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中國能否借機器人創造“中國製造”新世紀

  • 發佈時間:2015-08-31 09:20: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趙承 馮雷  責任編輯:湯婧

  8月31日,國際機器人大會在瀋陽召開。此時,在文藝圈,機器人風暴正酣——劉慈欣的科幻小説《三體》榮獲了“雨果獎”,電影《終結者:創世紀》中的機器人T800讓“老了但不過時”的施瓦辛格再顯王者風範……

  2015中國(瀋陽)國際機器人大會則將展示出一幅現實版機器人創世紀藍圖。環顧世界,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跨國機器人巨頭也正加緊佈局中國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準的重要標誌。

  機器人産業在中國的發展將極大影響中國製造的方向。中國能否憑藉機器人創造一個中國製造的新世紀?

  中國機器人是否“人”滿為患?

  寶馬瀋陽工廠焊接車間,火花四濺的自動化流水線上,近700台進口機器人曲臂擺身,穿梭忙碌。華晨金盃汽車公司生産線上,十幾臺來自瀋陽新松機器人的國産移動機器人,搬運重物,移動自如。

  不經意間,曾被視為“概念”的機器人突然闖入中國市場,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國際機器人協會統計,2014年,世界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7%,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5.6萬台,猛增54%,市場銷量連續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不少企業為訂單發愁之時,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愁事”卻是如何完成雪片一樣飛來的訂單。今年上半年,新松機器人銷售同比增長30%。公司總裁曲道奎,身兼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理事長、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他預言,在10年內,中國機器人産業將處於黃金髮展期,也將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

  面對大好機遇,不少地方政府不斷開工機器人項目,大大小小的産業園建設也如火如荼。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建在建的工業機器人産業園有近40家;近兩年間,幾乎每天都會誕生一家機器人企業;相關製造企業總數從去年初的200余家,猛增至現在的800余家,僅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機器人概念的就已經超過50家。

  這樣的速度與規模下,中國的機器人是否已經“人”滿為患?2014年,國産工業機器人産量1.2萬台,只佔國內市場銷量的20%。與龐大的需求相比,國産機器人佔的市場份額還不夠大。同時,國産高端機器人更少,基本被跨國巨頭壟斷。人們開始擔心:弱、小、散企業的叢生,會不會讓新興的機器人産業在高歌猛進中快速跌入低端産能過剩的“魔咒”?

  “如果一鍋粥地亂幹快上,我們可能會與機器人産業的發展大機失之交臂。”曲道奎説:“巨大的市場能不能孕育出頂尖企業和頂尖産業,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曲道奎説,“國內機器人産業確實熱起來了,但最怕像國産汽車行業一樣,開始‘一窩蜂’,最後‘一鍋清’。”

  “在中國機器人市場中,技術含量更高的多關節機器人幾乎被外資企業壟斷。”國家863機器人技術主題組專家、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傑説,國産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對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換句話説,我們從事的是高端的産業,卻處在低端的位置。

  機器人是典型的“三高”産業——需要高技術、高人才、高投入,而國內不少企業卻處在“三低”甚至“三無”階段。在不掌握晶片、軟體、控制系統等高端技術情況下,只能做點外殼和組裝。“做的只是機器,而不是機器人”。於是,投放市場後,相互比拼的不是技術,而是價格。

  大市場看似誘人,“但若僅憑同質化低端擴張,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國産機器人産業未來可能遭遇困境。結果,只能是‘別人吃肉’,我們‘喝湯’”。曲道奎憂慮地説。

  機器人能幫中國製造搶回訂單?

  2014年,浙江廣博集團一個文件夾生産分廠,一位“新同事”入職:廣博自行研製的一台全自動文件夾製造機,每分鐘能生産文件夾120個,理論日産能超過30個熟練工人。

  廣博集團是國內印刷包裝行業的龍頭企業,62%的産品出口,遠銷至歐美、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機器換人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緩解招工壓力,一舉兩得。”廣博集團董事長王利平對“新員工”的工作表示滿意。

  山東青島海信集團近幾年每年都投入2至3億元打造“智慧工廠”,到今年底機器人使用規模將達到上千台。在生産場地沒有增加、工人數量下降的情況下,電視機産量由2011年的800萬台增長到去年的1110萬台,增長了39%。

  週期性缺工、人力成本攀升、國際訂單減少……不少中國製造企業都面臨國內人口紅利漸失和全球性産能過剩的雙重壓力。

  “機器代工”策略,無疑可以降低生産運營各環節成本,但能否再創“中國製造”一個新的“光輝歲月”?

