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陳彤離職門戶網站前景如何?

  • 發佈時間:2014-10-23 06:55:25  來源:新京報  作者:信海光  責任編輯:王磊

  陳彤辭職以後,唱衰者多有。但新浪早已度過興衰繫於一人的時期,傳統的門戶網站正在向社交化、移動化轉型。在新的網路形態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涌現出來,成為新時代的陳彤。

  10月22日,在微網志上以“老沉”的ID被媒體圈熟知的新浪總編輯陳彤通過個人微網志宣佈離職,這個消息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之前陳彤要離職的消息就開始流傳了。

  但陳彤的離職依舊引起強烈反響,陳彤以及以他為總編輯的新浪網時代,對中國的媒體業和網際網路業影響深刻。這樣的成就,如果回到17年前,是所有人都不可想像的。1997年時,誰又能想到一個民營網際網路企業的版主、網編,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中國網路新聞業“最有權勢的人”呢?

  從這個角度來説,陳彤的成功離不開中國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陳彤在新浪的十七年,不但是網際網路風起雲湧的十七年,同時也是中國社會日趨開放化、資訊化、多元化的十七年,沒有大的時代背景,陳彤不可能取得後來的成就。

  從全世界範圍內講,中國新聞門戶網站的社會影響力都是屈指可數的,網際網路新聞門戶最先出現在美國,雅虎世界聞名,但它對當地傳統媒體業的撼動遠不如新浪等。相比之下,中國的新聞門戶網站在漫長的博弈過程中從傳統媒體手裏攫取了更多的東西,導致這一結果有多方面原因,陳彤的貢獻也佔了很大比例。2003年末,《南方週末》把新浪評選為“致敬之年度華文媒體”,評價新浪不但“正深刻改變著中國新聞業的傳播形態”,而且“網路民意的熱情”表達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陳彤為總編輯的新浪成了中國網際網路新聞業一個難以逾越的標桿,他將總結出的一套繁瑣細緻的編輯規範嚴格執行。隨著新浪編輯和“新浪之道”在網際網路業內的流動,整個行業的水準得到提升。事實上,陳彤對中國網際網路業的貢獻不止是網路新聞領域,部落格時代與微網志時代的到來,陳彤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推手作用,如果再算上陳彤職業生涯的起點四通利方(新浪前身)BBS,陳彤可謂推動各種網路形態的“四朝元老”。

  陳彤辭職後,坊間涌起各種評論,唱衰者多有,稱這是“門戶時代的告別”、“新浪的衰敗”等,從大背景看這些説法可説由來有因,但用來給陳彤十七年的新浪生涯畫上句號則未免過於沉重,對陳彤和新浪也難説公平。陳彤已在新浪工作了十七年,在網際網路業已屬罕見。而新浪也早已度過興衰繫於一人的時期,傳統的門戶網站向社交化、移動化、垂直化轉型。在新的網路形態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年輕人涌現出來,成為新時代的陳彤。

  □信海光(媒體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