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手機界的老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豪言壯語,依稀還在耳邊。
但市場上卻不斷傳來格力手機銷量不佳的消息。就在日前,一款售價3200元的格力手機“色界”上架格力官網,銷量卻極為尷尬。這也使得董明珠當初的強勢表態,最終變成了大話。
尷尬的銷量
格力在做手機的路上,雖然整體銷量不高,但步伐依舊堅定。在格力手機二代之後,格力的第三部手機也于近日悄然上架。
該款機型,名字叫做“色界”,主打POCA色彩提純演算法,號稱“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將保留藝術級的色彩影像。”值得注意的是,這款手機定價3200元。
“同等配置來看,算是定價較高的了。格力‘色界’採用的是高通去年的旗艦晶片驍龍820,但在3000這個價位,其實有很多采用高通新一代旗艦晶片驍龍835的國産手機可以供消費者選擇。”手機發燒友陳超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再加上格力手機品牌目前並無太高知名度,其于市場的競爭力也就一般。
確實,從6月14日上線至今,格力“色界”的銷售數字相比國內其他廠商,顯得很是寒磣。據悉,其在格力商城上線一天,僅個位數的銷量。截至目前,也就數千部的銷量。
一個事實是,國內其他手機廠商諸如小米、華為等,動輒則是一天十萬二十萬的銷量。差距極其明顯。
當然也跟董明珠曾放出的豪言壯語,形成嚴重反差。
2015年3月,格力手機橫空降生,格力手機一代定價位於1600元。剛一面世,董明珠便對外稱,2015年,格力手機一代的銷售預期是1億部,這是要與小米的銷量看齊的節奏。
一度引起業界震驚,但更多的是調侃和質疑。理由是,即使是智慧手機的先行者小米,2015年全年也才賣出6490萬到6860萬部手機,格力手機不管是在品牌還是技術上都沒有太多優勢可言,一齣來就動輒上億部,實在是天方夜譚。
此外,在2016年5月格力手機二代還沒有開賣之際,董明珠又提出了“不高的請求”:每一天就賣10萬台。
這些最終,都被證明為不切實際的大話。
“事實上格力手機一代、二代,市場都基本上看不見有用戶在用。”陳超説道,從市場上主流的銷售渠道,同樣也看不見格力手機的影子。
那麼格力手機,最終都賣給了誰?2016年年底,董明珠除了給格力員工發年終獎之外,還每人送了一台格力手機。
市場上還有消息稱,格力會要求其供應商購買部分格力手機,來促進雙方的合作關係,或者充當貨款以抵賬。
也就是説,格力手機目前尚未真正走向市場。
但在董明珠看來,格力手機非常成功。
還有希望嗎?
相對於董明珠自我感覺良好, 但殘酷的市場,可能對格力手機,就沒那麼好的態度了。
有業內人士透露,手機製造供應鏈其實沒有把格力手機當大客戶,只是將它看作一年2萬—3萬台的小客戶。手機代工廠一般會把客戶區分為100萬台級、50萬台級和10萬台級。而格力手機的需求量則是在5萬台級以下,所以供應鏈沒把格力手機當回事。
且董明珠認為,格力手機非常成功。但一款手機産品,判斷其成功與否,最終還是要接受市場檢驗。很明顯,格力手機在征服市場上,目前缺乏基礎與底氣。
其實,格力手機也在努力掙扎並嘗試破局。
據悉,此前在吸取了格力手機一代失敗的教訓後,于二代産品發佈之前,格力做足了準備,首先硬體配置能跟上主流,其次邀請用戶、科技達人對産品評測,並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董明珠自媒體”上大肆宣傳造勢,當時營造了不少熱度,但依舊高昂的價格加上沒有做手機的底蘊,産品還是沒有大賣。
“説到底,格力的強項還是空調,普通消費者目前還沒有認可格力手機。”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不過即便如此,格力手機推進的動作依舊堅定。
華強電子産業研究所手機和電子行業分析師潘九堂便評價稱:“格力為做手機,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建立了自己的生産線,最近又挖運營商高層成立了銷售公司,很踏實地往前推進。”
格力電器正在多元化,而格力手機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板塊。
今年4月底,格力電器披露了2016年年報,公司2016年營收為1083億元,同比增10.8%;凈利154億元,同比增23%。
但不難發現,其營收結構卻從未發生較大的改變。2013年,來自空調的營收佔到了格力電器的89%,到2016年,空調的營收仍舊佔到了格力電器的81%。
但值得注意的是,空調的未來發展空間有限,一個市值千億級別的格力電器,需要新的增長點。只是不知,格力手機能否承載董明珠以及格力電器多元化的戰略意圖。
畢竟當下的智慧手機市場,早已經是紅海廝殺之勢。360創始人周鴻祎更是評價,“智慧手機行業已經不是紅海,而是血海”。
格力手機能殺出一片天地嗎?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