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19日。
6月1日,智慧鋰電電動車品牌小牛電動公佈了一組最新數據:截止到2017年5月31日,小牛電動全系列産品總銷量達到24.8萬台,其中N系列産品累計銷售16.6萬台,M系列7.2萬台,U系列上市48天售出1萬台。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小牛電動銷量增長率高達85%,而這個成績,是在電動車行業銷量整體下滑40%的背景下取得的。
從2015年成立起,牛電科技以一年發佈一款小牛電動車新品的節奏,持續地帶動著整個電動車行業升級的步伐。作為交通和城市規劃的重要一員,電動車這個品類,也因為小牛電動這條“鯰魚”,在出行經濟中越來越受到關注。
行業野蠻生長,“鯰魚”應運而生
提起出行經濟,普通人的第一印象基本會是摩拜、ofo等共用單車,或者滴滴、Uber等共用出行服務平臺,抑或是自動駕駛等未來科技,電動車行業則長期不太被媒體和投資人關注。但是,在中國國情下,電動車近兩億輛的保有量、超過10%的僅次於自行車的普及率,又註定了這是一個是談及出行經濟時無法被繞過的龐大存在。
只可惜,儘管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基礎,但是在行業井噴的同時,電動車行業整體發展也過於粗放,産品設計和服務運營都給外界留下了相對低端、缺乏創新甚至粗製濫造的印象。
在用戶對電動車消費升級的呼喚中,牛電科技註定成為電動車市場的攪局者。2015年6月1日,牛電科技首款車型小牛電動N1上線京東眾籌後,15天內獲得了7202萬人民幣眾籌資金,創下中國産品單次眾籌金額記錄;2016年4月,小牛電動M1在京東眾籌首發,獲得8160萬人民幣的眾籌金額,又刷新了之前N1創下的眾籌金額記錄。
兩次眾籌記錄,可以看出用戶對提升電動車騎行體驗的渴望,也驗證了牛電科技從創立之初就堅持“極客精神”和智慧硬體方向道路的正確。縱觀小牛電動車歷年産品,無不把原創設計、智慧科技、鋰電池、超強防盜等功能深度融入其中。
例如,小牛電動N1是全國首款智慧鋰電電動車,採用了特斯拉同款日本原裝進口松下18650鋰電池、德國博世高性能電機,並且在全國首次配備“小牛管家APP”實現遠端智慧管理;小牛電動M1在前寶馬設計總監劉傳凱的操刀下,憑藉出眾的設計斬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成為全球範圍內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二輪電動車産品;2017年4月新發佈的U1新品,各個參數指標均針對全國範圍內關於電動車上牌最嚴苛的規定“量身打造”,可拆卸鋰電池也更加輕量化,方便用戶手提充電,車輛還配置了全新六軸感應報警器,防盜性能升級。
正是這種“偏執狂”式的極致追求,讓小牛電動獲得了傳統電動車品牌所難以企望的殊榮。2016年春節,美國知名雜誌《快公司》頒布的一組“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企業”榜單,把牛電科技選入第9位,與蘋果中國、華為、滴滴快的等幾個知名IT網際網路公司齊名。2016年11月,在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尋找中國創客”活動正式收官,牛電科技位列“尋找中國創客”活動的年度十大創客,成為“兩輪經濟”的唯一獲獎者。
被模倣、被跟隨和難以被超越
在牛電科技這條“鯰魚”的帶動下,消費者對電動車也越來越挑剔,傳統的同質化電動車産品在消費升級大潮下,開始面臨被淘汰的殘酷現實。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就曾指出,“十三五”時期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將有幾大轉變:一是消費升級環境下邁向中高端;二是産品智慧化及跨界整合;三是城鎮主導社會成型,人們出行方式將發生改變,消費潛力巨大。
而這三大變化,無不與牛電科技創立後帶來的原創設計、鋰電池、超強防盜、客戶端APP化等趨勢密不可分。牛電科技用智慧硬體打造電動車,跨界探索智慧化和電動車結合的想像空間,以及拓展粉絲生態等思路和玩法,已經被同行爭先借鑒。
一個最明顯的案例是,在今年3 15期間,牛電科技曝光了對小牛電動車的抄襲現象。被小牛電動粉絲和網友揭露的抄襲品牌多達40余個,均從各方面對小牛電動産品設計進行不同程度的抄襲,其中不乏行業知名老前輩品牌。
對此,牛電科技市場副總裁張一博的表態是:“我們對待山寨抄襲這件事上並不生氣,反而非常高興,這説明市場對我們的産品非常認可。”而除了外觀設計頻頻被“山寨”外,小牛電動車的鋰電池、客戶端APP、智慧防盜等應用,在電動車行業也越來越普及。這也從側面説明,在牛電科技的引領下,傳統電動車品牌也逐漸開始注重産品外觀設計、品牌運營以及産品智慧化升級,電動車行業的“下半場”,已經開啟了。
追隨者、模倣者的存在,對牛電科技來説會不會帶來更大的壓力?目前來看其並沒有這樣的憂慮。除了作為先行者的技術優勢之外,牛電科技還有諸多首創,也是模倣者抄襲不來的。例如,行業首個“即丟即賠”售後保險服務“牛油保”,為用戶提供“丟一台,賠一台”的保險服務,不論是車輛被盜還是發生駕駛意外,都配備了完善的解決方案;又如,從創業開始就重視騎行大數據的採集、挖掘和分析,保證了小牛電動車在産品設計研發中永遠快人一步、搶先卡位用戶需求點;另外,國內首創引入粉絲行銷理念的“牛油”社群,既保證了用戶忠誠度,又實實在在培育出牛油間彼此互助合作的文化。
從市場反應來看,這些不斷被發掘出來的創新玩法,讓牛電科技在和模倣者、跟隨者的賽跑中始終領先著數個身位。即便是在今年1月,由於原材料上漲,小牛電動車全國統一售價上調了700~900元,但追求品質的電動車消費者依然對其不離不棄,由此也幫助小牛電動創下了4月份銷量逆勢增長高達85%的耀眼成績。
工匠精神、智慧智造、大數據造車、社群玩法……在牛電科技身上,跳動著當前産業轉型升級的強勁脈搏。而事實上,在各行各業中,也確實都需要有一條牛電科技這樣的跨界“鯰魚”,帶動行業向智慧時代進軍。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