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用機器人市場潛力大 亟需確立行業標準
- 發佈時間:2015-11-10 18:42:30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書海
中國網財經11月10日訊(記者 喬紅康)機器人技術已經成為決定未來經濟的顛覆性的技術之一,我國也把機器人技術和産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醫用機器人是專業服務機器人最重要的領域。
醫用機器人有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可以説用於醫療領域的機器人或者機器人化設備都可以叫做醫用機器人。
醫用機器人和傳統機器人相比有自己的內涵,像輔助醫生的工作、擴展醫生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所希望醫用機器人應具有的能力。而醫用機器人作動的對像是人,是醫生手裏的工具,可以輔助醫生為患者完成手術,所以對於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和有效是醫用機器人最重要的特徵,也是醫用機器人的實質內涵,此外醫用機器人要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據立木資訊諮詢發佈的《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研究與投資價值報告(2016版)》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有24家醫院進口了29台手術機器人。2014年,這些手術機器人手術完成量為5116例,累計完成11651例。根據目前衛生計審批情況,2015年底,中國進口手術機器人累計裝機量至少可達54台左右,累計手術完成量將達2萬例。
國內醫療健康大數據正全面爆發,據統計,近兩年來,國內各類資本對醫療産業領域的投資開始有意識地“擁抱”網際網路基因,對軟硬體結合的投資佔網際網路醫療總投資的38%,對移動醫療的投資佔19%,最終目標還是健康大數據終端的佔領。
國內醫用機器人研究進展如何?
國內醫用機器人的研究起源於九十年代,典型的系統如北航和海軍總醫院聯合研製的腦外科手術機器人,獲得了CFDA的認證,已經完成了幾千例的臨床手術。2003年實現了北京到瀋陽之間的遠端機器人導航腦外科手術。
北航研製的骨科手術機器人也獲得了CFDA認證,2006年的時候完成了北京到延安之間的遠端骨科手術。
此外哈工大在腹腔鏡、骨科、介入手術等領域開展研究,中科院自動化所、瀋陽所、深圳院等在血管介入、骨科等領域開展研究,天津大學在腹腔鏡、顯微外科等領域開展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在軟組織穿刺、顱頜面外科等領域開展研究,復旦、浙大等也都在醫用機器人方面開展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醫用機器人市場潛力大亟需確立行業標準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的醫用機器人發展市場巨大,當前需要確定行業標準,做好産、學、研、醫的政策銜接,形成良好的模式。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分類,醫用機器人歸屬於專業服務機器人,可以分為四個類別:診斷機器人、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及其他。其中,外科手術機器人和康復護理機器人兩個細分領域,國外已經研究了數十年,目前有一定的進展,如著名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不過,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用機器人工程與臨床應用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稱,目前受限于設備數量、操作者資質等因素,我國要真正迎來機器人手術時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除了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機器人,更需要加速國産機器人的研發”。
田偉表示,我國醫用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需要確定行業標準,這樣才能互通相容,一起發展壯大,同時要做好産、學、研、醫的政策銜接,形成良好的模式。
此外,醫用機器人在臨床上應用還有一系列政策障礙。用機器人醫生做手術,費用是否比傳統手術顯著增加,手術費用如何報銷等問題需要研究。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表示,應該提高手術報銷額度,而且不會增加醫保負擔,因為用機器人做手術,手術創傷更小,出血量更少,可以縮短康復時間,雖然手術費用增加了,但是康復期間的費用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