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科技 > IT業界 > 企業家 > 正文

字號:  

王健林:電商燒錢是個錯誤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2-03 07:12: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林其玲 郭永芳  責任編輯:王磊

  王健林

  15歲就當兵,從軍17年,不到30歲成為團職幹部;轉業到地方政府,很快做到辦公室主任;1988年辭官經商,在大連率先從事舊城改造,走上創業之路。1993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2013年,成為中國首富。

  作為小平南巡前夕下海創業的企業家,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是無數創業者心目中的導師,他“到了黃河心不死,撞了南墻也回頭”的創業精神激勵了一批批創業者。11月9日,61歲的王健林在北京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對於創業,王健林認為創業者最重要的品質是求新,做別人想不到的、做不好的、沒有做的事情。談及當下的創業風潮,王健林對“燒錢模式”、“O2O補貼大戰”提出質疑,認為如果找不到盈利模式,完全靠燒錢,肯定活不成。

  説創業

  早期創業要“敢闖敢試”

  只有做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事,才能獲得超額利潤。

  新京報:從團職幹部到地方官員,1988年你仕途正好,為何辭官經商?

  王健林:從軍人到公務員,是因為當時百萬大裁軍,小平同志講,軍隊要忍耐。從歷史長河來看,忍耐10年不算啥,但對個人來講,時間就長了。於是我轉業去政府部門,一兩年後,看到很多同事下海。那時政策寬容,允許我們停薪留職5年,我就想,這麼好的政策都不去試嗎?給自己5年試驗期,不行再回來。那時的初心,實事求是講,就是獲得更多財富,讓家人生活得更好。賺錢為自己,就是初心。

  新京報:你料想到能這麼成功嗎?

  王健林:完全沒料到。初期做生意,哪敢設想這麼大?註冊資金都是借別人的。最初做生意時的理想,就是奮鬥到擁有一棟樓,起碼可以出租,吃喝不愁。

  新京報:創業順利嗎,遇到哪些困難?

  王健林:當時遇到的第一個創業難關,就是借錢。創業初期曾找十幾家銀行沒一家願意貸款。第二個難關是拿不到項目。當時大陸還是“計劃經濟”,拿項目得有“計劃指標”,我一遍遍找當時的市領導批地,市領導被我找煩了,出了一個題目:“你不是想開發嗎?把市政府的北側那塊地給你”。

  那塊地是老城區,改造成本算下來1200塊錢一平米,當時大連最好的房子只能賣到一千零幾十塊。我們就搞了幾條創新:第一,當時大陸的房子沒有明廳,我們做一個明廳;第二,每戶都配了衛生間,還把木頭窗換成了鋁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盜門。房子推出來均價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個月一掃光。這一單我們賺到近1000萬元,掘到第一桶金。並且找到了一個盈利的模式——舊城改造很有錢賺,別人不敢幹,我敢,於是在大連就搞開了。

  新京報:你認為創業初期最重要是什麼?

  王健林:第一,“敢闖敢試”。不管你做什麼,一定要有夢想,有目標,敢去做。第二,創新求變,凡是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情,獲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潤率;只有做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事,才能獲得超額利潤。第三,堅持到底。過去講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我不一樣,我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個橋我就過去了;撞了南墻也不回頭,我找個梯子我就爬過去了。

  説轉型

  萬達電商將來不賣貨

  萬達三分之二的利潤和收入將來源於服務業,徹底拋棄原來最賺錢的模式。

  新京報:後來萬達開始“去房地産化”,開始做院線,又開始做電商。你曾説要創辦一個區別於淘寶和京東的網際網路電商網站。現在進展如何?給自己打幾分?

  王健林:80分吧,經過了左突右突,現在找到大家公認的解決方向。將來我們公司主要是賣錢,不是賣貨,賣理財産品,和銀行機構合作等。我們明年三月底要完成技術研發,六月底完成商業模式試驗。

  新京報:有觀點認為,過去幾年萬達在電商方面走了一些彎路,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王健林:最大的失誤是在一開始把公司定義在電子商務上,起名字有問題,還是想賣東西。騰訊、阿裏最初都不是這個模式,都是不斷摸索出來的。我們花兩年或五年把這個模式找準了,讓投資者看到我們有投資價值願意進來,就相當不錯了。明年這個模式形成了,就會有人投進來。

  新京報:你什麼時候退休?萬達未來的版圖會是什麼樣子?

  王健林:我現在沒有放手,原因就是萬達在進行第四次轉型。這次轉型我判斷大概在2018年會基本完成。萬達下面的影視製作發行、體育公司、網路金融等等,全部都上市。萬達三分之二的利潤和收入將來源於服務業。這個轉型對萬達來説是最深刻也最有挑戰的一次,徹底拋棄原來最賺錢的模式。到2018年,萬達一定是世界一流品牌。

  新京報:從哪個維度看會是世界一流?

  王健林:兩個維度:資産價值和市場價值。

  説模式

  燒錢做流量的想法完全錯誤

  餐飲O2O燒錢一停止客戶就跑了。票房網站全得死,因為沒找到盈利模式,就是靠補貼。

  新京報:現在做電商的創業者,都覺得只要有流量,掙錢不是問題。你怎麼看?

