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中國芯外國“心” 晶片壟斷影響深遠

  • 發佈時間:2014-10-21 16: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一組數據可以説明當今中國晶片市場被國際廠商壟斷的嚴重程度: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3200億美元,其中54%的晶片被出口到中國,但國産晶片市場份額只佔10%;中國每年耗費2000多億美元用於晶片進口,進口依賴度甚至超過石油;中國一年製造11.8億部手機,3.5億台電腦,1.3億台彩電,均為世界第一,但內嵌其中的高端晶片專利費使我們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仔……

  與之形成對比,研究表明,晶片産業一美元的産值,可以帶動資訊産業10美元的産值和100美元的國內生産總值。晶片産業落後嚴重阻礙著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不僅如此,在現代國防、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力、污水處理、制藥、化工及礦業等關乎國計民生的公共基礎領域,晶片的身影也無處不在,這意味著晶片安全極有可能直接威脅公共生活及國家安全。

  與一些國家對晶片交易持謹慎態度不同,由於極度缺乏,我國對於晶片進口一度不設門檻,甚至存在不少國外公司直銷案例。這樣一來,國外晶片製造商有可能通過在晶片面板某一程式上植入木馬來竊取商業數據或機密,也可以通過病毒、惡意軟體來操控工廠控制系統,導致工廠停工,發生安全事故等。一位業內專家表示,蘋果手機和微軟作業系統均有後門,每年進口2000多億美元的晶片,進口金額超過原油,其中暗藏的風險不言而喻。而按照現階段技術水準,我們無法對晶片中內置的惡性程式完全清除。可以想見,如長此以往形成惡性迴圈,資訊安全保障將再無枝可依。

  2013年美國國家安全局職員斯諾登曝光“棱鏡計劃”,引起世界各國對資訊安全的重視,在中國,包括加密手機、國産作業系統及國産晶片在內的自主智慧財産權産品應聲而起,國家層面在軍隊、重點産業方面的國産化佈局開始加快。晶片産業自主研發迎來契機。

  然而,實現真正的晶片國産化並不容易。晶片研發講究技術積累,其開發過程對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要求非常高。在通信領域,國內只有華為海思上得了臺面,可一講到高端晶片,人們的目光仍舊聚焦于高通。

  國家扶持政策、基金的出臺利好大批晶片廠商,晶片自主研發將慢慢走上正軌,但崛起之路不易,資金支援之餘,人才、管理、自主意識都應被納入發力範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