電動車不會做電動車中的比亞迪,而是要做特斯拉,或許會有類似于Model 3的低配版,但不會做白菜價版本,因為價格與品質是直接掛鉤的,而拼價格,小牛電動車恐怕拼不過傳統電動車廠。
從功能來看,小牛電動車主要在三個方向發力:一是基礎性能尤其是電池續航的不斷升級;二是智慧化功能類似于汽車現在的智慧化嘗試,讓人們駕駛更安全更樂趣更綠色,主要還是更好地協助人類;三是顏值越來越高。這些發力方向,跟Tesla還是蠻接近的。所以我認為其定位,還有方向,從産品來看,更像是電動車中的特斯拉。
在行銷上小牛電動車深諳小米的手法,或者説學習網際網路硬體公司還是挺到位的。
重視並做好發佈會:從發佈會前的造勢、發佈會中的過程這些套路來看,跟網際網路公司發佈手機如出一轍。現在,做不好發佈會,不重視發佈會的手機公司,市場表現都十分糟糕,發佈會已成為硬體行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米、樂視、魅族、華為這些玩家無一不熟稔於此。電動車中最重視發佈會的,做得最好的,是牛電科技。
産品融入網際網路元素:從型號到顏色到功能,幾乎都是按照現在智慧手機的玩法在做劃分做規劃做設計的,有些名字看上去都很相似,比如Pro,這在傳統電動車中是很少見。在小牛M1電動車上,優化手機控制App、加強定位能力、引入OTA固件升級(空中升級)等,均是讓其電動車與網際網路更近,進而更加智慧的手段。
用好網際網路工具:大量應用網際網路工具,尤其是京東眾籌的應用,去年京東眾籌打破記錄,賣出去的電動車佔了全年近20%,今年還會繼續用這個工具,4月27日10:00京東眾籌首發,眾籌用戶可免費獲贈“牛油保”;可使用京東白條分期付款。
小米學蘋果同時結合新工具和本土化的東西形成了自己的網際網路方法論,之後許多廠商又學習小米,或者自己摸索,許多都取得了成效。歸根結底,都是網際網路化。小牛是電動車中行銷探索“小米化”最積極的公司,産品本身則更像是Tesla。左手産品學特斯拉,右手行銷學小米,小牛電動車M1眼下最大的任務,還是普及開來,爭取成為小牛電動車的“iPhone 4S”,它可以嗎?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