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數位 > 手機 > 正文

字號:  

華為Ascend P7征戰國際市場 挑戰蘋果三星

  作為全球頂級手機廠商,華為似乎並不打算沉迷于近年來業內頗為盛行的硬體比拼。在這樣的認識下,Ascend P6 2013年橫空出世,其驚艷出眾的設計可以説讓許多用戶為之傾倒。不過,這款精心之作似乎有些生不逢時,沒有趕上4G網路普及的大潮,硬體也很快跟不上業內不斷更新換代的主流配置。儘管P6最終取得了400萬部的可喜銷量,但是華為還是適時推出了其換代産品——華為Ascend P7。

\

  華為5月7日在巴黎召開了Ascend P7發佈會。作為華為年度旗艦,Ascend P7以更加親民的價格、不俗的配置和優良的做工,劍指三星Galaxy S5、HTC One (M8)等國際大廠旗艦機型。加上支援LTE,以及對前作的一系列優化和改進,可以説,這款全新國産精品非常具有看點。

  超薄設計大氣簡約 難逃“抄襲”iPhone質疑?

  P7延續了上一代簡約大氣的設計風格,也秉承了P系列追求極致的設計理念。機身左側沒有任何按鍵,機身側邊環繞一圈金屬邊框,流暢的線條使得整個手機側邊看起來非常的幹練。需要提醒的是,P7的金屬邊框並不是天線的一部分,所以不用擔心會出現像iPhone 4那樣的“死亡之握”。P7的機身厚度達到了驚人的6.5mm,充分體現出華為作為國際大廠無出其右的工藝水準。

\

  P7取消了P6的鋁制後蓋設計,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大猩猩玻璃,也就是説,P7機身正反兩面均由康寧第三代大猩猩玻璃覆蓋,賦予了整款手機優雅高貴的氣質和細緻的手感。此外,華為更是獨具匠心地在玻璃背殼表面採用了7層處理工藝,並加入了紋理效果,使整個手機的格調得到進一步提升。

  音量鍵、電源鍵、SIM卡槽以及microSD卡槽均位於機身右側。P7的電源鍵經過了精心設計,圓潤光滑的金屬按鍵顯得非常有質感,下部光面凹槽的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操作時的手感,相信有不少用戶會從此喜歡點亮螢幕帶來的細膩感受。另外,P6飽受爭議的耳機插孔也終於在P7上“回歸”到了機身的頂部,這個位置似乎更加合理。

\

  儘管P7配備了一塊5英寸螢幕,但是得益於其出色的邊框寬度控制(單邊寬度僅為2.97mm),所以整個手機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大,加上124g的輕盈機身,P7握持的手感也得以保持得比較好。

  P7採用了與iPhone類似的圓角設計,機身通體平滑,邊框同樣採用經過陽極氧化處理的鋁制邊框。有網友戲言,P7儼然是一部沒有Home鍵的iPhone。而P7的扁平化設計,以及某些主題的配色也被認為是在模倣iOS 7。對於這種觀點,小編不置可否。我們認為,與其糾結是否抄襲或是受到啟發,不如更多地關注P7在機身厚度和邊框寬度的控制等製作工藝,也許這樣對於行業發展更有現實意義。

  強悍海思910T處理器 UI細節進化驚艷

  P7採用了基於安卓4.4.2深度定制的Emotion UI 2.3系統,成為華為首款搭載這款旗下最新系統的機型。華為在發佈會上稱,該系統相對於P6搭載的Emotion UI 1.6有了650多處提升。在實際體驗中,我們也發現的確如此,很多細節處處體現著P7的用心。比如,電量過低時,整個UI會變成灰色色調,提醒用戶儘快充電。此外,P7還具有類似WP8中針對有特殊需求人士提供的輔助功能,開啟之後圖標會變成大大的方塊,方便老人等視力不佳者或是不太會使用智慧手機的用戶使用。所以,以後想要盡孝心的朋友購買老人機時,選擇將不再僅僅局限于Lumia系列等WP機型。

\

  Emotion UI 2.3支援鎖屏時快速打開應用,並預置了管家應用,用戶可以輕鬆管理應用許可權、清理記憶體、監控流量等,無需再下載第三方安全類應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儘管P7採用了虛擬按鍵,但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開啟或關閉虛擬鍵,並可選擇開啟懸浮按鈕。P7的懸浮按鈕功能非常豐富,相信不會淪為一項“雞肋”功能。

  試用時,整個Emotion UI 2.3讓我們感到一種以用戶為本的濃濃的人文關懷。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國際大廠,而是一個願意為用戶改變、從用戶角度思考的謙卑廠商,也許這一點正是華為等國産廠商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

  在最為重要的處理器方面,華為沒有選擇跟風,採用旗艦機型首選的驍龍系列CPU,而是堅持採用了其自主研發的28奈米工藝海思Kirin 910T四核處理器,主頻為1.8GHz,據稱性能與驍龍600相近。P7內置2GB RAM和16GB機身存儲空間;採用雙天線設計,官方稱信號接收能力增強50%;支援TDD LTE、FDD LTE網路;電池容量為2500mAh,正常使用續航可達2天,重度使用亦可堅持一整天,並且開啟P7的超級省電模式後,僅剩10%的電量下仍可待機達一天之久。

