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3D列印已站上風口 為何八成企業還靠賣設備賺錢?

  • 發佈時間:2015-06-09 14: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上週末,第三屆世界3D列印技術産業大會在成都落下帷幕。此次大會上,各方人士圍繞“迎接3D列印3.0時代”主題,就3D列印如何與數控技術、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網際網路技術深度融合等展開深入討論。

  國家政策也利好3D列印。隨著《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穩步推進,“中國智造”將強勢崛起,3D列印必將成為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的關鍵環節,為傳統産業提供有益補充。

  那麼目前3D列印行業的生存狀況如何?未來將以何種方式發展?

  不久前,東方航空(600115,諮詢)公司簽收一架新採購的波音B777-300ER型客機,卻發現客艙座位指示牌出錯,這讓航空公司陷入兩難:不改,乘客登機會陷入秩序混亂;如果要改,東航被告知,更改週期將長達180天。難道為了小小指示牌飛機就要停飛半年?東航增材製造項目組最終決定啟用3D列印技術,結果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完成了座位指示牌的製作。

  等待時間從180天減至一晚,採購成本從1000美元降到30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差別,濃縮了3D列印技術發展這30年來給世人帶來的驚詫。小到飛機零部件,大到汽車、房屋,簡單如塑膠玩具,複雜至人體器官,3D列印充滿無限可能,被很多人形容為“只有你想不到,沒有3D列印做不到”。

  2014年,全球3D産業産值突破300億元,國內佔約十分之一。業內估計,憑藉25%的年增長率,2020年全球産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

  然而,在行業發展的漫漫長途中,一時絢麗不足為奇。更何況3D列印行業剛剛起步,即便放眼全球,擺在人們面前的還是“小而散”“缺乏成熟商業模式”“應用市場遲遲沒有打開”“人才稀缺”等發展瓶頸。

  就國內而言,3D列印經歷了數年的“興奮期”“科普期”“迷茫期”,已經站在了臨界點關口。今年以來,國家連續發佈兩項涉及3D列印産業的利好政策。隨著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3D列印+”的概念呼之欲出——智慧製造被看作是必然趨勢,3D列印欲借此東風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300024,諮詢)融合發展,成為智慧化服務平臺一份子,從這裡撕開應用市場的口子。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3D列印即將進入智慧化發展軌道,預計將在5至10年內實現功能化向智慧化轉變。

  春天已經到來?

  黑龍江的潘姮正在尋找投資者,三十多歲的她準備“抓住青春的尾巴”創業一把。因為丈夫有醫生背景,他們希望買臺3D印表機為整容者提供術前規劃服務。

  潘姮想進入的,是方興未艾的“增材製造”産業。

  據康橋大學工業光子學中心主任Bil O'Neil提供的數據,世界各地工業級3D列印有著25%的年增長率,産業在各國GDP佔比排行中,美國第一,中國第二,德國和日本並駕齊驅。

  3D列印這項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新型製造技術,已從最初科學普及的初級階段,向功能性産品加工生産的應用領域縱深推進,在航空航太、軍工生産、汽車製造、醫療器械、教育科研和個人消費等領域得到初步應用。

  傳統製造業走過了鍛造類的等材製造、切削加工的減材製造,站在增材製造的當口,因其“迴圈利用、環境友好”的特點被視為“可持續發展”的利器。

  在國內,3D列印産業近年來受到熱烈追捧,資本市場的動作越發頻繁。據choice數據,目前A股市場上有3D概念的個股共25隻,多家3D概念股市盈率超過1000倍。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加大力度佈局3D列印。去年7月,光韻達(300227,諮詢)與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合作完成的3D列印賽車已亮相試車;做建築裝飾工程的亞廈股份(002375,諮詢)也欲打造“建築3D列印夢工廠”;電光科技(002730,諮詢)5月與中靈網路簽署框架協議,開拓3D列印O2O聯動新模式;金運鐳射(300220,諮詢)打造“3D列印雲工廠計劃”集納創意。“如果我有30萬元,我能在3D行業做什麼?”近日,記者在一場3D列印産業大會上,還看到熱情高漲的3D列印“創客”。

  多個跡象顯示,3D列印站在了産業臨界點上。“3D列印的春天已經到來。”中國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的發起人羅軍在上述行業大會上告訴記者。

  必須要承認的是,與初期相比,3D列印的設備穩定性、精密度、功能性顯著提高,可選用的材料也越來越多。産業的配套能力也顯著增強,設備商、材料商、服務商、用戶平臺即將全面打通,形成3D列印生態鏈。

