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農業界的 “工匠精神”?
- 發佈時間:2016-04-01 00:54:13 來源:中國網科技 責任編輯:書海
一段時間以來,“工匠精神”成為社會熱議的名詞,各界都在重拾曾經存在卻又遺失了的“工匠精神”。
因食品安全、土壤污染、滯銷等問題被詬病的中國農業,尤其需要“工匠精神”來重塑。
匠心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推崇的品質,別具匠心、匠心獨運等詞語就是這一美好品質的衍生。近些年來,社會大環境的浮躁導致“工匠精神”越來越匱乏,人們在追名逐利中迷失了方向。
在農業尤其是種植業中,“工匠精神”代表了敬畏土地、追求品質、鑽研技術的精神。
然而,或因生活所迫、或因追求高效益,很多種植者任由化肥農藥侵蝕土壤、毀壞品質,加上缺乏學習新技術的動力,盲目跟風種植成為習慣,産品沒有市場競爭力,頻頻陷入滯銷困境。
對於廣大種植者來説,要想做好農業,就要先重塑匠心!怎麼重塑?靠的是一股子認真勁!
褚時健,88歲高齡,紮根土地堅守橙園十幾年,把一種普通的橙子打磨成“勵志橙”,在橙子的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方面成了專家,被社會譽為最具代表性的“匠心農人”。
有人説,我沿用古法種植是有匠心嗎?我搞有機農業是匠心嗎?説是也不是,“匠心”不是保守的堅持傳統,與主營哪一農業類型無關,而是蘊含創新的精益求精。
農業生産經營中,産前、産中、産後任何環節都有無數可以創新和優化的可能,只有我們的種植者把農業技術當成武裝自己的力量,我們才能打贏與進口競爭、與市場競爭之戰。
現如今,得益於“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農技也與網際網路有了深度結合,農戶不再向以往那樣,想諮詢專家卻沒有渠道、沒門路,完全可以通過雲種養等農技問診平臺,實現即時諮詢,免費問診。
技術是手段,心態是關鍵,如果你有了“匠心精神”,你也可以像褚時健種橙子一樣伺候自己的土地。只有這樣做的人多了,我們的産品就不會倒掉、爛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