  又一“拍照神器”:Ascend P7強化拍照功能

  P7配備的這塊由日本螢幕(Japan Display)供應的5英寸全高清螢幕採用了in-cell技術,顯示效果非常通透;像素密度和Nexus 5相同,達到了不俗的445ppi,因此顯示精度也非常不錯。另外,這塊螢幕的亮度和銳度也較前代有所提升,解決了P6顯示效果方面的不足。

\

  近年來國産廠商在攝像方面有很大的進步,P7正是這樣一款凝結著華為拍照技術的心血之作。P7搭載了一顆1300萬像素新力4代BSI背照式攝像頭,光圈達到f/2.0。除了具備HDR、實時濾鏡、十級美顏等熱門功能外,華為還為P7加入一項快速拍攝功能。在待機狀態下,用戶迅速連按兩次音量鍵即可在1.2秒內快速拍下一張照片,非常適合抓拍。P7還支援拍攝有聲照片,可以在拍照的同時錄下一段10秒鐘的音頻,非常有意思。此外,P7的主攝像頭感光度最高可達3600,加上f/2.0大光圈,因此在弱光條件下也有著不錯的表現。

  P6配備的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令我們記憶猶新,不過P7則搭載了高達8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採用5P鏡頭組,光圈為f/2.4,配置上十分震撼。除了必備的美膚功能,P7的前置攝像頭還支援全景自拍模式,用戶可以輕鬆拍下多人的歡聚時光或是記錄下範圍更廣的拍攝背景。

  P7展示華為雄心:打造國際品牌 劍指蘋果三星

  近年來,中國的手機廠商紛紛試足國際市場。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蘋果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5.5%,華為與聯想共佔9.5%。儘管如此,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是亟待提高。作為中國手機廠商的領頭羊,華為的目標也顯然並不滿足於成為全球前三大手機廠商那麼簡單。

\

  P7的發佈,可以説是華為逐步提高品牌影響力、打造國際品牌的重要一步,將會帶領華為進入其全球影響力擴張的新階段。很顯然,華為對P7寄予了厚望,這一點從P7多達33個的首發國家地區也可以看出。華為希望憑藉這樣一款頗為注重設計的手機進入利潤更高的高端市場,因此P7對於提高華為的品牌溢價有著重要意義。去年推出的P6銷量達到了400萬台,而華為對P7的銷量期望是達到1000萬台。相比之下,華為對今年旗下手機的總發貨量預期則更加謹慎,希望從去年的5200萬台增加到8000萬台。而這意味著高端P系列機型在華為全部機型的銷量中所佔份額將從7%驟升至13%。

  不過,實現這一目標對於華為而言有一定難度。目前,華為的成功主要依賴於本土市場,而事實上在美國等關鍵市場,其品牌認知度仍然非常有限。華為2014年第一季度的發貨量佔全球總發貨量的4.9%,遠低於同期蘋果的15.5%和三星的30.2%。為了打造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品牌,華為曾制定了一項“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打好基礎,讓合作夥伴相信華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第二步啟動於去年,這一步的核心是發展;第三步是成為行業領導者,具體而言是指全球市場份額超過15%。對於這項“三步走”戰略的具體實施安排,華為方面表示將於2017年完成第二階段。而進入第三階段的華為,將擁有更高的品牌認可度和忠誠度。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與三星、蘋果兩家巨頭抗衡,華為努力使自己的産品能夠有所突破。比如,不管是P6還是P7,機身厚度都是目前業內的頂尖水準,比iPhone 5s和Galaxy S5都要薄得多。這不僅是一大賣點,更體現了華為製造工藝的成熟和對産品生産的高度把握。

  另外,正如上文所説,華為在設計産品時並沒有國際大廠的架子,而是低下頭仔細聆聽消費者的需求,並儘量體現在産品中。如果説手機的技術革新已經進入瓶頸期,那麼企業在設計産品時的這種低姿態就變得非常必要和難能可貴。誠然,在技術上,華為與蘋果和三星的確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華為的優勢在於更善於學習、更懂得也不得不努力探索消費者的心理。甚至可以説,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目前與國際大廠的差距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成就了今天的華為。從這一點而言,華為趕超蘋果、三星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價格同樣是華為的一大優勢。在技術發展滯緩、手機同質化嚴重的今天,低價顯得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吸引力。應當説,作為年度旗艦,P7在國際市場不到4000元的售價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在國內不足3000元的售價更是令其他廠商非常尷尬。從P7、同期發佈的vivo Xshot等國産新品來看,國産手機的品牌溢價正在逐步提升,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華為等國産廠商的品牌地位正在不斷提高。説句玩笑話,也許有一天,美國人民也會爭相從中國海淘手機等科技産品,並抱怨國內的高額售價。

  與華為的崛起分不開的,還有整個大環境的變化。作為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市場,中國的崛起直接影響著整個智慧手機市場的面貌。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各地區手機出貨量都有所下降,但是中國市場卻逆流上揚。對於華為來説,這是一個絕佳的歷史機遇。P7能否為華為打響進入高端市場、全面打造國際一流品牌的第一槍,我們拭目以待。

  • 來源:環球網
  • 編輯:王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