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隱身“藍魔手機”代工 品牌矛盾難調和
- 發佈時間:2014-12-17 09:14:1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磊
比亞迪是做B2B的企業,其實是長期脫離消費者的。從代工廠的角度,更關心的是産品怎麼做更容易,成本更低。但品牌主要考慮的是用戶導向,産品要用戶説好用才行。
———藍魔數位總經理萬秋陽
近日,在平板電腦領域小有名氣的“藍魔數位”宣佈要進軍手機領域。總經理萬秋陽向南都記者表示,進入手機市場不可能小打小鬧,年銷量100萬台幾乎是起步價。值得注意的是,萬秋陽來自於比亞迪,藍魔數位董事夏佐全更是比亞迪的三位創始人之一。
藍魔是不是比亞迪進軍消費電子品牌的“馬甲”?這自然是躲不過的問題。在此之前,另一家電子代工企業鴻海集團曾嘗試過借道夏普進軍手機品牌,最終折戟沉沙收場,而萬秋陽也坦言,在做産品上,製造企業和品牌企業有著迥異的角度,以及不可調和的矛盾。
藍魔核心高管來自比亞迪
從消費電子企業規模來看,藍魔雖然自MP3時代開始就小有名氣,但仍然是一家平板電腦年銷量只有100萬台左右的企業。“299元到599元是目前很多平板廠商出貨的主力檔位,一個機型可能只賺5元。”按照萬秋陽的描述,從2012年開始,平板電腦市場出現低價惡性迴圈競爭,今年市場增幅已經見頂,明年消費類平板增長可能會降至10%以下。
小也得求變,但藍魔的下一步竟是想進軍競爭激烈的智慧手機市場。和平板電腦市場不一樣,如今的智慧手機企業和網際網路充分交融,除了玩規模外,玩資本的也比比皆是。這樣的狀態下藍魔有何所持?萬秋陽搬出了自己的老東家比亞迪,稱公司高管與比亞迪頗有淵源,未來産品也會由比亞迪提供必要支援。
公開資料顯示,藍魔數位目前的主要投資人是夏佐全,他和具體負責公司運營的萬秋陽都來自比亞迪,曾是比亞迪的核心管理層。其中,萬秋陽曾是比亞迪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而1995年加入比亞迪的夏佐全,更是比亞迪的共同創辦人和三大股東之一,在公司的地位僅次於王傳福和呂向陽。
代工廠和品牌一定會有矛盾
“比亞迪擁有1500多名工程師,可以為藍魔提供PCBA一條龍的生産方案,生産方面將由比亞迪承擔。另外,比亞迪可以為藍魔提供彈性的生産方案,在産能和存貨方面可以有效控制。”萬秋陽稱,我們未來的智慧手機業務在比亞迪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不代表比亞迪不會把優勢資源向藍魔傾斜。
“比亞迪有很多工程師都是自己的老部下,這對雙方合作會有很大的好處。”他自己能挑選好的工程師來幫助藍魔産品的製造。
按照萬秋陽的描述,比亞迪和藍魔幾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脫不開干系。在此之前,曾有媒體報道稱“比亞迪有意收購藍魔”,從單純代工製造領域突入品牌市場。萬秋陽否認了這種説法,強調藍魔是自主經營的,比亞迪只是合作夥伴。
只是兩家企業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藍魔又不是上市企業,單純否認顯得有些無力。
萬秋陽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嘗試換一個角度來説明問題。
“代工廠和消費電子品牌在對待産品上會有明顯的差異。”他直接以比亞迪為案例稱,比亞迪是做B2B的企業,其實是長期脫離消費者的。從代工廠的角度,更關心的是産品怎麼做更容易,成本更低。但品牌主要考慮的是用戶導向,産品要用戶説好用才行。他坦言,在這個過程中藍魔和比亞迪之間一定會有矛盾,但關鍵還是要聽藍魔的。
鴻海夏普案例為前車之鑒
