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無線供電能否緩解“低電量焦慮”

  • 發佈時間:2016-06-27 15:41: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潔欣

  日前,在俄羅斯彼爾姆城,一個叫小P的機器人竟然自作主張“逃出”實驗室。最終,因為電池耗光而停留在街道中間,一度造成小範圍的交通堵塞。

  對於機器人來説,缺電會讓其無法正常運作。而對於不少患上手機依賴症的人而言,“電池電量低”則會讓心情變得焦躁煩悶。人們將這種現象統稱為“低電量焦慮症”。

  為緩解這一“現代病”,科學家嘗試引入無線充電技術。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技術?它能否推廣應用,真正緩解“低電量焦慮”呢?

  傳統電池技術續航偏弱

  “再窮也要有WiFi,再苦不能沒電量。”網路上流傳的這則“新版馬斯洛需求”,用戲謔的方法清晰地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低電量焦慮”已經影響到不少人的基本生活狀態。

  據報道,LG公司對超過2000名手機用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90%的人對手機電量的流失十分擔憂;60%的被訪者曾經歷過因手機沒電而無法與家人、朋友、同事等取得聯繫;41%的被訪者因手機沒電而感到恐慌。

  近年來,智慧手機的核心性能成倍增長,但受制于現有的鋰電池技術和機身空間,續航偏弱成為一個無法逾越的行業障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大手機廠商絞盡腦汁,目前普遍的做法是應用快充技術。而對於消費者來説,隨身攜帶移動電源是應急充電的主要方式。

  不過,科學家們相信,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將可以隨時隨地充電,且能夠擺脫插座、線纜的束縛。例如,我們在咖啡廳、辦公室和家裏,只需將手機安放在感應區域就可以直接充電;抑或走進公交車、地鐵站乃至電影院裏,就相當於走進了電磁場,隨身攜帶的電器可以隨意“補充能量”……

  美國Energous公司正在將這個設想變為現實。這家企業的研究人員使用射頻電波為4.5米內的設備,提供了點對點無線電力輸送。其中,發送器放置在房間內的高處或角落,當連有接收器的設備進入發送範圍時就會聚集射頻電波為設備充電。接收器通過WiFi和低功耗藍芽定位設備位置,與發送器連接。

  實驗證明,這樣一個發送器可以在4.5米距離內,同時為4個待充設備提供2瓦特功率的電力傳輸,而耗時僅為傳統接線充電的一半。

  磁共振催生“隔空充電”

  2014年,美國高通公司展示一款汽車無線充電系統。這個系統採用充電箱來驅動地面上的無線充電墊,在汽車開上來後開始電力傳輸。

  實驗表明,與充電樁等傳統方式相比,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可以解決火花、積塵、接觸損耗及機械磨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可以實現停車位自動充電和移動供電。由此,將降低對電池容量的要求,增強電動汽車續航能力。

  無線充電技術不僅在消費電子領域有巨大需求,同時在新能源汽車産業中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那麼,它到底是基於何種原理呢?

  早在100多年前,科學家就發現電力可以轉化為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當時有科學家製作了兩個銅線圈,讓其中一個連接電源,負責發出能量;另一個連接燈泡,負責接收能量,兩個線圈中間沒有任何電線連接。由於這兩個線圈擁有相同的電磁振動頻率,電能最終成功地在兩個線圈之間進行傳輸。

  所謂無線充電技術,就是利用磁共振、電磁感應等原理,實現電能在充電發射器與電子設備之間的傳輸。根據供電距離的不同,它可以分為短程、中程和遠端傳輸三大類:

  短程傳輸通常依靠電磁感應來實現。電磁感應電力傳輸主要以磁場為媒介,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産生電流,可以隔著很多非金屬材料進行傳輸,一般適用於小型攜帶型電子設備供電。短程傳輸距離上限是10釐米。

  中程傳輸可以通過電磁波射頻來實現,其傳輸距離能達10米,但傳輸功率較小,多為汽車配件、助聽器及人體植入儀器等提供支援。

  遠端傳輸主要利用微波或鐳射技術。微波傳輸是將電能轉化為微波,讓微波經自由空間傳送到目標位置,再轉化成直流電能,提供給負載。鐳射電能傳輸則是利用鐳射方向性強、可以攜帶大量能量的優勢,實現較遠距離的輸電。

  傳輸距離和輻射限制應用

  通常,科技公司提到的無線充電技術,指的是可以將手機放在充電墊上來充電,不需要充電線。例如,蘋果、華為等品牌的手錶,通過兩線圈相互接觸感應,可以進行電能轉換。不過,很多人質疑,這和數據線充電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真正的無線充電技術,類似于“隔空充電”,像WiFi信號一樣,通過空氣等媒介來傳輸電能;其能量傳輸效率可以保持在70%左右,且都採用智慧化控制,能自動識別負載是否完成充電,比不能識別是否充電完成的傳統充電器更加環保,電能利用率更高。因此,推廣前景值得期待。

  但是,傳輸距離和輻射問題,也限制著無線充電技術的推廣應用。無線電波的彌散、吸收與衰減,被認為是無線充電的難點。電磁波在自由空間傳輸能量的過程中,會向四方散發、不易集中、定向性差;能量在無線傳輸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干擾會造成能量傳輸損耗,特別是微波漫射在空間,能量衰竭更快。

  此外,使用無線充電的産品工作頻率設定的範圍是50赫茲至60赫茲,理論上電磁輻射與普通小家電相當。但檢測發現,無線充電的電磁輻射相較于無線通信要高很多。還有專家表示,産生輻射的不僅僅是無線充電器,電腦、手機、WiFi、電視、微波爐等同樣有輻射,因而存在一個疊加輻射的問題。因此,應當在提高無線充電傳輸能力的同時,降低電磁輻射水準,將其下降到一個安全許可的範圍內。這或許是無線充電技術發展應用的一大瓶頸。

  對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的檢測還顯示,磁感應傳輸電能會産生輕微輻射。在人體各器官中,心肺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需作為重點防護對象。不過,由於車身的遮罩作用以及電磁參數隨距離的急劇衰減,車外的電磁安全指標明顯優於車內。因此,就個體而言,最好不要置於無線充電的中心場域。記者 夏斌

  ◇連結◇

  腦洞大開的無線充電方案

  WiFi充電 美國華盛頓大學正在開發“WiFi 電力系統”。這個技術可以通過WiFi信號為8.5米內的設備充電。感測器接收射頻信號中的電能,並將其轉化為直流電。

  呼吸供電 巴西一名設計師設計了一款用呼吸為手機充電的新型裝置——AIRE面罩,裏面裝有一個小型的風力渦輪機,能夠把呼吸産生的風能轉化成電能。

  摩擦充電 這利用的是靜電原理。一片指甲大小的奈米材料通過摩擦就能産生8毫瓦的電量,足夠讓心臟起搏器運作起來了;摩擦25平方釐米的材料足以點亮600盞LED燈。

  聲音供電 整個裝置就像“三明治”,特定化合物把氧化鋅奈米管線夾在中間。當外界聲音傳至表面時,聲波震動會導致氧化鋅奈米管線壓縮和伸展,從而産生微量的電壓。目前,這種裝置能將100分貝左右的音量轉換成50毫伏的電壓。

  傢具充電 宜家公司推出一系列支援無線充電的家居用品。最引人關注的是支援無線充電的檯燈、書桌、床頭櫃和落地燈等。這些傢具自帶無線充電模組,用戶買回去連上電源就可使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