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大難題,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機器人領域專家、學者紛紛看好服務型機器人在人口老齡化社會中的應用。
老齡人口膨脹 全球老齡化程度加深
民政部近日公佈的《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萬人,佔總人口的16.7%。另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全國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3億人以上。
可以預見,人口老齡化日益突出這一趨勢將成為世界各國的負擔。來自英國工程技術學會主席Jeremy Watson介紹説,在英國,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養老支出佔據了政府開支的很大部分。有一項調查顯示,英國人在人生最後兩年所消費的醫療和養老支出,佔到一生中總支出的80%。如果能開發出在家裏輔助老年人生活的機器人,我們將不需要過早地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醫院等服務機構,醫療和養老支出也將大幅降低。
基於當前現狀,發展服務機器人或成為市場的主要方向。
機器人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量産條件已具備
目前市場上,家庭機器人已有成型産品,比如掃地機器人。在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主席Jeff Burnstein看來,掃地機器人不會是家庭場景中運用的唯一一台機器人,“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類似的産品,讓我們平時的生活能夠更加美好,更加便利。”
隨著工業4.0的發展,機器人的製造成本會大幅降低,Jeremy Watson認為,“量産是短時間就可以實現的事,為消費級機器人進入各個家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Jeff Burnstein表示,如果能夠開發出一些用於養老服務的家庭機器人,就可以降低整個社會的醫療成本。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更傾向於在家中通過機器人的輔助,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便捷,而並非當他們出現行動力下降的情況時被送去養老院。
中國對機器人行業熱情度高 但需避免同質化
以目前的技術來看,照顧老年人的機器人多以監控型為主,它們能夠行走,並觀察服務對象的狀態,遠端同步給醫護人員及其子女,令監護者快速得到資訊。此類機器人主要通過語音交互、視覺觀察等人工智慧來完成任務,對動作性要求較低。
在未來,更多的將是通過肢體服務人類的機器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蕭靜是機器人路徑規劃和臂觸覺交互專家,她表示,如果只是需要機器人跳舞,有動作規劃就好,但如果端盤子,或者把你從床上扶起來,這些則需要力反饋來決定用力的大小,需要力的傳感資訊,對力量進行控制。如今,機器手臂抓雞蛋或杯子雖然可以做到,但這套程式只對同樣的物體適用,而不可以作用到所有物體上。“力反饋背後的程式控制究竟是對特定物體,還是對所有物體通用,是決定技術高低的指標。現在的技術可以解決抓雞蛋,但還不能解決任何物體都能抓得很好。”
談及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蕭靜介紹説,美國在機器人領域起步雖然早,但國家對機器人研究的資金支援相對較少,商業轉化進度較慢。
相比較美國,蕭靜認為中國方面勢頭很猛,在把研究成果轉化成商業化産品方面幹勁十足。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窩蜂撲上去,還是要扎紮實實一步一步走,避免雷同。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