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星期天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華為逃離深圳:中國製造業或迎來空心化

  • 發佈時間:2016-05-24 13:26:32  來源:大河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日前,一篇《不要讓華為跑了》的文章刷遍朋友圈,結合前一段任正非的公開發言,作為深圳名片的華為公司外遷東莞似乎已經成為定居。而華為官方則立即辟謠,稱華為部分部門遷移是全球佈局的需要,華為總部沒有離開深圳的計劃。

  任正非的講話與華為官方的聲明看上去有些矛盾,華為到底是走還是不走?華為遷徙迷局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一、嘴上説不要,身體很誠實

  其實,華為進軍東莞不是2015年深圳房價暴漲後才開始的。

  早在2012年,華為就在東莞松山湖註冊了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到2015年,隨著華為終端73%的爆發性增長,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已成為東莞營收和納稅第一大戶。

  另外,華為旗下的房地産公司綠苑公司,去年在東莞連買兩塊商住用地,建築面積分別達20萬平方米和11萬平方米。一塊地經歷49輪競拍拿下,也只花了不錯7個多億,樓面價平均2000多元,與深圳的地價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華為東莞松山湖基地佔地面積1900畝,而華為在深圳佔有的土地總面積為2460畝,二者基本已是旗鼓相當。

  對於華為來説,全球化佈局是真的,但是深圳在華為佈局中的地位越來越低也是真的。資本都是逐利的,華為雖然沒上市但也不例外。

  如果華為在東莞或者其他什麼地方加重投入會有更多的增長,帶來更大的效益,讓員工與管理層更滿意,華為自然會走。

  華為的起步與發展階段得到過深圳市政府的多方協助,雙方也有多年的合作,華為的很多人也都已經在深圳安家落戶,華為不可能完全離開深圳,但是華為未來的發展深圳已經無力承載。

  二、華為個例背後的趨勢

  其實,這個東西不僅僅是深圳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華為的問題。

  深圳房價一年內暴漲是特例,但是中國房價這些年一直在漲不是特例。華為佈局調整是個例,但是整個製造業的從一線城市外遷不是個例。

  這些年房價的漲幅一直都不小。官方總是公佈城市的平均房價,而平均房價因為每年都在開發週邊的房子,多少有些騙人。

  比較準確的是各個區域具體的房子漲了多少,譬如深圳南山區某個小區,北京西城區某個樓盤。用這個方式計算,房價漲幅是遠遠超過這些年GDP增長和平均收入增長的。

  通貨膨脹當然不可避免,食品服務的價格也上漲。但是這些年食品漲幅很溫和的,10年前優質大米是1.5元一斤,現在是3元一斤,價格是以前的兩倍。其他食品大致也是這個漲幅。

  而10年前白領的收入是3000元,現在是9000元,工資是以前的三倍,從食品購買力看生活水準是提高了。

  而各類日常用的工業品,諸如服裝,手機,電視,電腦這些東西,價格反而比以前低,品質反而比以前高。現在5000元的60寸小米電視所達到的顯示效果,10年前你花10萬也買不到,這是勞動生産率提升與技術進步帶來的福利。再考慮到收入的增長,從工業品購買力看生活水準更是提高了。

  而房價這10年來即使是二線城市上漲的幅度也不止三倍。而北京、深圳這樣的城市,房價漲10多倍的區域並不罕見。

  就是説從房價看,勞動者的生活水準不但沒有提升,反而大幅下降了。

  而人要在城市生活,就得有吃有住,房價高帶來的問題就是房租高,然后土地成本高,店舖租金也要高。各種生活成本都高,企業也就無法用比較低的工資找到員工。

  當各種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企業産品的競爭力就沒有了。除非你有專利壟斷,技術壟斷,有極高的勞動生産率可以帶來超額利潤,否則你解決不了高房價帶來的高成本。

  而高房價的得益者是已經擁有房産的人,土地所有者和房地産開發商。實際上,這些年是拿製造業的利潤去補貼這些人。

  當這種補貼成本太高,企業失去競爭力的時候,企業就必然會遷徙到成本沒有那麼高的地方去。

  三、華為為何要調整

  從任正非的訪談看,華為一直不想讓員工坐享其成太安逸。華為的工資分配放到資本分配之前,要讓員工不斷奮鬥,勞動收益要大於資本收益。

  華為的股票一直是內部股,IPO一夜成千萬,億萬富翁比較難。華為員工的高收入來自於多年奮鬥的工薪與內部股分紅。支援華為員工奮鬥的理由是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相對比較富裕的生活,在城市立足。

  而當城市房價過高之後,華為的年輕人即使忍受常人不能忍受度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長,忍受在條件艱苦國家的生活條件,奮鬥上十年,也買不起一華僑城的普通三居室,不能過正常城市生活。那奮鬥的意義在哪呢?

  而對華為的老員工來説,前幾年買的房子已經升值數倍。一個員工動輒就是幾千萬身家,奮鬥來的工資與分紅僅僅是零花錢而已,他們的戰鬥力從何而來?

  華為把主要業務放到東莞,自家的房地産公司樓面地價2000元就可以拿地。住的問題解決了,年輕人在華為拼搏後獲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相當不錯的生活,這才有奮鬥的動力。

  四、該來終究會來

  華為的事情只是一個縮影。這些年來,中國的高房價始終在把製造業、實業的血抽給房地産,所謂工資提升只是過了一道手,最終的得意者是土地供給者和房産擁有者。

  一個年輕人奮鬥十年不如一套房産的擁有者什麼不做,坐看房産升值,坐收房屋租金。年輕人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他出生的時間晚了10年。

  香港經濟的低迷,很大程度就是房地産對其他行業抽血造成的。房價高,幹什麼行業都沒有競爭力。需要房子的年輕人沒有希望,房租佔據了大半收入,有房産者坐享其成。

  華為從深圳到東莞,對深圳是損失,從中國的角度看反而沒有什麼問題。一線城市的製造業去二三線反而可以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未來一段時間,二三線城市將主動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優惠與配合,把一線城市的大企業拉過來。能夠提供低價住房,提供交通、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的城市,靠近産業鏈聚集區的城市會有優勢。

  而真正的問題是中國製造業是否會遷出的問題。中國的製造業是從海外轉移過來的。當年日本的泡沫經濟時期,産業大量轉移,出現了空心化的問題,隨後就是泡沫破裂後20年的經濟低迷。

  台灣在90年代大量産業轉移大陸,台灣本土空心化,然後也是長期的發展停滯。

  現在中國的一些紡織業早已轉移到東南亞,一些電子産業也在向印度轉移。如果大量製造業轉移出去,那就業就沒有了,産業鏈也沒有了。中國的人口無法僅僅靠高端服務業與金融來滿足就業,這才是未來要警惕的問題。

  華為遷移迷局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房地産對製造業的吸血才是問題的關鍵,這個問題不解決,未來的空心化與製造業外遷就難以避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