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科技 > IT業界 > 企業家 > 正文

字號:  

李開復病癒歸來:以前追求完美 如今不再強求

  • 發佈時間:2015-07-06 07:15:26  來源:一財網  作者:李開復  責任編輯:王磊

  網際網路名人李開復得到”意外的假期“,是在52歲生日前不久,被查出罹患第四期淋巴癌。此前,他意氣風發,是“二十四小時運轉”的青年導師,”總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價值的人生,每時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讓自己的有限生命發揮最大的效益。“

  確診之後,李開復經歷過“不知身在何處,渺小且無助”的時期,而治療的17個月,極大地改變了他面對生活的態度。在新近出版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一書中,李開復回顧了自己在病中的所思所想,他認為自己在死亡面前,修得七個學分:健康無價;一切事物都是有它的理由;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經得住誘惑;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我們的人生究竟是為什麼?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李開復 著

  中信出版社2015年6月

  李開復,站在整排的牌位後,體味到“想要留下什麼”,也有一個小陷阱,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種慾望

  從追求100分到只要80分

  養成運動習慣之後,除了讓我恢復健康,最意外的收穫是每天都保持心情開朗,很多事情也看得比較開了。我不再強求什麼,盡力而為,但一切隨緣,所以不會形成壓力。

  從前有網友這麼形容我:“這是一個太完美的人,似乎二十四小時都高度自控,絕不生氣、絕不失態,如同一台高度智慧的機器,這內在承受的壓力,何處釋放?所有的角度都滴水不漏,太不真實!”

  過去我確實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來維護公司和自己的形象,我在乎名聲,也擔心所有潛在的危機。這些心理素質,就具象化為我背後的肉脊椎,以及我的疾病。所以,我其實很早就生病了,只是自己沒有察覺而已。早在1948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就是:身體、精神和社會生活的完好狀態。也就是説,心情愉悅、身體充滿活力,工作、生活、人際關係滿意。如果人際關係不和諧、有負面情緒,加上身體的倦怠感或不舒服,就表示健康出現警報了。但我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將這些從身體、心理傳遞出的資訊都封殺了。

  或者應該説,是我的“症狀”並沒有明顯到讓我産生警覺;身體的倦怠感,睡一覺就好多了;多半時候,我的人際關係和諧、心情愉悅,感覺不到有什麼負面情緒;再怎麼忙,我也一直不覺得有什麼壓力。我後來才知道,問題就在這兒,我的自我感覺太良好!

  我從2009年開始上微網志,第一年因為創新工場忙,我沒有投入太多時間在上面,但是從2010年到2013年9月之間的這三年,我在微網志上非常活躍,甚至被稱作一台二十四小時運轉的伺服器。媒體這樣形容我:“早上、下午、晚上,辦公室、車上、家裏,他都把自己當成一台伺服器,安如泰山地收發郵件、刷微網志,建立起腦容量和這個世界的聯結。”我在微網志參加各種論戰,嘲諷,也被嘲諷,攻擊,也被攻擊,所以我的人際關係並不和諧,最要命的是,我的心裏被灌滿了負能量而不自知。

  過去我一直以為,壓力必然伴隨著痛苦而來,其實,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都會造成情緒壓力;在亢奮的時候、思考的時候,因為我們喜歡做那些事,也喜歡那些感覺,所以不覺得那是壓力。像我在演講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壓力,事實上我整個人的神經是緊繃的,因為要專注于如何表達、傾聽別人的提問,並思考如何回答。所以,要檢視自己有沒有壓力,只要想想:你很難入睡嗎?腦子裏是不是還圍繞著某個話題上轉個不停?是不是常在半夜醒來?或者常會莫名地産生擔心、後悔、抑鬱等感覺?我經常都是如此!

  做過壓力檢測之後,就要找到適合自己而且切實可行的紓壓方法。運動,爬山,練習大腦放空、什麼都不想,到大自然走走,在沒有光污染的地方看看星空、聞聞草木花香……這些活動都有不錯的效果。或者從事繪畫、攝影甚至烹調等創作活動;聽音樂、看電影等休閒活動。

  練習大腦放空、什麼都不想,到大自然走走……這些活動都有不錯的減壓效果

  五個面對焦慮的訣竅

  (1)健康飲食:蔬果、粗糧比垃圾食品更能舒緩心情。

  (2)少喝咖啡:過量咖啡會消耗血清素,使情緒更糟糕。

  (3)鍛鍊身體:運動可以釋放內啡肽,有助於減壓,保持頭腦清醒。

  (4)制訂計劃:面對任何事情,設法獲取全部資訊並制訂相應的處理計劃,胸有成竹,自然可以降低焦慮感。

  (5)心存感恩:常將世間種種可愛放在心上,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態。

  釋放壓力,身體一定會有所響應;好好實踐這些做法,身心輕鬆自在,我想應是長保健康的關鍵功課。

  病癒後第二次回京所攝。李開復相信”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

  涓滴儲蓄正能量

  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病痛最喜歡的就是擔心,最怕的就是平和。——星雲大師

  生病之後,常有病友寫信來問我抗癌的歷程與心得。其中有位年輕的朋友,由於同是淋巴癌患者,情況和我很相近,除了互相打氣,也和他分享了特別多的抗癌心得,鼓勵他不要放棄,一定要積極勇敢地去治療。順帶把星雲大師傳授給我的抗癌心法也轉送給他。

  發病初期,面對未知的命運,心理上還處於極端焦慮與惶恐的狀態,反倒是妻子先鈴一再堅定地告訴我:“你一定會沒事的!”果然,經過這些日子的化療與休養,身體慢慢痊癒了。我後來問她:“你難道不擔心我就這麼去了嗎?”她眨著大眼睛説:“怕呀!怎麼不怕!可是你看,你都已經這麼緊張難過了,我如果再不堅強,沒有穩住,我們這個家不就垮了!”也多虧了她一開始就那麼堅定而正向地支援我,我的康復情況超出很多人的預期。

  就像星雲大師説的,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培養正面思考的習慣、積累正能量,就要多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用正面的語氣説話、多接觸正面的人。當我們聽到可信的正面消息的時候,身體自有其不可解之奧妙,會自我修復。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1955 年由畢闕(Henry K. Beecher)提出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二戰”時畢闕被徵召當軍醫,有一次手術遇上麻醉劑用完了,不得已只好用生理鹽水代替。令他震驚的是,不知情的傷兵在注射後,居然真的止住了疼痛,停止哀號。這個特別的經驗讓他在戰爭結束後,開始投入這個研究,最後發表了著名的論文《強力的安慰劑》。

  他主張患者在服用安慰劑後,會因為心態與自我暗示讓身體分泌舒緩症狀的物質而發揮療效。如果患者對醫生高度信賴,好轉的效果會更明顯。

  受此影響最大的是後世的藥廠,現在開發新藥,一定會使用安慰劑做對照試驗。服用新藥組的人比服用安慰劑組的人,在症狀上必須有明顯改善,新藥才算有效,以免安慰劑效應誤導結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