  王健林:這是只有中國電商才有的錯誤思維。所謂的燒錢模式,一定要先把流量做起來。這個想法完全錯誤,違背了商業規律。商業的鐵律就是盈利才能支撐持久。中國最早成功的幾個電商都是燒錢模式,似乎顛覆了這個鐵律,大家就認為中國電商一定是要燒錢。錯,如果不找到盈利模式,完全靠燒錢,肯定活不成。

  新京報:可現在各種O2O,燒錢補貼,大行其道。

  王健林:現在所謂的餐飲O2O,我不看好,這是假流量,只要燒錢一停止客戶馬上就跑了。而且流量轉化率對電商就是一個難題,如何把粉絲轉化為商業,現在電子商務還沒有突破這個難題。

  新京報:但京東的電商業務已經是賺錢了。

  王健林:可以準確分析(一下),到多少流量會産生盈利,是一個平衡點,再去燒錢,燒到這個點實現盈利,這是可以的。我也不看好票房網站,全得死,就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找到盈利模式,就是靠補貼。而且這個模式依賴久了以後,消費者就會認為沒補貼就不用,長期來講對中國的電影市場也是一種傷害。如果補貼不能維持,中國電影市場持續增長的假像遲早會被戳穿。

  新京報:所以周鴻祎説,現在是投資人拿錢補貼北上廣人民的生活。

  王健林:不光是北上廣,全國都是這樣。這些網站都是20-25元錢批發(電影票)過去,然後通通9塊9賣出。

  説未來

  娛樂體育旅遊一定會産生巨頭

  體育要和網際網路結合,要用網際網路行銷,但本質核心還是體育,不是網際網路。影視、旅遊也是這樣。

  新京報:你在哈佛演講時説,中國的娛樂、體育、旅遊三個領域大有機會。這三個領域裏,有可能誕生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嗎?

  王健林:一定會産生巨頭,但很難説是不是網際網路巨頭。體育要和網際網路結合,要用網際網路行銷,但本質核心還是體育,不是網際網路。影視、旅遊也是這樣。如果説這一切都是網際網路,那就錯了。

  新京報:很多人説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代,對沒有背景的創業者而言,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嗎?

  王健林: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現在網際網路裏有BAT,民營企業裏有萬達、萬科這些巨頭,反過來創業者也就沒有以前那麼好發展了。

  其實最好的時代是92時代(指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出現的創業潮),除了國有企業,什麼巨頭都沒有。基本幹什麼都行,基本沒有競爭對手,所以一下子出來一堆企業。現在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最好的時代嗎,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我覺得要辯證地看。

  新京報:BAT和萬達都在做並購,創業公司如何避免和巨頭碰撞?

  王健林:在海外的創業者,有90%最後是把公司賣掉了,這也是一種成功。不要以為創業成功就是一直堅守,把它做到BAT,做到萬達,那是夢想。美國有個動漫英雄自己創立了一個動漫公司,做得非常好,迪斯尼把它買下來了,現在就是靠他的動漫形象盈利。

  記者:萬達在海外有很多收購,目前為止回報多少?

  王健林:海外上市一個AMC,體育公司我們自己判斷2017年初上市,影視也會在2016年獲得IPO或者私募。

  説素質

  創業者最重要品質是求新

  到美國學個新玩法,回國改動一點,搭個東西也可能很快會成功,但這不是創業的本質。

  新京報:你認為什麼樣的人創業最容易成功?

  王健林:最好能做到人無我有,做一個別人想不到的、還沒有做的、做得不太成功的,這就是創新。創業者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出新。如果別人都在做,那創業者就比較困難了。

  新京報:有人説在中國創業執行力最重要。

  王健林:錯了。網際網路可以這麼做,但很多行業不能這麼做。創業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求新。當然到美國學個新玩法,回國改動一點,搭個東西也可能很快會成功,但我覺得這不是創業的本質。中國未來想要強大,關鍵在於創造自己的東西,而不是模倣。

  新京報:那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什麼素質?

  王健林:不管商業模式怎麼變,科技怎麼進步,企業家的精神永遠不變,就兩個字:創新。蘋果為什麼那麼偉大,就是在不斷變化,最早的智慧手機就是蘋果研發的。大家沒想到手機開發了這麼多功能,把PC都快幹掉了。但蘋果能不能永遠持續下去,也未見得。

  新京報:有一次在與馬化騰、李彥宏、馬雲出席一個活動的時候,你把自己比喻成吳用,為什麼?

  王健林:那是媒體編的。中國的歷史人物沒什麼可比性。改革開放以前的幾千年都是重農抑商,我們財富觀、價值觀是有一定問題的。中國的商業歷史是有斷層的,不是連續的。我希望中國能逐漸出一批讓世界都能敬仰,記得住的企業家。中國的商業思想也能影響世界的時候,中國也就真的成功了。

  記者:你最希望別人怎麼評價你?

  王健林:慈善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