  隨著國家對智慧機器人行業的不斷扶持,並借助主場優勢,中國國産機器人産業近年來迅速成長。國産機器人已廣泛服務於國民經濟25個行業大類、52個行業中類,範圍涉及日用消費品、化工製品、材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設備等製造業領域。

  “除了應對人力成本上升和用工荒,機器人還可以提高製造業的品質和精度。”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説,這可幫助中國製造擺脫周邊國家低成本和發達國家高技術的擠壓,突破腹背受敵之勢,在訂單拼搶上贏得新優勢,打開新的上升通道。

  從更宏觀方面看,中國已進入由工業化中後期向工業化後期快速過渡的階段,內外壓力都讓中國不能再做傳統意義上具有高能耗、勞動密集等特徵的“世界工廠”,出路之一就是讓以機器人産業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充分釋放紅利。

  據國外統計資料報告,機器人數字化工廠可以減少産品上市時間30%、減少設計修改65%、減少生産工藝規劃時間40%、降低生産費用13%。

  “過去拼體力,現在比智力”,曲道奎説,機器人已經成為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的最重要支撐。

  都用機器人了,人去哪兒?

  瀋陽新松機器人公司去年9月投産全國首條機器人智慧生産線,在佔地1.5萬平方米的偌大車間內,機器人穿梭奔忙,兩三個工人成了“監工”。“按照生産量,過去這裡起碼要三四百工人。而現在,機器人的大量使用,讓這裡基本成了無人工廠。”新松機器人公司品牌公關部負責人哈恩晶説。

  “無人工廠”對於中國眾多高科技企業已經不是新鮮事,在製造業發達的南方省份更呈“星火燎原”之勢。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的數據顯示,珠三角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達30%,有些行業甚至達到60%。東莞、佛山相繼出臺“機器換人”鼓勵措施,廣東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對5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改。

  機器人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如此大規模應用,被搶掉“飯碗”的工人們該去哪兒?

  業內人士介紹,在汽車和其他運輸設備、電腦以及電子電氣産品等已實現絕大部分自動化的製造業領域,約有85%的工作可由機器人代勞,特別是“3C”和“3D”的崗位,將率先用機器人替代。“3C”指電腦、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産品等資訊家電業工作崗位,“3D”即枯燥、骯髒和危險的工作。

  機器替代人工並不意味著原有崗位的工人必然失業。機器將人從原有的繁重、危險、枯燥的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可以參與到更有創造性的高層次工作中去。以裝備製造業為例,人工從生産線上替換下來後,可以更多地去從事産品研發、設計,售後服務、品牌運營等工作,實現中國製造向價值鏈高端攀升。人們也有更多閒暇和精力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最大限度激發自身潛能。

  “當然,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使用機器人的智造,與使用大量勞動力的製造將在較長時期內並存。”人力資源專家曹晶荔説。

  迫切的問題是:在勞動力分流過程中,能不能加快培養出操縱機器人的新員工?擺脫重復勞動後,能不能加速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人才?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林木西建議,除了勞動者加強自身學習外,國家也應探索企業辦學、離崗員工再培訓等方式,將一些技術工人儘快轉型到機器人的操作、編程等新崗位上。能實現這個目標,“將為‘中國製造’帶來二次飛躍”。他説。

  能否摘取“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機器人作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絕非唾手可得。全球範圍內,美國提出“重新回歸製造業”,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歐盟提出“新工業革命”,大力推進機器人、數字技術等新興産業;日本、南韓也將機器人列為未來戰略新興技術,各自製定詳細發展計劃。

  中國機器人産業能否砥礪前行,積跬步致千里,最終摘到這顆熠熠閃光的“明珠”?

  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核心技術、特別是産業上游基礎研發明顯不足……中國産業發展中的一些老問題同樣存在於這個新産業中。

  “核心元器件、材料及製造工藝、還有系統設計、測試與驗證。這三方面的不足,最終導致國産機器人在産品性能及可靠性方面與國外有差距。”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王洪光説。

  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要迅速提升國産機器人自主創新水準,需要政府、科研部門和企業形成合力,需要人才和資金的積聚,更需要在體制機制上改革創新。

  趙傑介紹,與國外以企業為主體不同,在中國,機器人發明專利申請和研發主體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僅限制了成果的轉化應用,最終也制約了技術創新。“我國機器人技術方面成果轉化率也就3%左右。機器人産業創新應該在國家層面進行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他説。

  資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政策也需要重新審視。“要調動企業積極性,國家可多做減法少做加法,用減稅代替項目補貼制。”曲道奎説。他建議國家可以多建大的研發創新平臺和測試檢驗平臺,修好産業發展的大公路,讓各個企業在統一的賽道上自由創新地奔跑。

  全球智慧製造競爭,已成為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機器人産業更是身處“前沿”。一系列助推機器人發展的政策正陸續出臺。工信部正組織制訂我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産業“十三五”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宣佈,中國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在今年年初已經啟動;國家還將從擴大市場消費、擴大國際合作、通過産業基金等金融領域支援等多方面支援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關於中國機器人産業,這“四問”只是一個開始。可能沒那麼科幻,但在中國智造的大劇中戲碼分量很重。這其中,有希望,也有挑戰。可以期待的是,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會為中國創造一個夢幻般的前景,中國製造將因此而迎來一個新的世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