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本命年告別微軟 張亞勤48歲再出發

  • 發佈時間:2014-09-10 10:16:34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顧夢琳  責任編輯:湯婧

  近期在中國風波不斷的微軟又失去了一員老將——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

  儘管當下的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是賀樂賦,但在很多場合,特別是針對學術界或中國大學生群體時,作為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的張亞勤實際上更具號召力,也似乎更能代表微軟中國。然而,自評“不安於現狀”的張亞勤,卻選擇在48歲的本命年告別微軟,重新出發,百度很有可能成為他的新東家。

  □成長之路

  “神童”背後的隱形人

  回顧成長路,張亞勤的身上有太多光環。他從小就是個聰明孩子,連連跳級,9歲小學畢業,11歲時就上了初三。在距離1978年夏季高考還有半年的時候,張亞勤從報紙上看到了“第一神童”寧鉑的故事,於是決意和寧鉑一樣,報考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之後的短短七個月時間裏,他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並在12歲時成功進入科大少年班,成為1978年高考中年紀最小的大學生。

  太多被稱為“神童”的小孩,由於太早結束童年,長大後常常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秩序。如寧鉑,後期就遁入空門。

  然而張亞勤的成長則是不同路徑。讀科大期間,在母親的建議下,張亞勤有意不接受媒體採訪,曝光率很低,成為“神童”背後的隱形人。在20歲時,他不僅拿到了科大電子工程碩士學位,還成功收穫了愛情。

  之後,張亞勤的每一步似乎都踩在了點兒上。23歲時拿到了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31歲時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稱號,成為該協會百年曆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

  □結緣微軟

  獵頭郵件改變人生軌跡

  微軟是張亞勤供職的第三家公司,也是工作時間最長的一個。張亞勤與微軟的結緣,得從一封郵件説起。1999年,張亞勤已在桑納福多媒體研究院工作5年,並擔任實驗室主任,管理著一個擁有近百名研究精英的團隊。而此前,他已在美國GTE實驗室工作5年,擔任高級研究員。

  1999年9月底的一個下午,張亞勤收到了一封獵頭公司的郵件,郵件稱微軟將在中國建立一個基礎研究機構,計劃招募幾位頂級科學家一起去中國創業。郵件中説,如果張亞勤感興趣,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復想和他談談。

  後來,應李開復之邀,張亞勤以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加入微軟。加入微軟的頭一個5年,他為自己制定的目標是在中國創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電腦技術研究院。之後,他陸續招攬了沈向洋、張宏江、張益肇、李世鵬、許峰等學術界的頂尖人物。2000年,李開復調任微軟總部,張亞勤成為第二任院長,在他的帶領下,2000年6月底,研究院的成員已經在全球最優秀的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了80余篇論文;申請註冊了40項美國專利;做出60項新技術,並已有8項成熟技術轉化到了微軟的産品部門。2001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正式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次年,張亞勤發起了微軟亞洲研究院與中國教育部合作的人才培養計劃——長城計劃,12年來共計培養各類人才30多萬人,並在10所高校成立了聯合實驗室。

  在張亞勤看來,作為第一批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微軟做的最正確的事,就是“用20年時間培育了軟體産業生態,培養了一批人。”

  □事業巔峰

  “消防隊員”兩度救火

  2004年1月,張亞勤被提升為微軟全球副總裁,在比爾·蓋茨和鮑爾默的邀請下,他被調回微軟總部,負責微軟行動通訊及嵌入式系統在全球的開發業務,這成為微軟移動作業系統的發端。

  但沒過多久,張亞勤又重新回國。2005年7月19日,Google挖角當時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甚至派獵頭從微軟研究院內部四處挖人。同年9月,張亞勤被火速調回中國,出任微軟大中華區副董事長。當時業內普遍認為,微軟此舉是希望張亞勤能緩解Google挖人給微軟帶來的人才危機。張亞勤回國後,除了到各大高校去招聘優秀人才,還閃電開啟了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的整合工作,這一整合覆蓋基礎研究、技術孵化、産品開發和戰略合作等方方面面,形成了完整的創新鏈條。

  這樣的緊急“救火”不止發生一次。2007年9月,時任微軟大中華區CEO的陳永正突然宣佈辭職,面對職位空缺,鮑爾默欽點張亞勤再次出面救火,代理微軟大中華區CEO一職,這也使得微軟中國持續多年的技術和行銷“雙核”管理首次合二為一。這樣的局面,直到2008年11月新任CEO梁念堅的到來才宣告終結。