  羅軍回憶,2012年中國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成立時,只有11家會員企業。但僅僅兩年時間,行業95%的專家學者和3D列印上下游企業均加入了這一聯盟,同步于行業的發展趨勢。

  應用市場沒有打開

  儘管從業者和投資者都信心百倍,3D列印的應用現狀卻並不盡如人意。

  2014年,全球3D産業産值突破300億元,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最大企業的産值就10億元。來自中國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3D列印企業200多家,中國有100多家,但全球90%的3D列印企業的年産值在6000萬元以下,行業呈現小而散的特徵,“嚴格意義上來説還沒有龍頭企業。”羅軍稱,“而且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3D列印的應用市場遲遲沒有打開,是業界公認的最大瓶頸。3D列印的應用分為工業級和消費級,前者面向航太、航空、汽車等工業設計製造,後者主攻教育機構、設計愛好者領域。

  就目前而言,消費級的3D列印較有起色,工業級的應用表現卻不算好。華曙高科西南區域經理胡寶印告訴記者,研發初期,使用3D列印讓設計快速變現,比開模節省成本。然而,批量化生産後,3D列印失去了“個性化、複雜的定制化”優勢,相比傳統工藝,週期長、成本高,同時列印産品性能不夠穩定。

  對於傳統製造而言,3D列印更像是研究階段的輔助手段,大規模應用中並不具備強勢的替代性,也並不是所有傳統領域都能使用。“生産設備、賣設備,還是沿襲了傳統製造業的老路。”羅軍認為,市場沒有真正被打開,“因為缺乏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行業內八成企業在靠賣設備掙錢,另外兩成是靠賣材料。”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耀堂也這樣告訴記者。

  材料受限成為另一個發展瓶頸。迄今,有1000多種材料應用在3D列印領域。“材料發展是3D列印的物質基礎,決定著應用範圍。”中北大學副校長白培康稱,3D列印目前的材料種類少、性能不高,材料通用性差。

  最近兩年,中國科學院奈米材料所研究員謝永林都會參加美國3D列印展會,“第一次去,參展企業有生産設備的、研發材料的、做服務搞平臺的。第二次再去,做服務的更多了,做材料的更少了。”

  目前業內的慣例是,設備提供企業會指定材料,設備企業表示,“如果你用別人的材料,我們沒法保證産品效果”。謝永林對此指出,耗材捆綁消費,量大且貴。同時,3D列印缺乏行業標準,制約著從材料向産品的轉化,想用其他材料替代也有困難,材料受限又加劇著産業困境,形成惡性迴圈。

  碰撞智慧製造

  2013年,我國裝備製造業産值規模突破20萬億元,佔全球比重超三分之一;機床産量95.9萬台,佔全球比重38%。不過,這並不能掩蓋我國製造業技藝品質相對落後與産能過剩的短板,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格局急需改變。

  在完成“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過程中,3D列印被當做突破口之一。從今年開始,一系列政策利好陸續出臺,在實施“網際網路+製造業”的行動計劃中,智慧製造是重點。在此背景下,3D列印産業迎來了新的機遇。

  今年2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發佈了《國家增材製造産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以下簡稱《計劃》),首次從政府層面高度評價了3D列印技術的意義和作用,提出了推進意見。《計劃》提出,“亟需採用包括增材製造技術在內的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並定下2016年的發展目標,“成為航空航太等高端裝備製造及修復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産業銷售收入年增長30%以上”、“研發一批自主裝備、核心器件及成型材料”。

  5月初,國務院又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至少五處提及3D列印,並將其列入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建設工程,成為要突破的十個重點領域之一。根據該戰略,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將完成從33%提高到64%的目標,這其中就包括高檔數控機床、智慧工業機器人,3D列印增材製造等。

  “3D列印雖然是一項很先進的製造技術,但是要融合發展,不僅要與焊接、塑造、燒結等結合,還要與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近日,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亦在公開場合表示。

  實際上,國內3D列印經歷了數年的“興奮期”、“科普期”、“迷茫期”,已經站在了臨界點關口。在羅軍看來,3D列印即將邁入3.0時代——未來5~10年,實現從功能化向智慧化的轉變。

  根據羅軍的總結,3D列印1.0時代,實現了平面列印向立體列印的轉變;2.0時代,3D列印技術、材料、成本、應用等各層次都有大幅改善和提升;3.0時代,支點正是智慧製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