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潘建偉:沒有量子應用,人工智慧取代不了人類

  • 發佈時間:2016-02-02 07:26:05  來源:一財網  作者:江旋  責任編輯:王磊

  當我們暢想人工智慧和人類的關係時,嚴謹而細緻的物理學家們是怎麼看的呢?

  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借助量子理論亮明瞭自己的觀點。

  在他看來,眼下火熱的人工智慧研究絕不僅是電腦學科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心理學、物理學、腦科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可以説是一塊最廣泛的跨界研究領域。而每個領域的研究者,都在試圖從自己的理論原點出發,解釋人工智慧的當下和未來。

  1972年,哲學家波普爾在其出版的《客觀知識》一書中,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波普爾把物理世界稱作“世界1”,它包括物理的對象和狀態;把精神世界稱作“世界2”,包括心理素質、意識狀態、主觀經驗等;把客觀知識世界稱為“世界3”,則是指人類精神活動的産物。

  人類開發了物理世界。而物理學家告訴我們,沒有量子的參與,人工智慧是無法取代人類的。

  發出這一聲音的正是剛剛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的物理學家潘建偉。潘建偉的研究領域是微觀的量子世界,這個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能量單位,卻被認為是科學界最玄妙的話題,至今依然充滿爭議。

  潘的團隊此番獲獎的項目名為“量子糾纏”:處於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麼遙遠,對其中一個粒子的測量會瞬間改變另外一個粒子的狀態,如果試圖竊聽或偷走任何一個粒子的資訊,只會一無所獲。這些理論被應用在了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上。當然,後者只是量子理論在應用上的一個方面。

  潘建偉認為,對量子世界規律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實現計算能力的飛躍和無條件的資訊安全。

  那麼,對於機器人、人工智慧來説,量子又是怎麼起作用的呢?

  “我可以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機器人前面放著兩盆花,兩盆花跟機器人的距離是一樣的,我讓機器人拿一束花獻給我的女友,這兩盆花長得一樣,跟你的距離也是一樣,即機器人看到的所有東西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事先預置程式,機器人就會當機:這兩盆花都一樣,我該取哪一個呢?”潘建偉説道,連這麼簡單的事情有時候機器人都是無法完成的。

  他認為,對於機器人,要有一個事先的預置,即一個事先的命令,機器人預置的所有資訊都是可以複製的,但當你不知道人類的大腦裏面在想什麼時,人類大腦裏的資訊是複製不出來的。

  回到量子理論本身,潘建偉認為,人類大腦裏面的思維機制和量子糾纏,量子疊加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量子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你是不可測的,“不可測”就保證了人類和機器人的本質區別,人類有自由的意志和自由的思想。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沒有到量子用上去之前,即不到量子人工智慧的時代,我是一點兒不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潘建偉説道。

  這一觀點得到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教授的認同。他甚至認為,人工智慧絕對不會把人的工作奪掉,而是會産生新的工作。比如電腦問世之後的軟體工程師、架構工程師等職業,所以智慧技術肯定對人類是有好處的。

  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的未來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是一個想像力十足又很刺激的話題。

  潘建偉暢想,數百年之後,人類可能會面臨幾種境遇:第一種可能是人類毀滅了,因為我們能力太強大了,以至於把自己毀滅。第二種可能是,生命科學、人工智慧大發展,疾病都能得到治愈,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人類專門享受生活就行了。第三種可能是,當下我們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如能源問題解決不了,世界變得越來越壞。

  “在我來看,現在是‘不可測時代’,因為我們人的能力太強了。但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一天能夠解決當下的這些問題,讓世界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前進。”潘建偉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