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生鮮觸網之路不順暢 産品恐難“保鮮”

  • 發佈時間:2016-01-22 07:4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丁汀 陳傑  責任編輯:湯婧

  動動滑鼠,水果蔬菜、海鮮水産、特産肉類都會“來到”你面前。

  近年,隨著電子商務興起,生鮮産品被搬到網上,方便了許多人。但保質期短、冷鏈物流成本高等難題,使得生鮮産品的“觸網”之路並不順暢。

  網購生鮮逐漸興起

  黃小姐是上海的一名白領,平時工作忙加班多,很少有時間去超市採購水果。有一次,她在網購商品時,看到一個生鮮商品彈窗,點進去發現,這個網店有她平時愛吃的椰青和木瓜等,而且價格比超市便宜。買了一次之後發現還不錯,於是她開始和周圍的朋友一起組團網購水果。

  已是三個孩子母親的季蕾也是一名網購生鮮愛好者。她説,孩子多,沒有時間出去購物,在家裏,孩子們在旁邊玩,我在網上或者手機上買買東西,然後開門收貨就行了。

  她告訴記者,她家平常吃的水果和牛肉,多是在網上買的。

  近年,越來越多人喜歡在網上購買蔬菜水果及海鮮肉類等。調查發現,性價比、便利性以及品類豐富度是驅動消費者網購生鮮的三個主要因素。

  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生鮮電商在這兩年發展迅猛,大大小小經營生鮮的電商遍佈各地。

  陳勇是眾多生鮮電商中的一個,他經營著一家微店,主要賣進口水果。為了保證水果的品相、口感,他幾乎每天一大早到位於上海市郊的進口水果批發市場採購。

  陳勇説,只有保證了水果品質,才能換來客戶的信任,才能吸引他們重復購買。我們最終目的不是光賣水果,我們需要有一個穩健的銷售模式,這樣有什麼産品都可以推,就像我這次賣香瓜子,一個月賣30噸。比水果利潤還高。

  艾瑞諮詢最新發佈的《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400億元,預計2018年將突破千億元。因此,生鮮電商被稱為電商領域的新“藍海”。

  火爆交易後遭遇發展瓶頸

  然而,火爆的交易背後,逐漸暴露出這個行業存在的問題。採訪中,不少消費者告訴記者,在網上購買生鮮要十分小心“踩地雷”,運氣好,買東西還算如意,運氣不好,商品品質不如預期也只好自認倒楣。

  黃小姐説,我一次團購了6個椰皇,只有2個是ok的。

  記者對一些生鮮網店的投訴做了大概統計。像蔬果等産品,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貨品與商家的圖片描述不符、有爛果、次果等;海鮮等生鮮品類,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冰袋已經化水、海鮮的肉質已變軟甚至滲水、有異味等。

  萬擎諮詢CEO魯振旺認為,生鮮食品是網購食品中的“高危産品”,因為保質期短,容易出現腐爛變質,但這通常不是商家“故意”的行為,大多是在物流運輸中出現的問題。因為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生鮮物流配送體系。

  魯振旺説,就供應鏈來説,配送、包裝,還有倉庫裏的溫度,是非常關鍵的。冷鏈運輸方面,關鍵是冷藏車的建設,還有網點要有一定的保鮮措施。這些都要做好目前是比較難的。現在大部分生鮮電商採用“冰塊+泡沫箱”的形式,而這種冷凍方式是有時間局限的,超過時間上限就無法保證新鮮度。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冷鏈建設是生鮮電商的發展瓶頸之外,網購生鮮食品的標準缺失是目前生鮮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同一款産品,今天買到的是甜的,明天就可能是酸的,大小、口感、品質都不穩定,就很難留住消費者。

  相關數據顯示,在目前國內農産品電商接近4000家的體量中,僅有1%能夠盈利,7%有鉅額虧損,88%略虧,4%盈虧持平。這意味著,絕大部分生鮮電商處於虧損狀態。

  魯振旺説,現在沒有一個第三方的標準,就是説從採購端到整個運營,到配送,基本上是靠自己。

  專家表示,我國生鮮電商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從農業生産源頭的缺乏標準、供貨商的小而散,到包裝與冷鏈的標準不一,使得各生鮮電商的標準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