  除了推動微軟在中國建立研發基地,讓研發紮根中國,張亞勤還最早將時下時髦的雲計算引入中國。從2008年9月開始,張亞勤就積極呼籲中國建立自己的雲計算大數據發展戰略,並在2010年兩會期間,作為海外代表提交了“應及早制定和部署國家雲計算戰略”的提案,相關文章和提案得到了多位國家領導人和部委領導的重視。這一年,微軟的中國雲圖也開始啟動。今年3月,微軟成為首個在華提供公有雲平臺服務的跨國企業,這與2014年3月微軟新任CEO薩提亞·納德拉提出的“移動為首、雲優先”戰略精準契合。而今年,張亞勤還率領團隊在人工智慧方面做出探索,並先後發佈了聊天機器人小冰和智慧助手cortana,在“接地氣”和“反應速度”上刷新了用戶對微軟的認知。

  □自我剖析

  微軟錯失不少機會

  張亞勤曾在多個場合坦承,微軟在技術、産品上都很成功,但也犯過很多錯誤,雖然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開始得比較早,但錯失了諸多良機。

  今年5月,張亞勤在一次訪談中表示,現在平板電腦很流行,實際上微軟做得最早,可穿戴手錶微軟也在15年前就已經做了。“2004年我就在微軟總部主管手機部門,那時沒有安卓也沒有iOS,微軟的手機作業系統是最被大家看好的。但很不幸,微軟失去了很多年,這也成為我最大的遺憾。”張亞勤稱,現在微軟下力氣投入研發,也是希望能夠利用技術贏來翻盤的機會。

  在張亞勤看來,企業要有敢於顛覆自己的文化。像柯達、摩托羅拉等大企業,做的事沒有明顯的錯誤,但突然有一天,企業就不存在了,實際上這是企業陷入了創新陷阱——以為自己所做的代表了産業方向,卻忽視了顛覆式創新的萌芽。微軟最大的競爭對手一直是自己,現在微軟在自己顛覆自己,做轉型,講雲優先、移動優先,“移動互聯的整個浪潮才剛剛開始,微軟還有很多機會。”不過他也曾向記者表示,自己非常看好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發展,“BAT、小米、京東等新企業都做得相當優秀,它們在用戶反應速度及服務細節方面都值得跨國企業學習。”

  在外界看來,微軟現在正在經歷一個艱難的時刻,不僅移動業務沒有明顯起色,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也不如以前密切。2006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其中一項安排就是到訪比爾·蓋茨的私人住所,張亞勤本人還負責在現場展示了兩項微軟的最新技術。而如今,微軟在中國面臨反壟斷調查,而微軟最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8也無緣政府採購目錄。

  儘管如此,在宣佈辭職前的9月5日和7日,張亞勤還分別評論了兩條微網志,稱讚自己所在的微軟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前景無限美好”。

  □外界點評

  離開只是時間問題

  在張亞勤之前,李開復創辦了創新工廠、微軟高管張宏江加盟金山、微軟科學家李航出走華為、微軟中國公司總裁唐駿出任港澳資訊董事長兼CEO、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堅跳槽到阿里巴巴擔任首席技術官……微軟在北京的研發團隊成了中國IT産業的黃埔軍校,為本土網際網路公司輸送了大量人才。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張亞勤離開微軟其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張亞勤的辭職還引發了外企對人才吸引力不足的討論。在潤米諮詢董事長、微軟前戰略合作總監劉潤看來,今天的外企面臨的不僅是國內企業的壯大,同時也必須面對超國民待遇的失去,以及所有這些因素帶來的人才流失,“這是創業者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優秀的人才紛紛從對外企的信仰轉向對創新的信仰。”

  不過,搜狗CEO王小川認為,張亞勤出走是網際網路研發模式的顛覆性勝利,而不是外企紅毯的消失。王小川稱,網際網路的威力在於極速的市場應變能力,需要快速靈活的技術驅動,以Google為代表的企業把這種技術研發與産品推出的結合發揮到了極致。而在微軟研究院,産品從立項到産出需要3至5年,再加上異地管理、決策效率低下,所以難以支撐變革,難免失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