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李克強力挺創新:讓科技人員合理合法富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7-29 07:31:15  來源:大河網  作者:程姝雯 吳銘  責任編輯:王磊

  科技人員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是創造社會財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應當是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在基礎研究收入保障機制外,還要創新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激發他們持久的創新動力。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説

  7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中科院,面對400多名院士以及年輕科學家,他再次對“科技創新”表示力挺。

  這場“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是以祝賀中科院學部成立6 0週年而召開。一位參會院士告訴南都,座談會釋放出一個重大信號是:科技工作人員創業創新不僅有望得到政策支援,而且將在體制機制上獲得保障。

  搶佔世界科技革命制高點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27日,李克強總理在座談會上説,當前,我國進入升級發展的關鍵階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搶佔制高點,破解資源環境等約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是要做強科技這個第一生産力,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實現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

  他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科技人員的骨幹中堅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李克強還談到,要把科技與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上融合起來,既要“頂天”,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人力資源優勢變人力資本優勢

  多位與會者向南都記者談到,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都是核心發展動力,這也是總理一再關注科技創新的原因。

  “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前一階段我們經濟能高速發展,靠的是人力資源優勢、吃苦耐勞的特質。”一位與會院士向南都分析認為,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長、勞動密集型産業向其他國家的轉移,中國正逐步失去這一優勢,“下一步再發展,只能依靠科技,把勞動力與智慧相結合,像總理所説,把人力資源優勢變成人力資本優勢。”

  中國政府網消息顯示,會上,李克強還提出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堅決破除對創業創新的不合理束縛,創新科研投入、科技管理、收益分配、科研協同和政府服務等機制,使廣大科研人員能夠自主決策、潛心研究。

  上述院士也告訴南都,接下來對於科技工作人員創業創新,不僅將給予政策支援和傾斜,還將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給予相應保障。

  現狀:科技人員收入三類問題怎麼破?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27日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説,在基礎研究收入保障機制外,還要有創新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激發他們持久的創新動力。

  科技人員收入現狀究竟怎樣?昨天,多位中科院院士、科技系統內部人士向南都記者梳理了科技人員收入方面現存至少有三大待解問題。

  【問題一】:基礎學科科學創新無法“變現”

  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是發言的兩位代表之一,她從事的是固體化學領域的研究。會上她向總理建議:要加強對基礎學科科學研究的支援。

  會後,一位院士告訴南都:數理化等基礎學科的科學研究,不像與國家工業建設直接掛鉤的工科,也不像直接與市場企業緊密相連的高新技術産業,不能直接轉換成為專利、也不能直接為企業所用,因此,基礎學科領域內的科技人員大多還靠“死工資”。

  “比如在科研院所,就嚴格按照行政級別等規定來領取工資,即便做出點科研成果,也沒有辦法‘變現’。”該院士坦言,基礎學科的科技人員待遇偏低,也相對缺乏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問題二】:收入與産業貢獻不成正比

  中科院院士周興銘向南都指出,即便在技術和工程領域,科研人員的收入,與他對國家的貢獻、産業貢獻並不成正比。

  他坦言,目前在科技界,一些人熱衷於發表論文、拿科研項目,就是因為通過拿課題,做研究,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從中獲取到“利潤”,以此提高收入水準。

  也有科技系統人士向南都坦言:此前在科研經費的使用中,將科研經費用作活動經費、差旅費等福利待遇的現象極為普遍,甚至有科研人員套取科研經費而被查處。

  “按照現行規定,對科技人員來説,做好一個科研項目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科研積極性。”該人士説。

  【問題三】:院士等頭銜易被異化為“特殊待遇”

  還有院士向南都坦言,在科研領域,“院士”、“重點專家”等頭銜,也容易被異化為“特殊待遇”。

  按照中科院院士章程規定,“院士”本是榮譽稱號,同時承擔積極向國家提建議、提供諮詢的職責。從報酬上來説,國家或單位層面則會給予院士每月千元左右的補貼。

  但在現實中,“院士”頭銜帶來的光環,也會帶來秘書、專車、特殊津貼等物質上的特殊待遇。

  盤點國務院歷次常務會議為科技引路

  2013年4月17日,本屆國務院首次在常務會上提出“科技創新”的説法。此後,通過一系列會議,在經濟體制改革、資金管理、智慧財産權保護、“網際網路+”等議題上為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指明道路。

  ●2013年4月17日

  議題: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

  相關內容: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擴大先進産能市場空間。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出現“科技創新”)

  2013年5月6日

  議題: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

  相關內容: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協同創新政策,整合資源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擴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政策試點範圍,發揮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2014年1月22日

  議題:決定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

  相關內容:會議決定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使財政科研資金突出助優扶強,流向能創新、善攻堅的優秀團隊和符合經濟社會重大需求的項目,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主要舉措有三:一是要把政府引導與企業主體作用相結合;二是要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流程;三是要著力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完善和落實促進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讓創造性智力活動得到應有的回報,讓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來。

  2014年7月2日

  議題:決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

  相關內容:必須在強化基礎研究的同時,注重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通道,積極探索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賦予創造成果的單位,進一步為創新創造鬆綁加力。

  2014年8月20日

  議題:部署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為創新驅動提供支撐。

  相關內容:要以研發仲介、技術轉移、創業孵化、智慧財産權等領域為重點,抓住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導向,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壯大。

  2014年11月5日

  議題:部署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助力創新創業升級“中國製造”。

  相關內容:智慧財産權是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進一步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産權戰略綱要》,打造更好保護和運用智慧財産權的法治、市場和文化環境,有助於建設創新型國家,讓千千萬萬創新者以創造成果造福人民,實現自身價值,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014年11月19日

  議題: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

  相關內容:為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草案完善了科技成果資訊發佈、處置收益分配等制度,突出了企業在科研方向選擇、項目實施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強化了智慧財産權保護。

  2014年12月3日

  議題:部署在更大範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相關內容:必須加快創新驅動,以更大力度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在更大範圍推廣實施試點政策,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創新創業熱情的“乘法”,這有利於激發人們尤其是科研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2015年3月25日

  議題: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

  相關內容:順應“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以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

  2015年6月24日

  議題:部署推進“網際網路+”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相關內容:推動網際網路與各行業深度融合,通過《“網際網路+”行動指導意見》,實施支撐保障“網際網路+”的新硬體工程;加快核心晶片、高端伺服器等研發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搭建“網際網路+”開放共用平臺,加強公共服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