關於手機代工廠做品牌,其實在比亞迪之前,郭臺銘和他的鴻海集團已經有過嘗試。
2012年,曾經如日中天的夏普手機在功能機轉智慧機的過程中全面敗退,幾乎退出了中國市場。當時,夏普手機事業部執行董事曾表示,由鴻海生産、貼上夏普品牌的首款智慧手機已從當年8月下旬開始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區開賣,邁出了雙方合作的第一步。
按照這種做法,鴻海等於完全主控了夏普手機的研發、生産、製造及銷售。但現實情況是,鴻海版夏普手機只在市場上存活了很短的時間。
據接近夏普的人士透露,當時在市面上銷售的夏普SH530U就是這樣一款産品———完全由鴻海操刀,只是貼上了“SHARP”的銘牌。而實際上,這款産品看上去很山寨,一旦抹去上面的夏普字樣便再也找不到任何與之相關的元素。
完全背離用戶需求,單純製造商導向的産品一味靠低價和夏普品牌做支撐,最終折戟沉沙。
回到比亞迪和藍魔的合作上,雖然萬秋陽信誓旦旦地表示,雙方的合作由藍魔做主,但濃重的比亞迪元素始終揮之不去。誰説了算?還得交給時間去證明。
“比亞迪曾經是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合作方,但這兩家公司衰落後,比亞迪的手機代工業務也跟著受到了重創。”諮詢機構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表示,目前手機商大都選擇鴻海富士康作為合作夥伴,比亞迪需要一個範本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或許是藍魔做手機的主要原因。
連結
消費電子難以逾越的製造、品牌思維鴻溝
“我是2006年進入手機OEM市場,當時整體手機毛利率還有30%。”茶馬科技總經理劉軍鵬告訴記者,他一開始做上游廠家的“國包”(代理經銷商),後來逐步向上游延伸,“這些年做科技産業太苦了,沒有核心技術,投資方向也往傳統行業傾斜。”2012年起,劉軍鵬除了做APP及網站解決方案外,也參與了水稻種植,徹底遠離OEM市場。
據劉軍鵬介紹,山寨機的銷售主要分三個階段,一開始是模具成本回收階段,這個時候定價較高;比如銷售2萬台手機,一般是半個月時間後進入衝量階段,這時候主要成本是面板等原材料成本,一塊面板原價10美金,上百台採購的話可以低至8美金,所以售價也逐步下跌;1-2個月後,市場競爭者也跟進,一款機型面臨雙叉路口,如果市場行情好就購買授權碼進入終端渠道,不然就直接清理庫存,結束這款機型壽命。“2006年,在第一階段毛利率可以達到30%,現在一台300塊的安卓機可能利潤不到50塊,而且山寨機返修率一般在10%以上,扣除售後成本,利潤就10%左右。”劉俊鵬如是表示。
“手機代工的衰退轉捩點是2008年的政策解除手機生産牌照制度。一開始手機生産廠家需要購買授權碼才能生産,一台20元左右,放開了牌照,市場立刻供過於求。”劉軍鵬説,産業鏈從上到下分為方案商、整合商和加工商,2008年底分別為600家、2000家、1000家,三年後光方案商就達到2000多家。“同時,品牌廠商手機價格越來越低,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劉軍鵬説,一般手機OEM(代工製造)廠商是買不到中興、華為的授權碼,只有低端品牌廠商,而這些品牌廠商自己都沒有生存空間了;現在高級工程師、普通員工工資都比五年前翻了一倍多。而今,堅持OEM行業的大部分廠家都轉型做平板電腦。“以前有一段時間轉型筆電,但相對技術難度較高,返修率30%以上,但平板其實是大屏手機概念,技術門檻比較低,同時增長速度比較快,這是OEM廠商的救命稻草。”劉軍鵬如是表示。
采寫:南都記者方南 蔡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